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怎样不让“屁股决定脑袋”(1/3)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格局

先说个笑话吧。讲的是某条街上的一个乞丐。这丐帮是一个江湖,乞讨也是讲规矩的,都划定了乞讨的地盘,你是这条街上的乞丐,就不能到那条街去讨饭。这乞丐运气不好,他的乞讨地盘上有钱人不多,乞讨得很辛苦。一天,这乞丐救了皇帝一命。要说乞丐怎么能救皇帝的命,这个没法细究,好在重点也不在这里。反正这皇帝就要报答乞丐,说,你提个要求吧,只要我做得到,立即就给你办了。乞丐想了想,大声说:“请皇上把边上那条街划给我乞讨,那条街上有钱人多。”

知道乞丐为什么只能做乞丐了吧,因为他就是一种乞丐的思维。他为什么会有这种乞丐的思维,因为他就是从一个乞丐的身份,来思考如何拓展他的乞讨事业,开创他的乞讨新辉煌。如果能把旁边那条油水足的街划给他乞讨,这无疑是他乞讨事业的最高峰,是乞讨界的一个传奇故事。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用文明一点的说法叫作“位置决定想法”。一个人坐什么位置,往往决定了他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所以,用不着嘲笑这个乞丐,别看职场中的白领不是硕士就是海归,其实比起这乞丐来,也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不妨讲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房产公司里,有两个销售高手,一个是小赵,一个是小钱。这两人脑筋灵,干劲足,销售业绩远远甩开别人好几条街,两人轮流做“销售冠军”。后来公司要到外地开设分公司,就让这小赵小钱各自去带一个团队。这两人做营销是一把好手,做管理却是从头学起,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糟糕的是,管理岗位是按级别拿薪水的,他们两个临时负责,级别还没提上去,薪水不高,比起做营销拿提成来,差的不是一点点。小钱想,这也太亏了,干得累死,钱只有这么点儿,不如做营销来得实惠。于是就重回公司再做他的销冠。没有了小赵这个竞争对手,他的提成拿得更多了,看来这一步是走对了。小赵呢,觉得负责一个团队,是锻炼自己管理能力、领导水平的好机会,自己不能一辈子做销售,总得要往上走。于是想方设法硬着头皮顶住。熬了一年后,开始走上了正轨,再过几年,他管理的团队成了全公司的标杆,他也因为业绩出色,从分公司调到总公司做了副总。这时候的小钱,还在做他的销售,而且由于年纪大了,做得也没以前好了。但他别的又不会,只能跟比他小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起拼。

能力、起点、年龄、机会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能做副总,一个只能做销售,就在于当年的一个选择,而决定这个选择的,是他们的眼界。一个只看到眼前,只看到真金白银的收入。一个却看到了几年之后,看到了收入以上的东西。一个是坐井观天,只看到井口那一片天,一个却是跳出了水井,看到了一大片的天空,这就是眼界区别。这就叫格局决定结局,眼界决定世界。同样是搬砖,一个人觉得自己在砌一堵墙,另一人觉得自己在盖一座房,还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建造一座新的城市。二十年后,认为自己在盖房的也许会成为工程师,认为自己在建设新城市的也许会成为开发商,然而一直认为自己仅仅在砌墙的,他一定还在砌墙。

眼界的大小,对人的发展实在太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走出屁股决定脑袋的困境,让自己看得更远看得更高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一个好样本。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先是大奸臣董卓把持朝政,胡作非为,把朝廷搞得一团糟,把一个十来岁的小皇帝欺压得跟孙子似的。后来董卓被杀,他的两个部将李傕、郭汜却联络了西凉军,杀到了京城洛阳。他们抓了皇帝和文武百官作人质,在洛阳杀人放火,抢掠财物,把一个繁华的京城搞得如人间地狱。那些平日里锦衣玉食的官员们,到了这个时候,竟连饭也吃不上,只好在地里采野菜充饥,更有人被活活饿死。那个小皇帝,也好不到哪儿去,受尽了李傕等大小军阀的欺凌戏弄,狼狈不堪,根本没有一个皇帝的尊严。但这个时候,曹操却表现出了对这个有名无实的小皇帝的极大尊重。他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

,比如有一次就献了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等等。这些东西对曹操来说完全不算什么,但对困窘中的汉献帝来说,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雪中送炭。

建安元年(196),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建议,应该主动向汉献帝表示忠诚,趁机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上,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棋。但荀彧的这一建议遭到了曹操手下许多谋臣武将的反对,认为这是自找麻烦。曹操却看出,尽管此时王纲不振,但统治全国数百年的汉室仍具号召力,皇帝在政治斗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当机立断,采纳了荀彧的建议。这年八月,曹操带兵来到洛阳,向汉献帝表示忠诚。此时的汉献帝,孤家寡人一个,见曹操竟然在自己倒霉透顶的时候来拥戴自己,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觉得这曹阿瞒真是天下第一忠臣,就封曹操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参与朝政。一个月后,曹操说洛阳这地方太破败了,粮食供应不足,就把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这样,不但将汉献帝牢牢地抓在手中,朝廷百官也随汉献帝来到许昌,汉朝的官员就成了他曹操的官员。更重要的是,这样曹操比之其他军阀,显得更为名正言顺,赢得了大批知识分子的拥护,“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他们从各方面为曹操出谋出力,使曹操能“任天下之智力”,势力凭空壮大了许多。

