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特别是在戊戌变法中,产生了一大批一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和英魂,他们的爱国主义献身精神将亘古不灭、永世长存。

——导演陈家林《我拍的点滴体会》

影片档案

拍摄年份:1984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耕路

导演:陈家林

摄影:安治国

主演:达式常 饰演 谭嗣同

宋晓英 饰演 李润娘

王玉梅 饰演 慈禧太后

荣耀

1984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故事片二等奖。

人物: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朝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愤恨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创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6年(光绪帝二十二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8月以徐致靖荐,被征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9月政变发生,被捕下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他从“日新”变化思想出发抨击专制及纲常名教,提出“革去故,鼎取新”认为“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具有冲决封建网罗的斗争精神。

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亦称“戊戌维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人士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以“变法图强”为号召,组织强学会,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光影故事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朝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清政府腐败无能步步退让,国民深受苦难。众多决心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的仁人志士纷纷探寻强国之道……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2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决定维新变法。因时值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

在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滔滔的湘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烟雨莽苍苍,放眼望去,长沙城被一片厚厚的愁云惨雾笼罩着。

苍茫的雾雨之中,南学会演讲会堂显得分外朦胧,给人些许虚无缥缈的感觉。堂外湿漉漉的街道上摆了几个摊床,有卖小吃的,卖菜的……往来的行人忙忙碌碌地穿梭于会堂内外,里面好像真有什么事情在发生……

“诸位,今日的中国,已经是风雨飘摇,山河破碎……”朗朗的演讲声传了过来,只见在陈旧的大院里临时搭起的简易台上站着几名青年人,一处极为显眼的地方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湖南湘学会甲午国耻四周年纪念日演讲”。演讲的人正背身站在一张悬挂的手制地图前。院内挤满了听众,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他们个个都把脑袋抬得高高的,努力向上张望着。

“甲午一战,日本割去了台湾与澎湖。”这位年轻人一边挥笔圈掉台湾、澎湖,一边发表着言论。台下的听众都全神贯注地听着,他们的嘴巴都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表现出一副很吃惊的样子。不时还有断断续续的议论声传过来。

随即,演讲人又挥笔将地图上已被外来列强占有的所有地名依次圈掉。演讲人愤怒地将笔一掷,竭力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愤懑,一字一句,深沉有力地说道:“这,就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炎黄子孙的命运呵!”他向前迈了一步,伸出双手,慷慨激昂,“今天已经到了亡国灭种地步!凡是有良心的中国人,凡是身躯里还流淌着轩辕黄帝的血液的人,睁开眼睛看吧!该是醒来的时候了!”晶莹的泪水从他充满悲愤神情的眼眶中流了出来。这时,台下已是沸腾一片,人们愤怒地呼喊着。

这位年轻的演讲者就是谭嗣同。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的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对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谭嗣同开始“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他深深地感受到“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而守旧保皇派是极力发对改革的,他们认为谭嗣同变法维新是包藏祸心,是欺君灭圣,图谋不轨。于是,他们便对变法维新派的活动进行了一次次凶残的破坏,企图扼杀维新变法于摇篮之中。

《湘学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是谭嗣同专为宣传变法理论而创办的。此时,守旧保皇的劣绅们已把报馆堵得严严实实的,个个都是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为首的劣绅先是把报馆的木牌摘了下来,恶狠狠地甩在了地上。随即他们便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推翻桌子,掀倒报架,并把大批的书报纷纷扔出了窗外。报馆人员见状,愤怒至极,与劣绅疯狂地厮打起来,顿时间,报馆一片混乱……

一位看起来像是报馆主笔的中年人被蛮横的劣绅从馆内拉了出来。一个人指着他的鼻梁说:“你就是主笔”?

“你们要干什么?”主笔满脸惊恐。

“干什么!就干这个!”话音刚落,重重的一拳已狠狠地打在了主笔的脸上,主笔被打倒在地,其他几名劣绅跑了过来,又是一阵疯狂地拳打脚踢,主笔在地上痛哭地翻滚着身体……

一个劣绅恶狠狠地把主笔从地上抓了起来,可怜的主笔无力地站在那儿,连同他脏兮兮的脑袋也同样无精打采地耷拉着。他已满脸是血,嘴里还不停地滴流着豆粒般大小的鲜血。可凶残的劣绅并未就此收手,只见他抬拳就要再打上去,就在这时,一个人突然出现,制止了劣绅的暴行。

来者正是谭嗣同。当他得知报馆被人砸了之后,便二话不说同梁启超匆匆忙忙从南学会会场赶了过来。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声喝叫:“抚台陈大人——到——”全场顿时哑然。只见湖南巡抚陈宝箴从一台轿子中走出,站到了人群的中央,高声叫道:“谭嗣同!”

