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让领导的眼光放在你身上

1、聪明的下属不犯这种错

是人就难免会犯错,但不是所有的错误犯了才知道不能犯。犯错会产生成本的,而一旦这个错误的成本过高,你再想弥补,可能就非常难了。在与领导的相处上也是这样,聪明的下属会谨言慎行,并且知道哪些错误绝对不能犯的,你可以做错事,不是不能不会做事。

聪明的下属不会和领导顶撞。人都是情绪的动物,“爱”和“恨”正是情绪中最复杂的名词,在这两种情绪下,再大度的人都可能过会做出让人出乎意料小气的事。而顶撞领导,直接刺中了人的尊严,在领导这样有很强的尊严感的人看来,顶撞他几乎等于侮辱和蔑视他,这样的下属领导怎能不恨?恨意难平,除了给你穿小鞋,除了发泄在你身上,否则他如何能消弭?

大部分的领导喜欢听自己命令的下属,这与很多领导也要求下属在工作上有创意并不矛盾,相反,越有创意的人就越应该听命领导,否则领导无法掌控你,所谓创意,也不过是戴着脚链跳舞罢了。领导与下属的上下级组织关系就必然决定了下属必须听命与领导,这样领导才能行使权力,使事情往预计的方向发展。此外,身居高位让领导潜意识地觉得自己比下属优秀,对自己有很高的自信和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领导的自尊心看起来以外的脆弱。

很多时候下属的顶撞让领导面子难堪。特别是在公开场合,领导虽然表面微笑着说会考虑你的意见,但是绝不等于你可以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尤其是顶撞这样充满敌意的方式。当人在激动处说了一些伤感情的话,那就更加覆水难收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领导会想方设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而证明自己是对的有一种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给别人挑毛病,只要挑出别人是错的地方,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虽然这其实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聪明的下属不会去顶撞领导,顶撞领导等于将自己放在枪口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即使这件事是对的,方向是对的,也经不起鸡蛋里挑骨头。在古代,抗上者被以各种各样的罪名处死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现代的职场上,东家不打打西家,没有谁离不开谁,领导和下属往往更缺乏古代群臣之间那种唇亡齿寒的相依的信任基础,虽说不能处死你吧,但是让你过不下去的办法有千千种。所有说领导的自尊伤不起啊。

聪明的下属不会恃才傲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可能在工作上有两把刷子,但你不应该有“没有你就不行”的想法,即使领导很平庸,似乎所有大小事情都离不开你,但是他到底是你的上级,不怕现官,就怕现管。当你以傲上的态度对待领导,工作上少请示少回报,甚至不请示不汇报,往往只服从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领导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有意无意地扮演着“反对派”的角色,让上级难堪。再平庸的领导,手中握有的都不单单是个人的力量,而是组织的力量

,当你与组织对抗时,其成功几率可想而知。你可以因为自己很有才干而很潇洒地离开这家公司,但是只要你在职场这个圈子里,傲上的态度会让再民主的领导也无意重用你,遇到专制的领导更只能卷铺盖了。自古以来让领导感到“功高盖主”的下属好日子都不会长久。《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博学能言,智识过人”,最后却死在他过人的智识上。建安二十三年,曹操率领军队在汉中与刘备两军对峙,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进攻,担心被马超拒守;退兵,则颜面无存,被敌军耻笑,曹操心中犹豫不决,难下定论。一天夜里喝鸡汤的时候看到碗里的鸡肋,感慨不已。正在这个时候夏侯淳询问曹操夜间的口号,曹操随口回答说“鸡肋,鸡肋”,杨修听到了口号后,随即命令随行的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打道回府。夏侯淳惊讶地问杨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杨修说:“看今晚的口号就知道魏王要退兵了,鸡肋,不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现在我们进攻也不能取胜,撤军又担心别人笑话,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早点班师回朝。魏王迟早都会撤军,现在就可以开始收拾行李了,以免要走的时候兵荒马乱的。”夏侯淳觉得很有道理,也收拾行李去了。等到曹操出来散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军中士兵收拾的场景,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杨修说的话。曹操大怒,将杨修斩首。想想杨修那么聪明的人,就是不懂尊重领导的道理,面对曹操这种多疑的性格,不但不夹着尾巴做人,还卖弄才学,拆领导的台,“恃才放旷”的结果就是命都没了。满招损,谦受益,对同事都尚且如此,何况领导?