在此之前,曹操只是几十个军阀中的一个,比起袁绍、袁术、刘表等,势力也小了许多。但控制了汉献帝之后,他大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张牌。跟别的军阀打仗,讨伐令是皇帝下的。任命自己的亲信做朝廷大官,委任状是皇帝签字的。清除朝廷里不听话的政敌,诏书是皇帝下的。谁敢反抗呢?反对我曹某人就是反对皇帝,反对皇帝就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全国共讨之,全军共诛之。这么着,他与袁绍、孙权、刘表等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就变成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诸侯割据的讨伐了,所谓“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名”。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以自己巨大的政治优势,置对手以被动地位,仗还未开打,就已经在布局上领先了。袁绍、孙策等在军事上或可与曹操一拼,但在政治上先就矮了一头。后来曹操与袁绍决战,双方谋士估量战局,无不将曹操奉天子有义战之名,作为曹操政治上居于优势的重要砝码。这一点,连天才的诸葛亮也无可奈何,他在《隆中对》的时候跟刘备说了一句老实话,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想想看,曹操这便宜占得有多大。曹操最后能够平定北方,统一大半个中国,靠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

当时大大小小的军阀几十个,为什么只有曹操认识到了汉献帝的价值呢?这就是因为曹操的眼界,比袁绍、刘表他们要高出一筹,他站得高,看得远,做起事来就领先了一步。那么,怎样培养曹操这样的眼界呢?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里深度分析一下。

一是像领导一样思考。汉献帝的价值,为什么袁绍他们认识不到。不是他们愚蠢,而是聪明过头了。他们是称霸一方的诸侯,想的是如何扩张势力,争夺地盘,他们最看重的,是队伍、是粮草,是出谋划策的人才。那个小皇帝,文不能搞阴谋,武不能动刀枪,窝囊废一个,有什么用呢?事实上,在曹操之前,袁绍手下一个叫沮授的谋士也提出来过,要袁绍把汉献帝接来。但袁绍觉得,这简直就是平白无故地给自己找了个爹,你得要养着他尊重他,却什么用场也派不了,这不傻嘛?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袁绍想得对不对,对的,做个称霸一方的军阀,弄个皇帝来确实是麻烦。而曹操呢,虽是个割据一方的军阀,他思考的却是如何统一天下,他是站在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要号令天下,要凝聚人心,让天下人都承认他曹操,这皇帝就很重要了。这就叫眼界越宽,境界越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我们在做工作时,如果只把眼光盯着工作本身,只满足于把手头的工作做好,那你很可能就永远只是做这个工作。你

必须要试着用你的上级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工作。我的这一工作,对整个全局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如果我是领导,我希望这工作做到什么样的地步?我在哪个方面努力,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意义?经过这样思考后做出来的工作,领导肯定会满意。当你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先不要埋怨领导有眼不识金镶玉,而是要想一想他的层次和需求,我的方案里有没有切合他最迫切的那个点?长时间站在领导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领导的思维,这样距离你当领导也就不远了。

二是用三年后的眼光来判断。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自己的根据地,等于是拿自己的税收来额外养了一个中央政府,吃亏不吃亏?从眼前看,当然是吃亏的。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却是要慢慢地体现出来的。曹操的过人之处,就是他站在三年后甚至更远的未来来分析判断现在。他看到了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会给以后称霸天下带来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样一比,眼下多养个千把人,又算得了什么呢?有句话,叫作你现在的生活是你三年前决定的,那么,如果你现在能用三年后的眼光做决定,那你三年后的生活岂不是高出了别人一大截?道理就是这么的简单。人站在当下角度看问题,会存在很多局限性。而从高处和长远的角度看,很多事会变得简单而清晰,你的思维也会摆脱当前身份的局限,实现更大的突破。像前面我讲到的小赵和小钱,他们的差别,就是一个站在现在看现在,一个站在几年后看现在,做出的判断和选择自然不同了。这就叫“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三是延迟自己的满足感。这话听着有点费解,能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为什么要把满足感往后推呢?还是说曹操的事吧。袁绍在自己的地盘上就是土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爽不爽?当然很爽。曹操呢,迎来汉献帝,等于给自己找了一个名义上的爹。尽管他是实际上的一把手,但表面功夫还得做,还得走程序请示汇报,还得把汉献帝当作老大,烦不烦?当然很烦。但曹操借着汉献帝这块牌子,占足了便宜,最后把袁绍灭了。袁绍一家全都死光光,他曹操做了太上皇,儿子曹丕取代汉朝做了魏国的皇帝,这时候再看看,到底是谁更爽呢?这就叫延迟自己的满足感。是延迟,不是不要,延迟等来的,是更大更高的满足。就是说,把自己的目标设得大一点高一点,眼前这么点的薪水啦、辛苦啦都可以牺牲,为的是几年后更大的满足。说句刻薄一点的话,那种做多少事就要拿多少钱,一分耕耘就得有一分收获,有了付出马上就要回报的人,最适合去做钟点工。“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大学毕业后加入酷讯,第一年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第二年就负责一个四五十人的团队。他说,我成长得这么快,不是因为我技术最好,更不是我有经验。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工作不分你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能帮助解决,他都去做。第二个原因是,做事不设边界。他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这样做,可能不大容易获得满足感。但张一鸣说,在此过程中,你会变得更有耐心,标准更高,目标更大,做事更从容专注,不计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对一时的成功看得淡,对短暂的失败不恐惧。最后的结果,恰恰是成长得最快,笑到了最后,成为一个事业和生活的成功者。

职场论语:

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对其他一无所知的人。(杰克·韦尔奇)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未来的人生就是这张大饼,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格局”。

一棵石榴种子的三种结局: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多高。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就能够长到四五米高。这就是格局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