谭嗣同等人连忙停止对峙,听候陈宝箴下文。

陈宝箴打开电文,高声念道:“北京军机处急电:候补知府谭嗣同,学识绝伦,勇于任事,在湖南新政中功绩卓越,着即进京陛见皇上。”

听毕,谭嗣同先是一怔,好像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还一时适应不了;随即,他便缓过了神,但见他满脸精神焕发的样子,就连眼睛也分外有神了。他颤抖着双手接过电文,与此同时,强忍在眼眶里的泪水也终于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西太后慈禧虽然早已撤帘,把朝政全都交付给了光绪皇帝,但实际上实权依然还是握在她手里。对于主张维新变法的光绪皇帝,慈禧一直怀恨在心。她表面上对朝政之事不闻不问,但实际上仍通过刚毅等人时刻把握着朝廷的动态。

在颐和园阴森森的乐寿堂内,荣禄、刚毅、怀塔布三人在给西太后跪安后,依次跪坐到跪垫上,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一只黑长毛的波斯猫正慵懒地蜷伏在慈禧的怀中。慈禧逗着猫,完全不理会跪在下面的几个人。

刚毅斜了荣禄一眼,再也憋不住了,便一口气将卡在喉咙里的话全放了出来:“皇太后,朝里的事,您还不知道吧!”

“知道,不就是变法吗?”慈禧缓缓地抬起了头,瞥了刚毅一眼,漫不经心地说。

怀塔布抢先慌忙说道:“皇太后,皇上正从全国网罗人,听说康党谭嗣同与梁启超就要进京了。”

“谭嗣同?”慈禧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记忆中搜索似的喃喃自语。

“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府……”刚毅插嘴道。

“不!这个人可不是等闲之辈!”荣禄慌忙打

断道。

慈禧听得有些不耐烦了,起立转身向窗前条案上的鱼缸旁走去,边走边说:“好了,好了!我没闲心管那么多事,年纪大了,我住到这个园子里来,就是图个清静。”随即,又稍微沉吟一下,像想起什么似的,突然转过身来,问道:“噢,我正想问你们,这个康有为是怎么跑到皇帝身边来的?”

荣禄与其二人交换下眼色,道:“就是翁同和保荐的!”

怀塔布就势又说:“皇上变法的主意,都是翁同和出的。”慈禧一抬手,怀塔布连忙闭口。

慈禧若有所思,向前走来,面对着对荣禄:“荣禄,我上次问过你,你想进军机处,还是直隶总督?”

荣禄如丈二和尚,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时还摸不着头脑,选择沉默不语。

怀塔布慌忙补充道:“荣大人要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正可供卫皇太后和皇上。”

“嗯”。慈禧应道,便回到御座抱起猫,不停地抚摸着。

荣禄的嘴角边掠过一丝笑意……

没过多久,慈禧就在乐寿堂内召见了光绪皇帝,下旨罢免了翁同和的官职,任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没有实权的光绪感到很绝望,要知道翁同和已在他身边待了二十余年,对光绪来说失去他如同失去一只臂膀一样痛苦,但也只有无可奈何了。

在任寿殿内的御案桌前,静静地跪着康有为和翁同和,光绪正在翻阅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突然他合上书,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离开御座向下走去,他苦笑一声,好似有一种无名的烦恼袭上了他的心头:“变法应当变人,网罗天下英才而用之,只可惜,少的是英才、贤才、干才!”说完,一声长叹。

康有为微微看了一眼光绪,立刻低声朗声说:“中国当前人才不多,但还是有的,比如候补知府谭嗣同……”

走动的光绪停住了脚步,猛然回头追问:“谭嗣同到京了没有?”

一八九八年八月二十一日,维新志士谭嗣同到达了北京,九月五日,光绪皇帝在养心殿召见了谭嗣同,面对朝思暮想的圣上,谭嗣同心中积郁多时的愤懑情绪爆发了,他慷慨陈词道:“今日之中国,犹如一座将要倾覆的大厦,粱、柱、掾皆被蛀空,因而拆东补西,剜肉补疮是不行的,必须从根本上弃旧图新。”

光绪兴奋地站了起来;“说得痛快!”

