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和先进性的源泉

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保持党的活力和先进性的根本措施之一。当今,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面对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迫切。改革创新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特征。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党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从而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

(一)思想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建设

思想理论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南,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行动纲领、路线方针的根据。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政党,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任务。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农民为主力军,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就使得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新思路。党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注意防患于未然和防微杜渐,要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执政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如何在思想上建党的问题,特别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号召全党“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执政党建设的首位,作为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拒腐防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才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胜利。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说:“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他号召全党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大局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思想理论建设是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从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关系来看,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基础。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但民主集中制和纪律的执行,必须依靠党的理论上的正确指导,依靠全党同志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因而,只有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正确地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进行党的组织建设,如果片面追求党员数量,就可能让一些投机分子、思想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内。党的思想建设跟不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就

会泛滥,进而导致纪律松弛、组织涣散,使党组织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首先要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党员只有真正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增强党员意识,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从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关系来看,思想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党风是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深刻认识到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指导。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讲演,第一次提出党风这个概念。1946年在党的七大上,他把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高度概括了我们党的工作作风的优良传统,为党今后的自我建设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列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未来党的建设实践中,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求真务实、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反对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使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真正符合党的奋斗目标,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要搞好党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党的思想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建设是影响和制约执政能力的重要变量。党的思想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二者之间既有所区别、又是紧密关联。相对而论,执政能力建设更带有总体性及终极性,思想建设则带有“局部性”和根本性。所谓“局部性”主要是指思想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和组成部分,至少也应视为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一方面,思想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思想建设的根本是搞好理论武装,进行理论创新。作为一个执政党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至少在应用理论创新上要有所建树。有了这个基础和前提,才好对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与时俱进的思路对策。执政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在其中了。另一方面,思想建设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动力和保证。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思想建设,核心是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党员干部的追求,往往在理想信念这一点上,或明或暗地以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影响着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相互联系、辩证统一,而思想理论建设是其中的灵魂和主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搞得好,全党就能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就能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纠正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就能为形成有效的制度提供可靠保障;就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以说,抓住了思想理论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

(二)坚持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与政党是相伴相辅的。一方面,意识形态把政党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任何政党的产生和存在,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前提。另一方面,政党将寻求意识形态认同作为自己整合社会的最根本途径。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在社会整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为了把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否则,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中国这样的大国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

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整合社会的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党的组织体系,二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其中,意识形态工作在我国社会整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以执政党身份发挥整合作用的最主要的形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要巩固其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能力

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曲折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无论是向主导意识形态的发展,还是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发展,都是一个同中国历史变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同样道理,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是教条地固守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成果,而是要紧跟时代的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要“大力推动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特征,就是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在运用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丰富、具有层次性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中心部分或核心部分,也有相对边缘的部分。中心部分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以其鲜明的特性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属于其价值取向和主体;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属于其精髓;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其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奠定思想基础。

3.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性和包容性,朝着大众化和多元化发展

现代社会,社会性意指个体从集体的控制中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政治文化具备了科学性、参与性、开发性、共识性和进步性。也可称之为“世俗化”。在中国,党的意识形态要想维持和巩固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就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避免意识形态变为纯粹经院式的被束之高阁的东西,意识形态就要切实关心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因而,十七大号召在全党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化必然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向纵深发展,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此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与之相适应,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活力和秩序运行的内在要求。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要确保其主导地位,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它,扩大其包容性。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