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

我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从血的教训中得来的。任何人反对,我都不怕。

——廖仲恺

影片档案

拍摄年份:1983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珠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鲁彦周

导演:汤晓丹

摄影:沈西林、刘锦棠

剪辑:蓝为洁、蔡敬邕

服装:任奉仪、王缉珠

作曲:陈其雄

主演:董行佶 饰演 廖仲恺

梁月军 饰演 何香凝

章杰 饰演 孙中山

刘铁蕾 饰演 廖梦醒

石东敏 饰演 廖承志

荣耀

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84年第4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1984年第4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

1984年第4届金鸡奖最佳导演

1984年第4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1984年第4届金鸡奖最佳剪辑奖提名

1984年第4届金鸡奖最佳服装奖提名

人物:廖仲恺

廖仲恺(1877—1925),中国民主革命家。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人,生于美国旧金山。1893年回国,1897年与何香凝结婚。1902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读书。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19年8月和朱执信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阐发孙中山的政治主张。1921年任广东省财政厅长。1923年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后兼任国民党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孙中山逝世后,继续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北国民党右派暗杀。

光影故事

1922年,由孙中山一手提携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6月14日,陈炯明拘留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两天后炮轰总统府。

黑沉沉的夏夜,广州被沉闷与压抑所笼罩。一间装了铁窗的房子,廖仲恺被几个士兵押着推了进来,给他加上了锁链。

廖仲恺身上穿着一件很脏的衬衫,还有一条破了洞的裤子,脚上戴着铁链,双手扶着装有铁条的窗户。远处观音山上炮火轰鸣,一团团的浓烟直冲云霄。观音山上的总统府,火光冲天。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勾结北洋军阀,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疯狂炮击总统府。

几个士兵在牢房外面谈论着总统府被攻克了的消息。监狱中,廖仲恺面对死亡的威胁,留诗向夫人何香凝诀别:“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诗歌表现了先生的大义凛然,准备慷慨赴义。

廖仲恺抓住铁窗的双手颤抖起来,为大总统孙先生的安危焦急万分,为中华民族的前途怅叹。

窗外大雨继续下着。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已经托人把女儿梦醒、儿子承志转移到香港。她一个人吃力地走在白云山上,不仅浑身湿透了,衣服上还沾上了许多泥点。山上陈炯明的司令部客厅,聚集了不少军官正在开会。

何香凝突然出现在会议厅的门口,使陈炯明惊慌失措。有一名军官拔出手枪,向何香凝走去,企图将她赶出屋子。何香凝对此视而不见,当着众人的面,指责陈炯明说:“听说你要杀廖仲恺,还要杀我,我现在自己送上门来了!”随后,何香凝列举了廖仲恺多次对陈炯明及其粤军的支持,其中为了帮助陈炯明渡过难关,甚至自作主张将孙中山在上海的住宅抵押了,将所得的押金给粤军作军饷。陈炯明担心降低自己的威望,只好释放廖仲恺。在何香凝离开之后,陈炯明马上命令自己的亲信前去暗杀廖仲恺。

何香凝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来到关押廖仲恺的地方。何香凝扑到伤痕累累的廖仲恺身上,廖仲恺轻轻地拍着何香凝,张口就问孙中山先生的安全情况。何香凝回答道:“孙先生脱身了,庆龄夫人陪他上了永丰舰!”

廖仲恺想问什么,何香凝用眼色制止了他。那位军官向门口站岗的士兵吩咐句什么,士兵走到廖仲恺面前,替他打开了脚镣。何香凝搀扶着廖仲恺急忙离开白云山,说:“陈炯明勉强答应释放了你,说不定他现在已经派部队来暗杀你,咱们从码头坐船离开,船票已经买好了。”

傍晚码头上,陈炯明的亲信迅速地向岸边跑了过来。这时,郑剑正用小船送廖仲恺他们登上去香港的货轮。

小船上,廖仲恺问正在划船的郑剑:“你是国民党员吗?”

