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

我要烧你们大清皇帝的行宫——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我还要烧,烧你们的天坛、地坛、日月坛……

——英法联军首领疯狂地叫喊道

影片档案

拍摄年份:1983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新昆仑影业公司

编剧:杨村彬、李翰祥

导演:李翰祥

摄影:杨林、汤姆森

原创音乐:谭盾

美术:宋洪荣

主演:梁家辉 饰演 咸丰

刘晓庆 饰演 懿贵妃

项堃 饰演 肃顺

张铁林 饰演 恭亲王

周洁 饰演 丽妃

陈烨 饰演 慈安

荣耀

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加上内地最著名的女星刘晓庆,首次演戏就挑大梁的香港演员梁家辉,使得这部清宫题材影片上映后在全国各地掀起观影热潮。该片荣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背景知识:圆明园

“万园之园”

圆明园,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是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园内开湖堆山,广种奇花异木,罗列国内外名胜40景、建筑145处,既有传统的庭院建筑,又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如海晏堂、远瀛观等,并通过长廊、墙垣与自然景物联系在一起,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奇珍异物,并放火焚毁。

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被杀,出兵入侵。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派舰队炮击大沽炮台。1860年,英、法再次组成联军,进占天津;9月,在北京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直攻北京城。咸丰帝离京逃往承德,遣派恭亲王奕留京议和。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奕与英、法代表分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同年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再一次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

人物: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1908),亦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咸丰皇帝妃,满族,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名杏贞,小名兰儿,称玉兰。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死在热河行宫,其子载淳六岁即位,被尊为太后,徽号“慈禧”。与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杀死辅政大臣载垣、端华、肃顺,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

1875年同治帝死,立四岁的载湉为帝,年号光绪,仍垂帘听政。采用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政策,开办军事工业,创建中国近代海军和陆军。对外妥协投降,对内仇视维新变法。1898年,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杀害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逃亡西安,下令残杀曾一度利用过的义和团,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后,作为实权在握的统治者,以“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手段抵制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光影故事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六岁的同治皇帝在养心殿举行了登基大典。其实,他只是宝座上的一个摆设,真正的统治者是隔着一层薄纱,坐在他身后的母后——慈禧。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亲王秉政、母后垂帘。

咸丰二年,由户部主持的每三年挑选一次的八旗女子挑选秀女又开始了。五品候补安徽宁广道员惠澂的二女儿玉兰,也是秀女中的一个。

御花园内到处都是八旗兵,秀女们整齐有序地排成长队,惴惴不安地向长春宫走去。只有玉兰,一边走路,一边左顾右盼,她开始深思:这难道就是皇上的御花园?金灿灿的琉璃瓦,红彤彤的高墙,雪白的玉石栏杆,那上面凤舞龙蟠,一派皇家气息……可为什么都是龙在上,凤在下呢?

长春宫门内,候选的秀女们一个个都嬉笑着,围在玉兰的身边。她们在看玉兰手中玩耍的小把戏——一个用绢子裹成的小老鼠正一拱一拱地往前蹿,活灵活现,跟活着的一样。

此时,咸丰帝奕詝路过长春宫,听到阵阵笑声后,好奇地下了肩舆,徒步走了过来。

这时,玉兰的小老鼠突然猛地一蹿,恰巧落在了奕詝的脚边。他弯腰拾起这只小老鼠,提在手里欣赏了半天。

奕詝笑了笑,亲手把小老鼠递给了玉兰。

玉兰不好意思地埋下了头,紧跟着会意一笑,转身跑开了。奕詝显然是心动了,他紧跟着进了长春宫院内。他打开那幅绣着玉兰花的手帕,笑着朝玉兰走过来。玉兰羞怯地从奕詝手中接过自己的手帕,赶忙跪下道了一声:“谢皇上。”

奕詝紧紧握着她的手,看了看她衣襟上的小牌牌,轻声问道:“有老姓吗?”

玉兰点了点头,回答道:“叶赫那拉。”

这个回答不禁让奕詝一震,猛放开了玉兰的手。原来,叶赫那拉家族的祖先布扬古,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布扬古在被杀死之前,曾经对天发誓:叶赫那拉家族即使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仇雪恨。

正因为清廷皇族和自己祖上之间的仇怨,玉兰没有被册封为皇后。最后,她仅仅以贵人的身份走进了后宫,开始了自己的宫廷生活。

显然,玉兰是不会就这样认命的。如何能在后宫获得晋升?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玉兰的心头,甚至是梦中。

这一天,在大臣们的陪同下,奕詝正在圆明园内散步。肃顺跟在皇上的后边,一边指点,一边说:“这个喷水塔鬼斧神工,举世罕见啊,连洋人们都说,这是空前的奇迹……”

