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概况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城西北槐坎乡温塘村,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原为清代咸丰年间民宅,距今150历史,房屋建筑呈砖木结构,正屋是一四面高墙前后两进五开间的走马楼,共有房屋46间。整个建筑规模宽敞,布局紧凑,构造精巧,雕饰华丽,错落有致,体现清代民宅建筑古朴、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

纪念馆现占地面积为3400平方米,四周古槐参天,松柏掩映,百花吐蕊,绿草如茵。大门左右是江渭清将军题写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和著名书法家郭仲选题写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文物保管所”牌额,庭院西侧为原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将军骨灰安放纪念碑,东侧是“军民鱼水情”雕塑,右前方是新近建立的“纪念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碑,碑上银白色“N4A”三个大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纪念馆内部布置庄严、肃穆。展览大厅正厅是松柏鲜花簇拥着的粟裕将军半身塑像,塑像后红丝绒帷幕上是叶飞的题词:“军民团结、无往不胜”。楼上楼下1000平方米的四大展厅收藏陈列着645件珍贵文物,420帧历史照片和近百幅老战士诗书画作品。这里有保留汗渍和血迹的中共党证,军区司令部发布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对日本驻军通牒》,军区司令部参谋处绘制的军用地图,油印的《论持久战》,有兵工厂用来铸造武器用的“大风厢”,江南银行发行的“抗币”,报社油印《苏南报》的“石印版”,有新四军穿过的服装、雨蓑、草鞋,用过的竹碗、大刀、土枪和缴获的刺刀、钢盔、电话机,有从烈士遗骸上取下的子弹头,烈士遗物——作战笔记、私章、钢笔等实物,还有不少当时拍摄的表现根据地军民学习、生产、操练、集会、侦察、行军、战斗、支前、宣传、庆功的照片。

其中一幅反映当年苏浙军区创办“苏浙公学”的照片上,“这里没有黄浦军官,只有身经百战的老战士;这里没有学

士博士,只有丰富经验的革命者”的对联和“革命熔炉”横批,以及“学用一致,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的精神;遵守纪律自动自治,团结互助的学风”横幅标语字迹至今还清晰可辨。

整个展览围绕“新四军在浙西”这一主题,分为新四军十六旅挺进郎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肩负战略反攻重任、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新四军奉命北撤,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长兴抗日烽火,老战士诗书画,革命文物八个方面系统地记录了1943年秋至1945年10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整个战斗历程,再现了当年新四军苏浙军区广大军民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从而热情讴歌了粟裕、叶飞、刘先胜、钟期光、王必成、江渭清等将军的卓著功勋。

粟裕将军与长工

仰峰岕三面环山,毛竹遍野,村中一条由西而东的小溪穿境而过。溪边银杏华盖,郁郁葱葱。

粟裕到了仰峰岕后,一有时间就来到溪边和山里人交谈,边了解民情,边宣传抗日,如“穷人翻身解放”,“新四军是老百姓的武装”,“老百姓会打仗才能保住家乡”等等。粟裕说得简单明了,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时间一长,乡亲们与粟裕熟了,有时遇到难事就来向他请教。

住在粟裕楼下的长工是位憨厚朴实、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名叫侯阿苟。粟裕在老乡中间谈话时,他也挤在中间听。阿苟心里对粟裕非常崇拜。

那年,粟裕的儿子小戎4岁,长得活泼可爱。阿苟很喜欢小戎。一天阿苟从山上抓回一只漂亮的小鸟,用毛竹做个鸟笼,送给小戎。从此小戎与阿苟很友好,有时还伸出小手要阿苟抱抱。渐渐地,阿苟和小戎、粟裕夫人楚青、粟裕都熟悉了。

为了生计,阿苟每隔一天都要赶着骡子,翻山越岭到日伪军占领的江苏宜兴张渚镇去出售山货。时间久了,阿苟非常熟悉张渚一带的情况。

一天夜里,司令部机要室的小季领着后勤部的一个干事来找阿苟,想请阿苟代买一些白纸。阿苟想:给新四军买东西,鬼子捉住了要杀头的,有

些犹豫。但当他听说是粟裕司令办公用时,阿苟爽快地答应了。从此,阿苟开始为新四军秘密采购东西。

4月上旬的一天,警卫参谋来动员阿苟给粟裕当挑伕,说:“部队要上前线,粟司令和部队同志都熟悉你,信任你,在槐坎几百位民伕中挑中你啊!”阿苟满心欢喜:“能给粟司令当挑伕,又能上前线,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仰峰岕到天目山相距一百多公里,道路崎岖。当行至金村时,按预定计划,长兴的民伕都该回转,改由其他地方民伕替代。可是,阿苟骡子驮的物品非常重要,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参谋就跟阿苟商量:“可不可以再送一程?”阿苟笑了,于是又跟部队来到孝丰前线指挥部。

粟裕见阿苟身强力壮,诚实憨厚,又吃苦耐劳,笑盈盈地说:“辛苦你了,谢谢你。”并吩咐身边工作人员邀请阿苟留下吃饭,晚上观看部队文艺演出。阿苟从小帮工,饱尝人世间的辛酸,从没听过这样温暖的语言,享受如此热情的接待,眼睛不禁湿润了。

1945年9月,粟裕和他的战友遵照中央的指示离开了仰峰岕,移师江苏宜兴张渚。阿苟赶着骡子到张渚卖板栗,希望能再见见粟司令。在大街上阿苟看见粟裕的警卫员,他立即走上前,拉住警卫员的手,打听粟司令的消息。

粟裕听说阿苟来了,马上让警卫员带阿苟来见面。临时指挥所里,粟裕在同几位首长谈话,他见到阿苟后亲切地点了点头,吩咐警卫员烧碗面给阿苟吃。临别时,粟裕对阿苟说:“我们要过江了,但我们还会来的。这里有两张桌子和凳子、椅子,你带回去用,作个留念吧。”阿苟听了不知所措地说:“粟司令,你把这些东西给了我,以后用什么呢?”粟裕含笑风趣地说:“革命者四海为家,席地而坐就当凳子,背包就是办公室桌子啊。”

黄昏,阿苟赶着骡子,驮着粟司令送给的桌子、凳子和椅子在山间的羊肠小道走着,想着,心里默默期盼粟裕能早点回来。解放后,阿苟把两张桌子送到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从此,将军与长工的故事越传越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