聪明的下属绝不会对工作随随便便敷衍了事。上章提到领导的工作其实都是要依靠下属展开的,下属好比领导的手脚,对工作越尽职尽责,对领导的支持就越有力,越实在。口头上的甜言蜜语能够赢得领导一时的欢喜,却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当你的行动远没有你口头上承诺的那么有力,领导对你的信赖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怀疑你不过是只会阿谀奉承的人,难以赋予重任,最终失去了表现自己展露自己的机会。聪明的下属知道领导布置的工作哪怕再小也马虎不得。不少下属刚到新公司,或者新岗位,总会抱怨领导给的责任太小,给的工作似乎太微不足道,所以常常敷衍了事,并总在等待领导给予自己所谓的真正的“大任务”,但是当你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让领导相信你在大事上是可靠的呢?信任是需要积累的,当你在小事上展露的责任感让领导信任时,所谓的“大事”、“大任务”自然水到渠成。

聪明的下属绝对不会只顾眼前的利益。有时常听一些员工抱怨现在的工资太少,福利又太少,公司也不景气,尤其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把薪水看得很重。这叫注重眼前利益,过分关注脚下,忽视对远方的眺望。

有一本书,叫《自动自发》,里面有一个很鲜明的观点——不为薪水而工作。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

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种。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如果把薪水看得太重,就不会好好工作,也不能好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心思不在工作上,在钱上面,这样,工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你只考虑到薪水,你就会不断地跳槽,跳来跳去,一晃就是几年。

科龙出现危机的时候,很多人去了格兰仕,去了TCL,现在他们都走了。一个去TCL分公司当总经理的,干了一个月就走了,一个到格兰仕分公司当产品经理的,不到两个月就走了。为什么走?因为去的时候对方给你承诺,去了之后没有兑现,有一种受骗的感觉,所以就走了。

家电行业的利润都看得见,别的公司不会好到哪里去。在同一个行业跳来跳去,并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选择。

有时我们需要退一步想,想想那些农民朋友,一年辛辛苦苦,能挣多少钱,甚至那些昧心的包工头还要拖欠工资,聪明的员工绝对不要因为现在工资太少,而选择放弃。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或许你还没到真正收获的季节。

这里主张退不是消极的退,而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要学会不向别人抱怨薪水如何低,要正确面对领导,做到利益面前先别那么注重。但并不是说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态度消极,只是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淡薄的心态,需要平静的心情,而不是浮躁。

不为薪水而工作,那我们为谁而工作,为什么而工作?答案很简单:为自己而工作。这是最标准的答案。在经济学概念中,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正因为这样,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那些伟人,其实也是为自己工作。其实是为自己工作嘛,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他的伟大抱负——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如果他做不到,就是失败,他的目标没有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都是为自己工作,只是每个人的目标不同罢了。

所以,作为聪明的下属不为薪水而工作,不注重眼前利益,为自己工作,但要有目标和理想。

就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和尚,讨过饭,后来参加农民起义军,表现得很勇敢,被提升为排长。元璋做事小心谨慎,敢作敢为,得了命令,执行很快,办理得很好,打仗时身先士卒,得到战利品,不管是金银、衣服、牲口粮食,全部交给元帅,得了赏识,又说功劳是大伙儿的,公平分给同出去的战友,很快在军中有了声望:勇敢能干大方,有见识,讲义气,人缘好。元璋这样一步一步得到了提升,最后有机会成为农民起义军领袖,继而掌控天下。

如果朱元璋注重眼前利益,把战利品据为私有,或者贪污一部分,那么整个中国的历史就得改写。朱元璋只读过几个月的书,可深知这样的道理,实在是伟大。

犯错每个人都有可能,但是有些错确实不能犯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