2.怎样让自己无可替代?萧何专练“独门武功”(1/3)

先问一个问题:全国所有大学中,哪个专业找工作最不用愁呢?

这似乎有点“无厘头”,好,答案是: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

听起来是不是挺匪夷所思的,古生物学专业,研究古代那些早已灭绝了几千万年的动物、植物,这个……用人的需求量不太大啊。错了,用人的需求量,不是不太大,而是很少。但需求量小架不住毕业生更少啊。堂堂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这几年来毕业的学生,或者是一个,或者是零个。所以,他们晒出来的一个人的毕业“集体照”,总是能成为网络热点。比如2014年的毕业照,是一个叫薛逸凡的女生,2016年的毕业照,是一个叫安永睿的男生。

一个专业、一个年级就一个人,“坏处”是很明显的,比如你不能逃课,一走,全年级都没人上课了。但好处更明显,即使是全国只招聘一个人,那首选的就是你,要是招两个呢,那就争着要你了。要是全国招聘几十个,还不得打破头。为什么,因为北大这个专业的,就你一个人嘛。这个就叫“无可替代”。

我有一个朋友,前两年到了一个新单位。他到新单位的第一个件事,就是找中层干部和业务单干个别谈话,谈话很简单,只问两个问题:一个是,“在你负责的领域,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第二个是:“我们这个单位,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对那些没有实质性答案的人,直接列入落选名单。而对那些能指出问题并且有明确解决对策和目标的人,就委以重任。他说,设置一个岗位,就是要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这个部分的主管,必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的甚至是唯一的人选,如果有人可以做得比你好,或者有人能代替你的岗位,那对不起,我就要考虑换人了。央视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有句话,“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他所工作的领域内,越是无可替代,收入就越高,地位也越高。相反,一个人如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那么他的收入肯定不会高,地位更是无从谈起。

这个道理,别说是现在,古人也是如此。

汉高祖刘邦,在打败了项羽之后,做了皇帝,自然要论功行赏。说到功劳,每个人都容易把自己的放大,把别人的缩小,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史记》说:“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大家争了一年多,谁也不服谁,这军功章没法颁发。最后还是刘邦拍板,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给他最多的封地。

结果一宣布,大家都十分意外,尤其那些带兵打仗的武将,更是愤愤不平。他们找到刘邦理论说:“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大大小小的战役,多的打过上百场,少的也打过几十场,能走到今天都是拿命换来的!萧何他白面书生一个,连战场都没上过,就会舞文弄墨,动动嘴皮,凭什么说功劳最大?”刘邦说:“你们见过打猎吧?知道猎人和猎狗吧?打猎的时候,追击、捕获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猎物在哪里,指导猎狗追杀方向的,是猎人。你们追杀有功,是‘功狗’,萧何他指挥追杀,是‘功人’。”刘邦的意思很明白,你们的功劳,是在萧何的指导帮助下才获得的。猎狗有许多只,猎人却只有一个。打仗你上去他上去都行,萧何却是谁也代替不了。所以他功劳最大,分封的土地应该最多。把开国功臣们比作“功狗”,确实有点难听,但可谓“话糙理不糙”,刘邦如此一比,大家只能是无话可说。

封完了土地后,给功臣排座次,刘邦依然把萧何排在第一。有大臣就说,平阳侯曹参作战英勇,身上有七十多处伤口,应该排在第一。曹参也是刘邦的老兄弟,打起仗来总是冲在前面,受伤累累,不死也真是命大,排在第一似乎也是应该。这时,安平侯鄂千秋站出来说话了。他说,曹参功劳当然不小,但他攻城略地,是一时的功劳。楚汉相

争,足足打了五年,好几次部队都打光了,陛下成了光杆司令,眼看没法玩了。这时,萧何就从关中几万几万地把兵源补充上来,于是又有了打下去的资本。陛下与项羽在荥阳对峙数年,部队的粮草吃光了,全靠萧何这个后勤部长,及时把粮草接济上,终于打赢了这关键的一仗。陛下多次丢失了崤山以东的大片土地,全靠萧何坚守关中这个根据地,使汉军能够反败为胜。这才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像曹参这样的战将,皇上手下有数百位,假如没有曹参,汉王朝仍是汉王朝,假如没有萧何,我们恐怕都不会有今天。怎么能够把一时之功看得比万世之功还重呢?所以萧何应该第一,曹参排在第二。刘邦一听,这鄂千秋真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当下大声说,对,就是这个理。于是萧何就位居功臣榜的第一位。

鄂千秋说了那么多话,中心思想就是,曹参这样的战将很多,有他没他,刘邦都能打败项羽,而萧何却只有一个,没有了他,这天下是谁的就不好说了。说的也就是萧何不可替代。

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实不用多说,这实在是太显而易见了。关键在于:怎样才能做到不可替代?