“廖先生,恕我直言,国民党现在太杂了,官僚、政客、军阀,都成了国民党员,这样的党……”郑剑摇着头说。

廖仲恺并没有生气,说:“假使我能再回到广州,一定来找你。”

岸上,陈炯明派来的追兵已经到了码头。他们扑了个空,廖仲恺已经坐船离开了。

1922年秋天,廖仲恺和何香凝来到上海。在上海的外滩上聚集着很多记者,廖仲恺刚下船记者就挤上来,请廖仲恺谈谈对时局的看法。廖仲恺想了一下,缓缓说道:“中国赶走了大皇帝,又来了许多小皇帝。这些小皇帝听命于外国主子,联成一气欺压民众,这就是中国的现状。”那位记者感叹着:“精辟呀,精辟!”旁边另一个记者问廖仲恺:“那么国民党呢?这次陈炯明倒戈,是否标志着国民党的一蹶不振?”廖仲恺瞥了这个记者一眼,说:“这是你的希望吗?请你记住孙先生最近发表的谈话: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奉孙中山之命,前来接廖仲恺的两名官员是胡汉民和林直勉。他们帮助廖仲恺摆脱了记者,随后一起开车离开码头。

轿车里面,廖仲恺夫妇分别坐在胡汉民两边。胡汉民对何香凝说:“廖仲恺这次能脱险全亏了你啊,孙先生常说中国妇女界要是多几个何香凝,革命就更有希望了。”

“我就是胆子大一些罢了。”何香凝谦虚地说。

胡汉民和林直勉将廖仲恺夫妇安置在一所中等的中式旅馆中。在旅馆里,胡汉民和林直勉向廖仲恺挑拨说,现在孙中山先生已经变了,他在接近共产党的李大钊,却听不进忠言善告。他们二人还极力怂恿廖仲恺去说服孙中山,接受他俩提出的联合北方军阀和滇桂军阀一起“讨伐”陈炯明的主张。

廖仲恺并没有接受胡汉民、林直勉的说法,反而从他们话的反面想到怎么能使得国民革命更好地进行下去。

廖仲恺夫妇没有在旅馆做任何停留,马上来到孙中山在上海的公寓。在这里,廖仲恺遇见了李大钊,他们一见如故。两个人在院子边缘的树荫下边走边聊。

廖仲恺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于中国革命的:“你对中国革命的看法?”

李大钊慢慢地说道:“现在列强当中,有哪一个愿意帮助中国革命?他们要扶植的是袁世凯,是曹锟,是吴佩孚。帝国主义希望中国就这样混乱下去,这一点,你比我有更深切的感受。”

廖仲恺十分同意李大钊的话,并说:“对啊!帝国主义不仅希望中国纷争混乱,他们还要在中国扶植他们的傀儡。我刚下船,就有人告诉我,说你在包围孙先生。”

李大钊笑着回答说:“孙先生是容易被包围的人吗?”

廖仲恺和李大钊两个人来到院子里的长椅旁,坐下来继续聊天。

李大钊问廖仲恺:“你知道孙先生本人对国民党现状的看法吗?”

“你是说近来吗?”廖仲恺疑惑地说。

李大钊说:“陈炯明的叛变,对孙先生说来是最痛心的。他最近告诉我,种种事实说明,若要革命成功,必须使国民党获得新生。”

廖仲恺低头望着那绿油油的草地,思索着李大钊的话。廖仲恺弯下腰用手拨弄了一下嫩绿的叶子,抬起头对李大钊说:“孙先生对本党的看法是透彻的,我相信他一定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新的看法。”

在公寓门口不远处,有一个人鬼鬼祟祟的。他不时地向周围观望一会,对于孙中山门口,这个人仿佛是最为注意巡视般地看着。他极为小心,只要附近有任何动静,马上装作一副散步的样子。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急匆匆地走着,由于一心想早点见到廖仲恺夫妇,也顾不得路边盯梢的人,直直地赶往家中。