接着,谭嗣同从怀中掏出手帕,轻轻打开,将一块野菜饼子双手呈给了光绪,万分激动地说:“皇上,这就是臣在河南所见到的千百万灾民的口粮,那里是哀鸿遍野,饿殍慢地……”

光绪缓缓坐下,双眼紧盯着御案上干黑的破饼子,心情沉重地说:“朕登基二十三年来,天下国家残破如此,上无以对列祖列宗,下无以对黎民百姓。”

随后,谭嗣同向光绪提出了裁除有名无实的官员,并建议皇上亲任海陆军大元帅。他还嘱咐皇上,行事要雷厉风行,朝纲独断。

光绪的目光炯炯有神,郑重表示道:“坚决不做亡国奴!”

就此,谭嗣同被光绪封为四品卿衔,参与维新大政。

光绪皇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得到皇上的支持后,谭嗣同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变法。在乾清宫内,他与数百名新旧大臣唇枪舌剑,争论变法事宜。年轻的革新志士们抓住礼部尚书怀塔布扣押了主事王照奏请皇上游历东西各国的折子一事,来了个霹雳手段,以清除只拿俸禄不干实事的礼部庸臣。结果皇上准奏,下旨裁撤詹事府、光禄寺等六个衙门,罢免了阻塞言路,抗拒新政的怀塔布、许应骙等守旧官员。

新旧两派第一次交锋,维新派大获全胜。光绪皇帝依靠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所表现出的变法图强的态度和决心,深深地刺激了以慈禧为首的封建专制势力。

面对光绪皇帝大行变法的做法,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应对计划,他们准备在十月底光绪皇帝去天津检阅兵队时发对兵变,废黜光绪皇帝,一举扑灭新政。

变法正值鼎盛期,谁都没有想到,变故来得这样快。

谭嗣同的书房里,刘光第、林旭、梁启超等一直在不停地来回走动着,他们都是一副面色凄惶,神色焦虑的样子。门响了,只见谭嗣同疾步走了进来,大家纷纷迎了上去,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盯着谭嗣同。

“复生,怎么样?”康有为急忙问。

“皇上虽然回了宫,可是宫里已经进不去了,五天没有见到皇上了。”谭嗣同摇了摇头,坐到了椅子上,疑惑地说。

听了这话,大家的表情倏地紧张起来。就在这时,杨锐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从怀了掏出了一个折子递给了康有为,说道:“这是皇上让张进喜带出来的,经三天才送到。”

康有为像捧起火炭一样,把折子打开,看一眼,脸色突变,立即把圣谕交给林旭。林旭开始宣读:“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谭嗣同等……设法相救……特谕。”

读完,大家失声哭成一片。

谭嗣同怒目而视:“死,早有准备,可绝不能这样白白等死”说罢,起身同大家一起开始商讨营救皇上的办法。

窗外,黑压压的乌云已是遮天蔽日,伴随着阵阵强烈的风,树枝被吹得东摇西晃。不远处一阵阵响雷轰隆隆地滚滚而来,天阴阴的,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屋内的空气不由得沉闷起来,康有为正站在窗前仰面苦苦思索着,边上坐着的康有为,只顾摇头晃脑,其余的人也都面如死灰。大家相互交换了眼色之后,只听见一声声无力的哀叹。忽然一声响雷滚来,伴随着一阵飓风掀开了紧闭的窗户,倚在窗旁的谭嗣同打了一激灵,忙转身来,斩钉截铁地说:“袁世凯!”

“袁世凯可是荣禄提拔上来的。”杨锐有点担心。

谭嗣同胸有成竹,上前一步,沉静而又激昂地说:“不对,袁世凯曾参加过保国会,研究过中国和外国强弱不同的原因,极力主张变法。并且皇上曾破格特别赏赐他兵部二品传郎,就是为危机时刻能助皇上一臂之力。皇上有难,而他又没有掌握兵权,事到如今,万全之策我们是没有了。舍袁其谁!若成功,我们同四万万民众共生,失败,我谭嗣同愿第一个赴死!”

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一把亮晃晃的匕首,放在了桌上。

夜已很深了,在沉闷的空气地笼罩下,显得尤其的寂静。忽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了死寂的夜空,随之,便是一阵阵响亮的雷声滚滚而来,紧接着,哗啦啦的瓢泼大雨便倾泻直下。

空****的街上,一辆湿漉漉的布蓬骡车在法华寺门口停住了,谭嗣同撑着一把伞从车中走下,径直走进了法华寺。灰暗的灯光下,袁世凯正在聚精会神地写字。正在这时,仆人来报说有人前来拜访。袁世凯停下手中的笔,问道:“谁!”

话音还未落定,只见谭嗣同已收好了雨伞,站在书房门口:“谭嗣同!”