此时的玉兰正悄悄地隐藏在廊柱后面,她的眼睛紧盯着渐渐走过来的奕詝——准备抓住这个难得的大好时机引起咸丰皇帝的注意。紧张而又兴奋的她唱起柔媚的歌声来。

竹林深处,溪水潺潺、花影扶疏之间,忽然有阵阵婉转悠扬的清音飘**而来。奕詝被歌声吸引着,沿回廊随声音一步步地追了过来。

玉兰懂得皇帝的心思,她没有停下来,而是穿花拂柳,沿石径登上“天地一家春”,靠着亭柱,婉转唱道:“艳阳天,艳阳天,桃花似火柳如烟……”

终于,奕詝找到了这个毫无顾忌唱着小曲的佳丽。见皇上来到自己的眼前,玉兰诚惶诚恐低垂粉颈,似乎冒犯了圣上,忙在皇上面前跪下去:“奴才恭请圣安。”

奕詝看到如此,满心欢喜地拉过她的手。玉兰粉面含羞,顺势倒在皇上的怀中。花丛池畔,难免不尽的绵绵情话。就这样,玉兰终于得到了咸丰的宠爱,从贵人晋封为懿嫔。此后,她常伴驾前,对弈,习字,甚至于帮助批阅奏章,俨然就是咸丰皇帝的得力助手。

瑞雪纷飞的季节,玉兰为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同治帝载淳。她也由此被晋封为懿贵妃。而玉兰,也就是之后主宰大清帝国命运的重要人物——慈禧。

当时,政治上腐败的清王朝统治已经濒临绝境,面对着内有捻军、太平军揭竿而起,外有帝国主义的频繁入侵的忧患,清王朝在痛苦中呻吟。

咸丰七年,广州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英法海盗战舰炮轰广州城。在炮火的支援下,英法联军强行上岸,冲进了广东知府衙门。打散溃退的清军,并抓

住了仓皇逃窜中的巡抚叶名琛。广东老百姓愤怒起义,与英法海盗厮拼。

六百里急奏,驿卒换人不换马地直奔紫禁城。

深夜,肃顺捧了战报,奔驰入宫。一间偏殿里,奕詝盘腿坐在临窗的炕桌上喝着茶。肃顺垂手在一旁侍立,等待主子发话。奕詝看完战报,不屑地说了句:“千万不要让他们北上。洋人想进京,面见朕?真是可笑。不搭理他们就好了。”

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挥师北上,美俄舰队紧紧跟从。旗舰上,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并排站在一起,拿着望远镜,向着前方指指点点。

圆明园海宴堂内,奕詝盘腿高坐,直隶总督谭廷镶呈递的紧急奏章放在御桌上。分列跪礼的大臣们个个面带忧容,不敢开口。沉默了很长时间,肃顺终于打破沉默,说道:“四国洋兵,一齐鼓棹而来,还真没听说过。”

“一向纳贡称臣,现在居然敢于僭越,敢于……”奕詝继续说道,“夷狄之邦,蛮性难移。朕看,唯有给他们点颜色。谕令他们:交还广东省城,送还叶名琛,真心悔过还可以商量议和,否则我们就要举兵收复广州,断绝英法两国前来通商!”

朝臣们听后,虽然都众口一声地说着“皇上圣明”,但心里都很是不安。

大沽炮台,炮口高扬,一发发炮弹宛如火舌射了出去。面对英法联军舰队的疯狂进攻,清兵很快溃退逃窜。英法联军趁势快速攻进位于天津的直隶总督府衙。威胁北京城,形势万分危急。

报警、告急、求援的黄匣子一个接一个地送进宫来,奕詝只愁得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一夜间憔悴了许多。

同道堂内,又一道告急奏折捧递上来。奕詝一阵叹息,皱着眉头将奏折接到手中。心烦意乱地奕詝走到懿贵妃面前说:“这些洋人真是得寸进尺,赔偿费加到八百万两不说,还要把天津划做通商口岸……”

“天津失守,就等于打开了北京的大门。”懿贵妃从旁劝道,“我看,还是把恭亲王找来商量商量吧,到底是自家兄弟。”

奕詝与恭亲王奕是异母兄弟,素有芥蒂,但现在国难当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叹口气说:“好吧,传奕。”

候在同道堂阶下的几位军机大臣见宣恭亲王的太监匆匆奔出,不由得悄声议论起来:“奇怪,叫鬼六子来干什么?”

杜翰说:“这八成是懿贵妃出的主意吧,想学武则天的窃权乱政,干预朝政!”