孙中山回到公寓,发现廖仲恺和李大钊谈得十分投机,非常高兴。孙中山兴奋地告诉廖仲恺,李大钊在自己的介绍下加入了国民党。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内部某些元老的腐败堕落和背叛革命感到痛心之极。这些问题使得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随后将改组的具体事宜交给廖仲恺,派他做代表去和苏俄代表越飞在日本进行会谈。

美丽的富士山下,廖仲恺走进一家旅店,询问老板娘是否见到一位叫越飞的俄国人。由于被特务盯梢,没能见到苏俄代表越飞。他立即回上海请示孙中山,决定再次东渡日本。

这一次廖仲恺改变主意,带着女儿廖梦醒一起去。正逢樱花盛开时节,他们和日本朋友共度这个美好时光,并借助日本朋友找到了苏俄代表越飞。为了避开日本特务,廖仲恺和越飞不断变化会谈方式。最终,廖仲恺和越飞的会谈十分成功,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持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孙中山在国内利用滇桂联军,驱逐了陈炯明,光复广州。然而,滇桂联军打着革命的旗号进驻广州后,大肆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滇桂军人在广州横行霸道,激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沿江马路上,学生领袖郑剑告诉女青年碧影:“孙中山先生很快就回到广州,就任大元帅,廖仲恺先生也从日本回来了。中央(共产党)指示我们,要积极协助国民党搞好改组工作。”

这时,马路上传来欢呼声,人群如潮水般地向前涌去。孙中山夫妇乘坐汽车从人群中穿过。孙中山怀着胜利的喜悦向民众挥手,感慨地说:“我们终于又回来了!你看,民众的情绪多么热烈!”

廖仲恺也回到广州,进行国民党内部改革,但是改组形势陷入重重困难之中。改组过程中,汪精卫只是派人将他的话转达给廖仲恺:“关于改组广东支部的事,全都由廖仲恺全权负责。”汪精卫把改组的所有事情都交给廖仲恺,自己对于改组事宜毫不理会。国民党许多要员表示只想做官,不想革命,拒绝同共产党合作。廖仲恺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这时,廖仲恺手里没人没钱,虽然孙中山任命廖仲恺为财政部长,但是原先主要财源是银行存款和税局的钱款,现在统统被驻军司

令杨希闵掳去了。国库严重空虚,广州大批难民无力救济,就连大元帅府和党部的经费奇缺,甚至到了连机关伙食都开不出的地步。与此同时,帝国主义挑衅地扬言,国民政府要取得海关的关税,只能到他们军舰上去要。四面楚歌的廖仲恺没有一丝动摇,决定先找杨希闵收回财权。

广州沙面,一家飘着英国国旗的豪华旅馆中,滇桂联军总司令杨希闵正在一个包间里喝茶。廖仲恺直接进来开门见山地问杨希闵要财权。杨希闵傲慢地讥讽说:“政府不养活军队,反过来找军队要钱!”在一阵争吵之后,廖仲恺勃然大怒,义正词严地告诫杨希闵,必须服从大元帅府的命令。说完,廖仲恺拿起帽子走出旅馆。

廖仲恺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家里的两个孩子马上围了过来。廖仲恺带着两个孩子去逛街。

书房中,何香凝写着“妇女解放宣言”。这时廖仲恺带着两个手拿礼物的孩子回来了。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聊了两句就坐在沙发上,一字一句的念起:“西风鲈瞺耐人寻,天涯歴遍,依旧故园心……”

何香凝站起来说:“你怎么念起这首词来了?依旧故园心?你的故园在哪里?”廖仲恺眨了眨眼,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何香凝让廖仲恺站起来,并对他说:“起来!你现在可不能有这种情绪。”

廖仲恺叹口气说:“现在要钱没钱,改组党的阻力有这么大。”