谭嗣同走到跟前,袁世凯这才看清,连忙招呼道:“哦,谭大人,来,请坐。”

由于俩人突然会面,难免彼此都有些尴尬,仆人送上茶来,气氛才轻快了些许。谭嗣同斜眼看了一下站立在旁边的仆人,袁世凯心领神会,随手一挥,仆人便离开了。谭嗣同**饱满地向袁世凯陈述了此次面见的事由,并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对此,袁世凯表现出了甘愿赴死救援光绪皇帝,维护变法救国的坚决态度。他此时已是泪流满面,哽咽着声音,用极为诚恳的语气说道:“如果我袁世凯有为皇上尽忠的机会,我愿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我自幼就读圣贤之书,这‘忠义’二字是懂得的,我一定竭尽全力,诛除奸贼,保护皇上!”

听了袁世凯这席话,谭嗣同很是高兴,应和道:“匡复天下,重振朝纲,就靠袁大人只手回天!”

忽然,狂风大作,‘哗’的一声窗子被吹开了,一道强烈的闪电倏地映射了进来,瞬即照亮了屋里的一切,一张布满杀气的白胖的圆脸暴露无遗,在雷雨的掩盖下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实,袁世凯早已确定了自己的立场,表面上支持维新变法,拥护光绪皇帝,实则还是依附了西太后慈禧,毕竟慈禧大权在握,兵力雄厚。如此这般,那也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他说的头头

是道,至情至理,伪装得可谓天衣无缝。

谭嗣同刚一走,袁世凯便忙叫仆人备马,连夜火速赶往火车站,去了直隶总督衙门,亲自面见了荣禄,但见荣禄满脸杀气,二话不说骑上马,一路飞奔,来到了颐和园,在六名提灯的太监的引领下,急匆匆地来到乐寿堂,此时,慈禧还未入睡,正焦灼难忍地来回踱着步。荣禄靠近悄声说了什么。片刻,只听得‘当啷’茶杯摔碎的声音,随之,便传来慈禧充满郁愤的尖利嗓音:“备驾!回宫!”

“备——驾,回宫。”太监们的传旨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已是拂晓之时,灰暗的天际朦朦胧胧泛出些淡淡的亮光来。在西直门大道,依稀可以辨出稀疏的丛林中弥漫着浓浓的雾气,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已分不清边际。远处,一队人马中间夹着一顶八抬大轿,匆匆忙忙地向东行去,穿过已显现出黑乎乎的轮廓的西直门,径直来到了身影已清晰可见的西华门城楼下。不多时,轿子进了宫,轿帘被掀开了,慈禧下了轿,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向养心殿行去。

此时,光绪还在桌前批阅奏折。忽然,张进喜慌忙进来:“皇上,皇太后回来了!”

光绪心中一惊,似乎意识到将要大难临头。他慌忙站起身来,穿上衣服,出门迎驾。

在乾清宫门前,慈禧的坐轿迎了过来,光绪慌忙跪下请安,慈禧恶狠狠地盯着光绪,冷哼一声,恶狠狠地说道:“我还死不了!”

光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浑身瑟瑟发抖,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大事不好了。

慈禧气冲冲地回到乾清宫里,大声喝令太监宫女将御案桌上的奏折、上谕、书籍之类全都收拾了起来,对于已是泪流满面的光绪的慷慨陈词,慈禧强烈反对,并且还步步逼近,怒不可遏地大声斥责道:“康有为,谭嗣同借变法维新之名,行犯上作乱之实,”她提高了嗓音,面色情绪激动,“他们要围攻颐和园,要杀你娘了,你知不知道,你说!”

光绪低叩着头,无言以对。

“这祖宗三百年的天下,就要断送在你手里了!”说完,慈禧怒气稍息,感到一阵心酸,竟落下泪来,“自你五岁进宫,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成人,把天下交给你,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居然还让谭嗣同杀我脑袋,你别做梦!我死了,你也活不到明天。明天把满朝老臣叫来,问问,有一个赞成你的吗?”

次日,慈禧便以光绪皇帝忙于新政,积劳成疾为由,坐上了皇帝的御座。最后,在她的心腹刚毅、荣禄等人的极力怂恿下,群臣一起附和:“请皇太后训政!”