肃顺冷笑一声:“干预朝政?哼,她也懂得朝政!”

奕快步入朝,跪拜后奏道:“洋人要到北京来换约。”

奕詝听了,猛地一下转过身去,哼了一声:“咱们不准,他们怎么来?”

奕把头一低:“他们要带兵来。”他飞快地朝上看了一样,补充道,“他们在天津打了胜仗,气焰嚣张得很呢,什么都不怕!”

奕詝听了,猛地转过身来:“朕不是跟你们说过吗,不准他们来,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啊!这点事都干不好。”

奕詝看了看呆若木鸡的奕,心里一阵不爽,长叹了一声说:“叫他们都进来。”

军机大臣们鱼贯而入,肃然跪到皇上面前,默默无言地跪列两旁。

肃顺跪奏道:“臣以为,方今之计,走为上策,可仿祖宗的成例,以‘秋狝木兰’(秋天到木兰围场打猎)为名,到热河避暑山庄去。”

奕瞟了肃顺一眼,反驳道:“洋人打到家门口了,反倒让作为一国之主的皇上临阵脱逃?成何体统!”

肃顺脸上挂出一丝不屑的冷笑:“‘木兰秋狝’,怎么能是临阵脱逃呢!只不过是暂时避一避难而已,您想太多了吧。”

“避就是逃,逃就是避,”躲在内间的懿贵妃这时一挑软帘,款款出现在群臣面前,“加在一起就是逃避!巡幸就是逃跑。”

懿贵妃缓缓扫了众人一眼,接着说:“皇上是万民景仰的国之磐石,怎么可以轻举妄动呢!不要说皇上是一国之主,就是三军统帅可以临阵脱逃吗?”说到这儿,懿贵妃眼睛狠狠地盯住肃顺,“你身为大臣,反而挑唆皇上临阵脱逃,置万民于不顾,是何居心?”

肃顺一时语塞,竟然无言以对。

奕詝见懿贵妃当着大臣们这样说,虽不合朝廷体制,倒也说得头头是道,就硬拉下脸来申斥道:“跪下回话,怎么一点礼法都不懂!”

懿贵妃朝上看了一眼,只得跪下。奕詝摆弄着手里的鼻烟壶,慢条斯理地说:“依你之见呢?”

懿贵妃回道:“洋人发兵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钱;而长毛和捻匪要的是大清朝的社稷江山,这才是心腹大患。要让我说,攘外必先安内,宁予洋人,不给家奴!”

听她这么一说,奕詝心中一动,不由得点了点头。

懿贵妃见此,更加从容地说下去:“自古以来,战、守、和相互为用,真的议和不成,只好兵戎相见。所以,可先派亲王载垣、大学士桂良去通州与洋人议和,地点最好选在通州。毕竟我们在张家湾驻扎有三万九千兵马,纵使谈判破裂,蛮夷师劳饷匮,也不难对付。”

肃顺一贯看不起懿贵妃,他这时话里有话地说:“看起来,懿贵妃对国家大事还真是了如指掌啊,所以,干预起朝政来也是头头是道啊。”

“干预朝政?”懿贵妃反过来讥讽道:“哼,用不着拿着这么大的帽子压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奕詝思考了很久,方才慢慢吞吞地说道:“好吧,你们去拟旨吧,派怡亲王载垣、大学士桂良去通州与洋人议和,明天我们就由圆明园回宫去。”

懿贵妃直到这时才慢慢松了一口气,斜了肃顺一眼,缓缓退出同道堂。

通州府衙门大堂。辕门内,旗杆上一边是英法军旗,一边是清廷龙旗。以怡亲王载垣、大学士桂良为首的清政府代表与各国使节分坐在谈判桌两旁,谈判还未开始,气氛就十分尴尬。

英国参赞巴夏礼十分傲慢地说:“我们今天来,只是告诉你们,我们预备带两千人进京,与你们皇上亲自换约,别的,哼,你们不配谈什么!”

桂良与载垣交换了一下眼色,说道:“贵国公使进京面圣,只能带十名随从,不能带军械。阁下要带两千人,用意何在呢?”

巴夏礼冷笑着说:“对,我正想问你们呢,你们在张家湾驻扎那么多军队,是想干什么呢?”他抬眼看了看谈判桌边的僧格林沁,“那个人就是我们手下的败军之将,他怎么会有诚意来议和呢?”

僧格林沁手指着巴夏礼恨恨地说:“你说话客气点儿。不然的话,我送你回老家!”

巴夏礼拍案而起:“你不配。”

僧格林沁也猛地一下站了起来:“大江大浪我经得多了,用不着跟我拍桌子。老实讲,宰了你,就跟捻死一个臭虫一样!”