办公室中,廖仲恺的堂妹夫从惠州跑来向他抱怨乡下的生活。有个共产党员彭湃同国民党里的一些党员在乡下到处活动,带领农民成立农民协会,进行抗租、抗债。听到这里,廖仲恺喜悦地对何香凝说:“要是这样,乡里的情况不错嘛!国共两党已经在下面联合行动了。”

廖仲恺的堂妹夫因为乡里面农协到处活动,使得他日子过得不如从前。他开口问廖仲恺要官做。廖仲恺按照他的能力给了他一个文书的职务。他嫌弃文书官轻权小,直接翻脸走人。

这时,秘书走进来给廖仲恺送来一封信。这封信是李大钊、林伯渠写的,信上说:共产党要送来大批的干部。毛泽东和周恩来不久就要到达广州。这个消息对于廖仲恺无疑就是雪中送炭。廖仲恺赶忙吩咐人去家里准备。

晚上,廖仲恺在家门口亲自迎接共产党派来的青年们。廖仲恺和这几个青年同志聊得十分愉快。

何香凝来到廖仲恺的办公室,从包里拿出一份报纸,告诉廖仲恺有许多人对于改组的事不满,在各方面要包围攻击你。廖仲恺沉着地说:“假如老天爷再给我几年生命,哪怕是三五年吧,让我从事国民革命,我自信必有成效可观。”

何香凝感动地说:“你是这样的人!”

“我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从血的教训中得来的。任何人反对,我都不怕。”廖仲恺严肃地说。

国民党反动势力想在即将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争取更大的权力,从而破坏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英国大买办陈廉伯为商团购置武器,并指使国民党右派林直勉等人上书反对廖仲恺。帝国主义也找借口向国民政府施压、恐吓。

面对国民党右派的挑衅,廖仲恺毫不畏惧,要去拜访刚到广州的共产党员林伯渠、谭平三。廖仲恺的助手李行提醒他:“别人正骂先生和共产党太接近,你为什么还要去拜访他们?”

“你到现在连这个最重要的道理还没想通?是谁在支持孙先生改组国民党?是谁真心实意搞革命?是共产党!共产党真心实意,你倒不放心人家!”廖仲恺边走边说。

廖仲恺几个人在共产党工作的地方,见到了李大钊,并同李大钊一起去拜会孙中山。与此同时,在大元帅府内,房里的气氛十分严肃。孙中山用手敲打着桌子,派遣人员去代表广州政府发言,让外面的商团停止游行。孙中山对着林直勉等人耐心地讲解苏联成功的经验、共产党员为了革命扎实地做扶持农工的工作。

这时,廖仲恺和李大钊在门外听着十分的感动。他们安静地守候在门口。

最后孙中山坚定地宣称:“党纲如果在代表大会上通不过,我也退出,我可以加入共产党!”廖仲恺和李大钊听了这席话,对孙中山既崇敬又感激。

随后,廖仲恺、李大钊和孙中山一道,参加了知县支持革命政府的盛大游行。人群充满了广州街头。大楼上,商店和工厂门口都挂上了彩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结束,代表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制定,廖仲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李大钊、林伯渠、谭平山、瞿秋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

廖仲恺为了去乡村考察扶助农工的情况,身穿着简单便捷的服装,同碧影、李行一起向村里走去。廖仲恺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子,里面都是破旧的房舍。

廖仲恺遇见了他那个堂兄弟,他冒充副县长,打着廖仲恺的牌子,正在声色俱厉地讲话,打压农民协会。廖仲恺上前当众戳穿他的谎言,并下令调查县长朱卓文。随后廖仲恺站在台阶上面对群众激动地说:“我廖仲恺在这里郑重向诸位父老兄弟宣布,谁不拥护办农民协会,办农民自卫军,谁不支持农民运动,谁就没有资格当县长、当省长、当中央委员。我假使违背了这一诺言,诸位就请免我的职。”