“现在皇上病重,你们下去要遍请京城中外名医进宫给皇上治病,至于训政的事,既然你们这么要求,只好暂且听你们的。”慈禧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缓缓说道。

公元1989年9月23日,光绪皇帝被迫下旨,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队队骑兵风驰而去,紧随其后的是奔跑着的整齐的清兵列队。满大街都是清兵在抓人。顿时间,马蹄声、跑步声、还有小孩的哭声,人们的叫喊声混成一片,整个街面都沸腾了。

心知是袁世凯把他们卖了,谭嗣同脸色铁青,从怀里掏出那把匕首,咬牙切齿道:“真可惜,那天晚上没……”长叹一声,奋力地把匕首刷地插在桌上。

没过几天,维新志士纷纷被捕,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梁启超和康有为亡命日本,唯独谭嗣同断然谢绝了梁启超等人的诚恳相救,只把自己心血所著的一本书交给了梁启超,希望他把书带到日本去,能让它刊行传世。谭嗣同决心以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数万人民的爱国之心,他沉痛地说:“各国变法都是有人流血才获得成功,中国还没有人为变法流血,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所不能昌盛的原因!不有行者无以继救国救民大业,不有死者,无以警惕庶民百姓!活着,是艰难的,由你们承担,死,是容易的,就从我谭嗣同开始!”

公元1898年6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刑场,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人群熙攘,万头攒动。一声雷响之后,紧接着传来一声响亮的声音“肃——静”,顺着声音的方向,无数张脸齐刷刷地扭了过去。只见清兵把守的通道,隐隐约约出现了由无数兵勇布成方阵围护着的六辆囚车,从宣武门方向正向这边缓缓驶来。谭嗣同站在囚车上,双手反绑,捆在立柱上,上面插着一个招子“战犯一名、谭嗣同。”他神色严峻,目视前方,毫无畏惧。

街上拥挤的人群大都带着敬畏的表情怔怔地看着,还有不少妇女偷偷地在擦拭眼角的泪水。

“咚,咚,咚,咚”——监斩的炮声响了。

六把鬼头刀高高举起,观刑的百姓不忍看到这残忍的一刻,纷纷低下头。忽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遍地的黄沙被翻卷了起来,顿时间,刑场上黄沙弥漫。谭嗣同的眉梢似乎有一丝欣慰的笑意掠过,他示意行刑人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张中国地图。谭嗣同看看地图,又努力睁大眼睛,仰面朝天,拼尽一生力气发出一声震天撼地的呐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乌云密布的天空,瓢泼大雨顷刻间泼洒了下来。“轰隆”的炮声在刑场上轰炸开。六把鬼头刀,刀光一闪。那张残破的中国地图上,谭嗣同的鲜血慢慢浸染开来,融进了地图,融进了中国大地。

点击点评

人物传记·正剧·民族色彩

这是继《林则徐》之后最为成功的一部历史传记片。影片既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历史,又对历史进行了生动的概括,使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融会贯通、水乳交融,充分显示了导演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功力。

同时,在影片的样式上,它又是一部历史正剧,而不是历史悲剧。虽然它是悲剧的结尾,即谭嗣同等六君子的英勇就义,但他们的死不是性格的悲剧,也不是个人命运的悲剧,而是一场严肃的、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新旧两派在当时历史变化下的产物。

戊戌变法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唤醒中国人民,对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的冲击,对于以后辛亥革命的爆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戊戌变法中,产生了一大批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和英魂,他们的爱国主义现身精神将亘古不变、永世长存!

回望精彩

影片中使用了对场景的渲染、人物心理的发掘以及细致入微的语言动作表情特写等,从侧面烘托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主题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生动、准确。

行刑的那天,在北京菜市口刑场,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一张张麻木的表情、目光呆滞的眼睛、满脸杀气的刽子手手、寒气逼人的鬼头刀、漫天飞卷的黄沙、妇女的哭泣声……营造出如此惨烈而又悲壮的氛围。这无疑更加凸显出了谭嗣同非比寻常的英雄气概。影片中,谭嗣同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表现出一副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神态,并且表现得很从容,淡定,他示意让一名行刑人从他的内衣里掏出一张残破的中国地图,铺在自己的面前,从这一细节,更加展现了他深切的爱国情怀及甘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崇高英雄品质。

当行刑的炮声打响时,谭嗣同的眉梢似乎还掠过一丝的笑意,在漫天的风沙雷雨下,他拼劲一生的力气发出了一声震天撼地的呐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至此,他的报国情结和英雄气概由此得到升华,达到了最高峰。

星光:达式常

达式常(1940.9.26-),江苏南京人,生于上海。1959年考取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曾在《兄妹探宝》中担任配角。1964年因主演影片《年轻的一代》崭露头角,受到好评,后因遭遇“文革”被迫中断艺术生涯。1973年重回上影厂,拍摄了《春苗》、《难忘的战斗》等5部影片。“文革”结束后,出演《东港谍影》、《他们在相爱》、《曙光》、《燕归来》、《人到中年》、《谭嗣同》、《书剑恩仇录》等多部影片。

对于塑造谭嗣同这一人物形象,达式常的表演从容、传神、细腻,善于挖掘人物情感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