巴夏礼气急败坏地直冲到僧格林沁面前:“当然,你见过的江浪是太大了,三千骑兵,只剩下七人!”

僧格林沁抓起一个烟灰缸摔到地上,清兵应声鱼贯而入,包围了整个会场。僧格林沁说:“使节先生们请暂退,我要和这位巴夏礼先生较量较量!”

僧格林沁走出大殿,脱掉了外衣,笑着对巴夏礼说:“你要是把我摔倒了,别说带两千人进京,带两万也由你!”

巴夏礼拉开西洋拳架式,顿显威武,来回跳了几下,猛然出拳冲了过来。

僧格林沁双手抱在胸前,纹丝不动,只是冷眼狠狠地盯着巴夏礼。

待到巴夏礼扑到身边,僧格林沁猛一下侧身闪开,一把抓住巴夏礼的手腕,一抬脚,把他仰面朝天摔倒在了地上。

巴夏礼慢慢地爬起来,踉踉跄跄地又扑了上来。僧格林沁扭住他,扛起来转了几圈,猛地一撒手,把巴夏礼扔到了水池里,顿时引得阵阵笑声。

就这样,巴夏礼被僧格林沁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而英国侵略者也终于找到了进京的借口,他们迅

速纠集重兵扑向通州。毫不示弱的清兵在僧格林沁的率领下,抢先来到了通州八里桥。僧格林沁举目远望地平线上整齐有秩的敌阵,举刀高喊“杀”,第一个冲了出去。

八旗骑兵随僧格林沁驱马杀出,犹如汹涌的浪涛,势不可挡。

待清军进入射程,英军将领下令:“放!”顿时,枪炮齐鸣,战火横飞。

随着枪炮声,八旗兵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幸免于难的人侧伏在马背上,继续向前冲杀。但也难逃敌人枪炮的威胁,纷纷落马殒命。

战场上硝烟弥漫,横尸遍野。尽管弓箭、短刀等冷兵器抵不过侵略者的洋枪洋炮,但两万五千名骑兵用他们的鲜血在这里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宁死不屈,反抗到底的气节。

很快,通州惨败的噩耗传到宫中,奕詝茫然失色。

接着,英法联军大肆进军,张家湾,八里桥战斗,清兵逃奔。英法联军直逼京城。

同道堂正殿,紧急御前会议。军机大臣和亲王们在紧急商量对策。有人再次提出了让皇上以‘秋狝木兰’为名,到热河去巡幸的主张。由于事情紧急,而又无其他计谋可言。孰重孰轻,何去何从,奕詝踌躇不决。

正在犹豫不决、无所适从之时,“有一股洋鬼子兵窜到海淀”的消息传来。奕詝瘫软在宝座里,大小臣僚目瞪口呆。

奕詝被随身内侍搀扶,颤颤地回身:“快下诏,朕立刻到热河去!”

端华问道:“这,算巡幸呢,还是亲征呢?”

奕詝支吾回道:“嗯……朕……以巡幸之备,作为亲征之举!”

惴惴的臣子们纷纷附和:“对,对,巡幸就是亲征。”

紧接着,奕詝辞庙别宫,钻进轿内,仓皇而逃。昔日繁华的京城大街上,人喊马嘶,一片狼藉。太监们拥车抬轿,穿行在逃难的百姓之中。

恭亲王奕则被留在了京城负责议和。而所谓“秋狝木兰”的行列,正仓皇狼狈的连夜奔驰在路上。很快,銮驾将近古北口,已经望见长城。

自古都是如此,太平、富贵都是属于皇帝和贵族的,而战乱和灾祸才归于百姓。

咸丰皇帝刚刚撤出北京城,帝国主义侵略者就紧跟着冲进京城。残忍的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北京城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但是,中国人是吓不倒、杀不尽的。海淀谢庄一带的老百姓在猎户冯三宝的带领下,迅速武装起来,奋勇抗击英法侵略者。冯三宝的女儿冯婉贞弓马娴熟,常常出其不意地给侵略者狠狠打击。

侵略者一边提防着来自人民群众的袭击,一边疯狂地烧杀抢掠,他们在巴夏礼的率领下冲进了咸丰皇帝的行宫——圆明园,守员大臣文锐上前阻拦道:“这是我们大清皇家园林禁地,谁也不准进去。”英法强盗强行闯进,守园禁卫兵奋勇抵抗。