群众兴奋得跳起来,有的举起红缨枪高呼,有的热泪盈眶,有的跑到廖仲恺面前,嘴唇哆嗦着,却又说不出话来。不一会儿,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廖仲恺微服私访到了本村。

广州城中的大商团负责人陈廉伯,趁着孙中山在韶关回不来,廖仲恺到乡下去的机会,大批购买军火,策划武装夺取广州。

这时,廖仲恺和几名农民自卫军的人一起回到广州。廖仲恺打算让这些农民到黄埔军校中接受短时间的训练。在码头上发现陈廉伯和几个人上了一只大轮船,郑剑向廖仲恺报告说:“陈廉伯秘密购买了一批军火,已经运到广州来了。”廖仲恺命令郑剑留下了监视这条船卸下的所有货物,自己带着同他一起下船的几位农民去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廖仲恺接到郑剑的电话,并将码头的情况报告给孙中山,然后命令蒋介石随时待命,利用军校的武装将陈廉伯私运的武器扣押下来。

广州商团的会场,几百个老板、会长都坐在会场上。陈廉伯站在讲台上,扬言说:“廖仲恺敢没收我们商团武器,我就叫广州瘫痪!”陈廉伯煽动着所有商铺全部关门。第二天街上变得冷冷清清,所有商店都没有开门,街上提着篮子准备购物的人孤零零地站在路边不知所措。

广东省政府,廖仲恺的办公室里。反动派的猖狂行径,激起廖仲恺的无比义愤。廖仲恺签署通缉陈廉伯的公文,并命令公安局长吴铁城执行。但是吴铁城阳奉阴违,放走了陈廉伯。蒋介石、许崇智手握兵权主张“和平谈判”,至于林直勉早就成了内奸,为陈廉伯通风报信,做陈廉伯的狗腿子。这伙人沆瀣一气,轮番对廖仲恺施加压力。

在廖仲恺家中,许多国民党的要员前来劝说廖仲恺收回通缉陈廉伯令,连主持国民党中枢的汪精卫也来登门游说。所有人都遭到廖仲恺的断然拒绝。最后国民党广州支部临时召开会议,会议上否决了廖仲恺的正确决定。这对廖仲恺是很大的打击,也使他看清了一些人的真实意图,廖仲恺十分愤怒,打算辞职。

黄花岗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风吹动着树枝,这里显得很冷落。一晚上没睡的廖仲恺大早上带着夫人和孩子们登上黄花岗。廖仲恺脱下帽子肃立在那里,面对先烈,百感交集。

1924年9月20日,窃取省长之职的胡汉民下令取消廖仲恺对陈廉伯的通缉令。10月10日上午,胡汉民将枪械四千余枝发还给商团。

陈廉伯公然在广场里举行商团阅兵式,并嚣张地喊出“驱逐孙文!”“打倒廖仲恺!”的口号。陈廉伯命令商团武装开枪袭击庆祝“双十节”的游行队伍,血染街头,年轻的共产党员碧影壮烈牺牲。

双十惨案发生后,孙中山先生命令在国民党内成立革命委员会,廖仲恺为全权代表。廖仲恺在共产党支持下,开始平息商团叛乱。廖仲恺集合了黄埔军校里的学生,同回省平叛的湘粤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配合作战,务必一举歼灭商团,逮捕陈廉伯,巩固广东革命据点。

广州城里大街小巷都发生了激战。没多久,许多人从商团据点里走出,举着手投降了。城里一家家商店的大门重新打开,广州又恢复了正常秩序。广州市民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胜利。

1924年秋,受革命影响的冯玉祥将军在北京发动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家大事。轮船即将启动的时候,廖仲恺赶来送行。孙中山撇开谈话的人迎了上去,嘱托道:“我还是担心本党内部。”指出,目前无论军事和政治,中共同志已成为我们的重要帮手,必须坚持这个联合!