一是不但优秀而且卓越。什么叫不可替代,就是除了你,没有第二个。有了一个跟你同样出色的人,他就成了领导眼里的“备胎”,随时可以接替你。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萧何排在第一?因为萧何做的事,没有人做得像他这样的好。换了另外一个人来做刘邦的“后勤部长”,刘邦在前线,很可能就会要粮没粮,要兵没兵,就会打败仗。诸葛亮气死周瑜是《三国演义》里最为有名的故事。周瑜为什么会被气死,就是因为他已经很优秀很优秀了,但还有一个比他更优秀的诸葛亮,堪堪压他一头。有诸葛亮在,周瑜就只能在东吴是不可替代,不能说在天下不可替代。三国时还有一个优秀的谋士,叫庞统,诸葛亮人称“卧龙”,他外号“凤雏”,“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论才能,几乎可以跟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有意思的是,刘备对诸葛亮是三顾茅庐,一来就委以军师之重任。而对庞统呢,当然也很重视,但比起诸葛亮来,差了好几个等级。为什么?因为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这样优秀的谋士,对刘备来说,是有跟没有的问题,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人为他出谋划策。而有了诸葛亮之后,庞统对刘备来说,是多和少的问题,多一个谋士当然很好,但肯定没有以前这样迫切了,除非庞统比诸葛亮水平还高。但事实上,庞统比起诸葛亮来是稍稍欠缺了一点,所以,他就成不了不可替代。当然,像萧何、诸葛亮这样普天下不可替代的人,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但我们要求自己的,是在一个单位内、一个团队内的不可替代。这就需要不断地督促自己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把目标定在第一。就是说,在你工作的领域,在你从事的专业,你要成为专家,具有自己独到的知识和专业的能力,在专业上“高人一筹”,在工作上独当一面。要让领导、让同事有这样的感觉,这方面的事,离了你,谁也做不好。这才算是不可替代了。

二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必须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太阳的能量比一束激光不知大多少倍,但一束激光能穿透一块钢板,一缕阳光却连一张纸也穿不透,为什么?因为太阳光普照着整个地球,但激光只对准这一块钢板,把能量集中于一点,更容易变得不可替代。这就叫“因为专业,所以优秀;因为优秀,所以成功。”当年刘邦打天下,靠的是三个人,一个是张良,专门出谋划策;一个是韩信,专门攻城掠地;还有一个就是萧何,专管后勤供应。“我专故我在”,古代争天下是如此,现代职场生存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要贪大求全,而是集中精力于某一个专业、某一项业务,只要你在这一项业务上把别人远远

地甩在后面,你就无可替代了。想想看,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同事,有的文案写得特别出彩,有的平面设计特别内行,有的擅长于跟客户沟通,他们是不是领导最重视的人?有个小学没毕业的农村妇女,英语就不必说了,连普通话也讲不利索。她要到美国去陪伴女儿。在申请签证时,签证官问她“有什么专业特长”?农妇还能有什么技术呢?她只得说,会剪纸。说着,当场拿起签证官桌上的一张纸,不一会儿就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签证官从未见过这个,大为赞叹,立即盖证同意。在签证官眼里,懂英语、懂电脑的见得太多了,但会剪纸的人不多,这就是价值所在。这就叫“一招鲜,吃遍天”。

第三是要未雨绸缪领先一步。张良、萧何、韩信都是某一方面不可替代的卓越人才,为什么刘邦在论功行赏时,把萧何排成第一,而不是张良、韩信呢?因为这时候,刘邦已经做上了皇帝,坐稳了天下,他不需要打仗了,所以打仗的杰出人才张良、韩信就不再是不可替代了。建国之初的刘邦,考虑的是如何安定人心、发展经济,这样的新形势下,搞行政的萧何变得更加的重要,更加的不可替代了。所以,不可替代也有一个时间的概念,也是会变化的。要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就得未雨绸缪,在思路上紧跟领导的要求,在专业结构上不断更新。比如萧何,在刘邦灭秦后,众将进入咸阳纷纷大肆敛财,萧何却直奔秦朝档案馆收集秦朝的各种文献资料以作为今后治国的参考,为西汉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灭项羽,国家重新统一,萧何为适应国家长期法制建设的需要,于是制定《九章律》,这是汉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大法。历史上著名的“萧何定律”,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刘邦把萧何定为功臣第一,不仅在于当年打仗时的不可替代,更在于他在治理国家上的不可替代。要是没有这种与时俱进的意识,那很可能马上就会被淘汰。《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说曹操蓄养一个歌伎,声音极为清亮而性情极端恶劣。曹操想杀她但实在舍不得,想忍她但真的受不了。这歌伎仗着这无可替代的歌喉而肆意妄为。曹操就挑选了一百个歌伎,教她们练声,不久有一伎脱颖而出,音质之美赶上了那个“恶性者”。曹操毫不犹豫,把这“恶性者”一刀砍了。这“恶性者”的悲剧,就在于她没有认识到,如果故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那么,“不可替代”就会沦落为“备胎”。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是一个永远的课题。

说得功利一点,现代职场的本质就是交易,而交易的本质就是需求,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上级对你的需求和你自己的能力决定的。你有能力满足这种需求,你就是人才,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能满足这种需求,你就是不可替代。因此,当你的部门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人时,你就该提醒自己,他们中的某个人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备胎”?当你连续几年在一个岗位停滞不前的时候,你就该反思一下,我的能力是不是已经跟不上新的需求?事实上,每个职场人都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绝活儿是什么?我凭什么不可替代?我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创造什么别人不能创造的价值?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就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有疑问,那么,你要加油了。

职场论语:

你的回报不是与你付出的努力成正比,而是与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看起来优秀”的人很多,但真正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很少。当你觉得世界对你不公平的时候,不妨想一想,问一问自己:你到底是不可替代的“猎人”,还是随处可见的“猎狗”?

不可替代也有一个“二八法则”。就是“20%不可替代性强的员工”决定了企业“80%的经营业绩”,与此相对应,企业通常将80%的资源放到“20%不可替代性强的员工”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