强盗们哪管这些,他们持着火把冲进圆明园,踢开海宴堂殿门,闯入大殿,把陈列的珍宝,古董,文玩,字画抢劫一空,带不走的大件文物珍宝,到处乱丢,砸得粉碎……很快就把文物珍宝抢掠一空。联军首领疯狂地叫喊嚷道:“我要烧你们大清皇帝的行宫——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我还要烧,烧你们的天坛、地坛、日月坛……”罪恶的侵略者无耻地公开拍卖那些掠夺到的珍宝。而后,为了毁灭证据,掩盖罪行,一把火,把万众瞩目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冲天的大火映红了圆明园上空,不甘受辱的宫中大臣、太监、宫女们在奋力搏斗之后,纷纷葬身于这片火海之中。

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这座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无数能工巧匠耗尽心思,付出了一百多年辛勤劳动,才终于在北国的田野上建成的皇家园林;这座寄托着乾隆皇帝下江南带回来的园林之梦的圆明园;这座人类史上最大、最美、拥有众多珍宝的万国之园——被英国侵略者残忍地焚毁了!

圆明园的毁坏不仅仅是中国文化艺术财富的一场浩劫,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大火过后,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还矗立在未散去的烟尘中。这场火,烧毁的是皇帝的逍遥宫殿,却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激起了千万中国人的爱国之心。

这时的皇上和他的近臣、嫔妃们正在避暑山庄巡行,那里有的是好山好水好幽静。而圆明园的所发出的悲鸣,他们却始终没有听到。

点击点评

双线结构·历史现场感

英法联军以代表先进文明的洋枪洋炮攻陷古老的北京城,却用最野蛮的手段抢劫焚毁了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两相对比,再加上影片中低沉激愤的旁白,的确给人以悲愤震撼之感。

影片《火烧圆明园》采取双线结构。除了英法联军的禽兽行径之外,影片前半部分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慈禧发迹的故事——从少女玉兰时代即有野心开始,到初入宫门不得宠幸的寂寞幽怨,再至耍媚术赢得懿贵妃名位有志干预朝政。如此正史与野闻交融,不仅故事多曲折、细节,添俗趣,而且有利于刻画慈禧的人物性格。

在艺术处理上采取“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影片运用娴熟的电影表意手段,大开大合将许多大场面拍得极有气势。刻画人物时,则运用精心设计的艺术细节工笔进行细描雕镂。为力求逼真,电影拍摄时甚至用上了真的服装和道具。影片同时采取旁述手法,混合戏剧及纪录片的风格,让作品颇有历史现场感。正如李翰祥导演在回答记者时所说的:“我所追求的不是电影,而是生活,也就是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真实’这两个字。”

影片韵味独到,影像沉稳大气,情节推进丝丝入扣,演员对戏份的火候把握得令人赞叹。百官上朝、军机议政、木兰秋狩和圆明残垣,皆是实地实景实物呈现,气势恢宏,深沉的历史感在当时的国产电影中可谓前所未见。

侵略者的野蛮侵略步步紧逼,得寸进尺,而遭受侵略的一方的抵抗却在减弱,直至最后不得已屈服。这是在给国人敲醒警钟——落后就要挨打。

回望精彩

通州谈判破裂后,八里桥战役拉开帷幕。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迎头痛击联军。军队由两万五千名鞑靼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组成。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反复地冲杀,还是一再遭到惨败。然而,他们还是坚持顶住了敌人强压的火力,最终,全体阵亡。

在八里桥激战时,桥口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鞑靼人,他手执一面大黄旗,并且把这面旗帜不时指向所有的方向。尽管周围已堆满尸体,尽管已孑然一身,他却仍挺立在那里。子弹、炮弹在他的周围呼呼作响,飞啸而过,而他却依然镇静不动,直到一枚霰弹把他击倒在地,于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

导演试图用镜头“还原”这段历史——骑兵们一次次地呐喊着冲锋,一次次地倒在敌人强大的炮火之下,更是在传递对历史的省思,以及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悲愤之情。

冷兵器对热兵器,落后面对先进,孰胜孰败本是一目了然,然而影片中的壮烈情景却会使人在泪眼中悟出几分虽败犹荣的味道。

星光:李翰祥

李翰祥(1926-1996),中国香港著名导演、制片和编剧,辽宁锦州人,曾就读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修习油画,后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学习。1948年赴香港,担任美工、布景师、演员。1956-1963年,在邵氏电影公司拍摄多部古装片,获得不菲的票房与好评。1983年回中国大陆,拍摄清宫题材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1996年在北京拍摄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时突发心胀病病逝。

在拍摄《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两部影片时,李翰祥得到内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此,李翰祥高兴地说:“对我来说,拍古装历史剧能够到那些历史人物真的走过或住过的有关环境中去,在实景中再现古人当然是件好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