轮船鸣起了汽笛。廖仲恺和何香凝等人走下船来。孙中山站在甲板上,挥动着帽子,向广州人民告别。谁知码头一别竟成了永别。

1925年3月12日,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因病在北平逝世。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传来,举国哀悼。

轮船汽笛悲鸣,工厂汽笛悲鸣,空中飘来了哀乐。大元帅府上的旗帜垂了下来。

广州孙中山追悼会上,廖仲恺站在孙中山遗像下面,周围广州各界人物都神情肃穆地站在那里。工人、农民、军官学校的学生,排成整齐的队伍,手中拿着武器,注视着主席台。广州街头,人们悲痛地哭泣着,空中响起一片呜咽声。

廖仲恺的声音在空中飘**:“孙中山先生逝世了,但是国民革命一定要继续下去。农友们,工友们,我们的革命军人们,各界进步的朋友们,商团事件是靠你们打下去的,第一次东征也是依靠你们取得了胜利,今后广州政府的困难,还是要依靠你们来克服。让我们遵照孙先生的遗嘱,团结起来,警惕一切可能发生的反革命的阴谋活动!”

1925年6月23日,帝国主义在广州沙面,向为支援五卅惨案示威的工人游行队伍开枪,酿成惨剧。6月29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了。

广州城街道上出现了浩浩****的工人游行队伍。工人队伍高呼口号:“打倒帝国主义!”“为五卅惨案牺牲的工人兄弟报仇!”“为沙基惨案牺牲的工人弟兄报仇!”

广东革命政府里,廖仲恺表示要全力支持工人罢工,安置从香港回来的罢工工人,将这场罢工运动当做中华民族现在最大的事情。随后,廖仲恺等人从政府里面走出来,走进工人队伍里去了。

胡汝民却纠集胡毅生

、林直勉之流,软硬兼施,密谋对付廖仲恺。他邀请廖仲恺赴宴叙旧,劝廖仲恺超脱点,不要太在意群众。

廖仲恺放下茶杯,对他说:“汝民兄,在当前的中国,谈超脱未免有点太早,国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还在如此欺侮我们,你我从青年时代,就立志为国为民献身,事业未成,哪里谈得上什么超脱?汝民兄,我们应当记住孙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嘱咐,跟上民众的步伐。”

胡汝民对此不以为然,说:“今天我是找你来叙旧的,不谈论政治。”胡汉民还想以儿女干亲的关系继续纠缠。廖仲恺见他听不进去,知他难以回头,痛心地告辞而去。

与此同时,文华堂中乌烟瘴气,到处都是反对共产党、反对廖仲恺改组国民党的叫声。此刻林直勉领着朱卓文钻进楼上的黑屋,策划罪恶的勾当。

反动派准备用最卑劣的手段对待廖仲恺,人们纷纷担心他的安全。周恩来同志安排郑剑在廖仲恺身边工作,同时负责保护廖仲恺的安全。妻子何香凝也提醒廖仲恺多注意防范。她希望廖仲恺减少出门的次数,但是廖仲恺反驳道:“这样不是就和工友、农友隔离开来了吗?那叫什么革命者!”何香凝喊来李行,增加廖仲恺身边的卫兵,廖仲恺说:“要是我天天带着卫兵去工会、农会、学生当中,他们还会对革命有信心吗?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是不能放松的。”

廖仲恺说完这些,扭头问他的两个孩子梦醒和承志:“那年陈炯明要杀我的时候,我给你们写过一首诗,你们还记得吗?”

梦醒和承志一起背诵起来:“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阿爹苦乐与前同,只欠从前一躯壳,躯壳本是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廖仲恺对何香凝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精神,一个人的精神能够表现出这个人的品德。”他停顿了一个,接着说:“下午,我们去看看罢工工人的生活情况。”

街上,工人纠察队正在巡逻。廖仲恺看着雄赳赳的队伍,欣慰地笑了起来。

廖仲恺来到工会,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热情地鼓励大家将革命进行到底。工人们的热情很高,口中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反革命派!”

1925年8月22日早晨。广州城中,学生们背着书包,唱着“打倒列强”的歌上学;工人纠察队踏着整齐有力的脚步巡逻;黄埔的军号声,早操已经开始了;近郊农民协会的旗子在晨风中飘扬。

阳台上,几盆小花含着露珠。廖仲恺站在这里眺望着朝阳下的广州。廖仲恺眉头紧锁,脑中还想着黄埔军校送来的公文。这几天因黄埔军校的经费还没有着落,廖仲恺急得吃不下饭。

何香凝走过来,提醒他该去参加中央党部会议了。廖仲恺三口两口喝完稀饭,把公文向口袋里一揣,乘着汽车匆匆地赶往中央党部。

廖仲恺他们乘坐的汽车驶进中央党部停住了。廖仲恺、何香凝和李行先后从汽车里走下来。廖仲恺告别妻子何香凝,和李行向门口走去。

狭小的院子,只有风吹树梢在动。突然,枪声在党部门里响了起来。何香凝和郑剑赶忙回头,发现廖仲恺和李行已经倒在了地上。郑剑大喊一声:“廖先生。”然后扭头朝街上喊:“快来人!有人行刺廖仲恺先生!”

门里又射出几颗子弹,然后几个凶手从里面冲了出来。街上,工人纠察队和警察闻声赶了过来,他们向跑出来的凶手开枪射击。

何香凝哭喊着:“仲恺!”鲜血从廖仲恺的身上向外流着。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哭喊声响成一片回**在空中。

廖梦醒和廖承志走在哀悼队伍的最前列,四面八方不断地有人向这里涌来。人们汇成巨流,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广州各界的群众都来为廖仲恺送行,到处都是哭声。

廖仲恺被暗杀的消息一传出,举世震惊震惊。广州各界群众为失去一个卓越的革命领导人而沉痛哀悼,参加吊唁者达二十多万人。何香凝写了:“辗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月明霜冷人何处?影薄灯残夜自深。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诗中所言“酬君愿”和“报国何时尽此心”成了她日后行动的誓言,至死不渝。

廖仲恺被暗杀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宋庆龄和何香凝也始终是共产党的亲密合作伙伴。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队伍只能拿着廖仲恺的遗照出发了,画像上的廖仲恺目光炯炯。他就好像是在说:“你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就由你们来谱写。”

点击点评

浓墨重彩·文献性

在影片的构思中,编剧鲁彦周和导演汤晓丹舍弃了对人物20年漫长革命生涯的平铺直叙,而是用浓墨重彩集中笔力描述他生命旅程里最后3年的辉煌经历,使其高尚的精神品格得到最集中最生动的展示。

《廖仲恺》摄制组的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专业功能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艺术和技术手段,实现丰富、完善、理想的总体构思。影片给人们呈现出:既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节奏展现廖仲恺所经历的疾风骤雨般的动**时局;同时还细腻的再现历史人物置身于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感情起伏和思想变化。

《廖仲恺》就像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为基础的史诗风格的文献故事片,同时它又是革命历史故事片。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使得人物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影片既像一幅泼墨重彩、大气磅礴、慷慨悲壮的大写意历史画卷,也像一幅工艺小品,精雕细刻,抒情、风趣地描写了夫妻情深、儿女情长。两者之间完美结合,使得影片成功地完成了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影片还以大量细节渲染了廖仲恺对妻子儿女的挚爱之情,向既是妻子又是战友的何香凝吐露肺腑之言,言来语去中的幽默调侃,在百忙中带孩子去买礼物,这些都是主人公亲情的自然流露。于刀光剑影中穿插这些生活轶事,不仅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也增加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还使影片更富于张弛动静的节奏变化。

文献价值。摄制组资料员千方百计找来了二十年代与廖仲恺生平事迹有关的报纸、图片、文史资料、回忆录等等;同时用录音机反复播放廖仲恺的亲人、亲友的讲话。使得《廖仲恺》经得起历史资料的核实检验。影片中历史事件的真实表现,有助于廖仲恺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再现。影片中,孙中山回广州、双十惨案、平定商团、孙中山逝世、省港大罢工等重大历史事件,导演都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原貌,并能与人物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更加生动。

拍摄过程中,对众多群众场面的处理,如几千人的送葬队伍,用多机多角度抢拍,把当时民众情绪像新闻记录片一样拍摄下来,再现荧幕上,增加了影片的历史感和文献价值。

服装设计非常到位。所有重要人物的服装,都是各自按照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活动需要,制作出来的。在不同的军队中,设计小组特别注意军衔标志和军服色彩,都是经过多方面查阅历史资料后重新制作的。

回望精彩

廖仲恺被陈炯明拘捕的恶风险浪中。监牢外面,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勾结北洋军阀,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疯狂炮击总统府。观音山上炮火轰鸣,一团团浓烟冲入天空。廖仲恺身穿一件破烂不堪的囚服,脚上戴着沉重的脚镣,用受伤的手在墙上吃力地刻写出流芳后世的七言诗《留诀内子》:“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这首诗既表达了革命者以身殉国的坚定决心,又表达了对夫人无限信赖之意。

廖仲恺对子女非常疼爱,十分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在廖仲恺被陈炯明拘捕期间,预感到死亡时,不仅有给夫人的诀别诗,也给廖梦醒和廖承志写了古诗。

在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对廖仲恺恨之入骨,准备阴谋杀害他的前夕。共产党员郑剑赶到廖仲恺家中,提醒廖仲恺注意安全。何香凝和廖梦醒、廖承志都为廖仲恺的生命安全担忧时,廖仲恺明知敌人不会放过自己,但他决不屈服。廖仲恺语重心长地问他的两个孩子梦醒和承志:“那年陈炯明要杀我的时候,我给你们写过一首诗,还记得吗?”

梦醒说:“记得。爸爸。”接着她一字一句地念起来:“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

廖仲恺打断道:“重要的是下面几句……”

廖承志接过话来,说:“是不是这几句:阿爹苦乐与前同,只欠从前一躯壳,躯壳本是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廖仲恺对何香凝他们说:“听见没有,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星光:董行佶

董行佶(1929—1983),福建省闽侯人。表演艺术家,朗诵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理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成功塑造了许多话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曾获得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三等演员奖。担任电影《廖仲恺》的主演,并获得198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董行佶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廖仲恺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廉洁奉公、勇于献身的革命先行者形象。最终,获得中国第四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评选委员会给出评语:

董行佶同志在《廖仲恺》中以出色的创造留下了民主革命先驱者廖仲恺的光辉银幕形象,表演上神形兼备,从容自如,现实了深厚的艺术功力,特授予最佳男主角奖。

董行佶为了演好廖仲恺这个角色。他认真地钻研剧本,同时阅读大量的史料还有廖仲恺夫妇诗歌著作等。董行佶还四处采访和廖仲恺有过交集的老同志,多次聆听廖承志、廖梦醒姐弟详细介绍他们父母的生平事迹和生活习俗、性格特征等。董行佶做的手记十分细致,如:廖仲恺先生走路是什么样子;坐下是习惯什么姿势;如何拿香烟等等。董行佶正是在艺术创作中这样不辞辛苦,一丝不苟的辛勤劳动,使得廖仲恺以最真实的风貌出现在银幕上面。

旁白

电影中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解说性、评论性语言。通常以剧作者“第三人称式”的客观视点或以某剧中人物“第一人称式”的观点出现。一般不承担塑造人物性格的剧作职责,通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说明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连接有大幅度时空跨越的剧情,介绍人物,对剧情的某些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进行议论、抒情等。旁白大多不追求口语化,相反,它追求书面语言那种较为严密的语法结构和逻辑性,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