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规程与方法篇

要论摘编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9—140页)

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认识和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看准了的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但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另搞一套,不要空洞的新口号满天飞。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一 基本工作方法

(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应该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践和完善,努力使农村基层民主深入人心,农村党建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日新月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文建明工作法”

文建明工作法又被称为“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是文建明在乡镇一线长期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三制、三定、三教育和两下、两集中工作法,即推行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实行定岗、定员、定酬;实施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实行干部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推行集中服务、集中理财。“三制”、“三定”、“三教育”讲的是思想政治,体现了党建执政,是小政府;“两下”、“两集中”讲的是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发展服务,体现的是大服务。

(三)实施“一定三有”机制的方法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搞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推行以“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机制,可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作为一项农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其实施方法如下:

1.定职责目标,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从实际出发,坚持激励保障与管理监督并重,“一定”与“三有”协调推进,把“一定”作为基础和前提,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重点抓四个方面。一是定人员编制。根据人口数量和发展水平确定村干部职数。二是定职责目标。确定村党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标准,明确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职责。三是定考核奖惩。根据村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每年年终对村党支部进行一次考核、定级,由县(市、区)委制定考核细则,乡镇党委负责组织实施。村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待遇,直接与党支部考核结果挂钩,实现“以绩定级、以级定酬、级酬挂钩”。按照村党支部不同等级,进行分类指导,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四是定管理规范。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提交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使其成为重大村务决策的一个必经环节。实行“双述双评”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向乡镇党委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述职,接受上级组织和群众评议。健全村党支部书记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管理和监督。

2.扎实推行结构制补贴,让村干部收入有保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由“基础职务补贴+绩效补贴”构成,其中基础职务补贴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同时,根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业绩发放绩效补贴,具体标准由县、乡确定。其他村干部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基础职务补贴的数额参考给予补贴。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贡献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乡镇审核批准,按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额的百分比进行奖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奖金合计要有上限,由村集体收入列支。基础职务补贴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承担。为确保要求落到实处,明确操作细则,提出规定动作,扎实推动落实。可采取四个步骤,一是公开发布补贴标准。各地乡村劳动力平均收入,由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口数÷劳动力人数核定,具体到每个县(市、区),可以以此为标准,测算、核定农村干部补贴和财政统筹资金,避免随意性。劳动力平均收入情况,要公开发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明确资金划拨渠道。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由上级财政部门以各地村干部补贴新旧标准差额为依据,确定补助资金,通过一般转移支付下拨。市、县财政补贴资金,依据新增补贴总额缺口,调整本级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支付村干部补贴,并通过人代会履行规定程序。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由组织部门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账户,专门用于村干部补贴发放,专户管理,专户专用,补贴资金按月划拨。同时,完善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调整备案、账户变更公示等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四是建立统一发放制度。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编制村干部名册,财政、金融部门办理个人账户开户手续,并将资金存取的有效凭证发给本人,实行村干部

补贴“银行卡”发放,保证落实到具体人头。

3.注重政治激励,让村干部干好有希望。为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在政治激励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畅通提拔使用渠道。选拔配备乡镇领导干部,可以从公务员队伍中选拔,也可以从非公务员中选拔,即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每年面向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定向考录一批乡镇公务员;有计划地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鼓励乡镇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二是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每年表彰农村党建工作先进县、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受表彰的村党支部书记,每人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村党支部书记奖励专项资金,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党支部书记给予物质奖励。三是提供参政议政平台。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此外,要大力宣传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促进农村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村干部退后有所养。为从根本上破解村干部退养难题,可实行以下三项制度。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办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险金由县、乡镇、个人共同负担。目前的投保方式,主要有参照城镇职工中自由职业者办理养老保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单独制定针对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办法和参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等。其中,多数县(市、区)采取参照城镇职工中自由职业者办理养老保险的方式,但缴费基数作了适当下调。二是离任补贴制度。对已正常离任但未享受养老保险的村干部,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发放一次性离任补偿。其中,连续任职三届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比照现职人员收入的一定比例发放生活补贴。一次性补偿和生活补贴范围、标准由县确定,费用由县、乡财政列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年补贴标准可以高些。三是人文关怀制度。要普遍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度体检制度,体检费用由县乡财政统筹解决,乡镇统一建立体检档案。同时,普遍实行节日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对那些年龄较大、身患疾病或生活困难的农村干部,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上门慰问,表达党组织的关怀。

5.强化政治责任,推动“一定三有”落到实处。要把落实“一定三有”情况作为考核市县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组织部门执行力的重要标准,确保见到实效。尤其要抓谋划、抓部署、抓检查,听取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落实情况,调研督导工作进度。上级组织部门要采取硬性措施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能。一是挂账督办。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一定三有”落实台账,详细掌握各地补贴资金发放、激励政策落实等情况,按月通报市、县工作进度。进展缓慢的,向上级主要领导反馈情况。二是明察暗访。在村干部补贴资金安排阶段,要组织专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上级组织、财政部门协同帮助核算。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可组织暗访,进行抽查,掌握具体情况。三是责任追究。对落实村干部待遇组织不力、推动不了的,上级组织部门通报批评;降低标准、拖延不办的,直接问责县(市、区)委书记;截留、挪用资金的,严肃处理,确保按要求、按进度推动落实。

(四)“三有一化”政策落实的方法

“三有一化”指的是“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人管事,办事才有依靠。有钱办事,办事才有底气。有处议事,办事才有地点。

1.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从建立完善选配、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入手,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是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社区党建“层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县、乡(镇)、社区三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将社区党建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考评。二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采用“公推直选”等方式,坚持把党性强、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进一步优化年龄和文化结构,特别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三是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培训。通过定期举办村(社区)干部培训班、组织到党建培训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升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社区干部待遇,逐年提高社区干部工作补贴,并制定社区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离任补贴制度、定期体检制度、重大节日慰问等制度。五是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如开展各种志愿活动,集中招募志愿者,分别组建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爱心服务、应急服务、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树立社区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2.健全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采取政府分级投入、各方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在乡镇财政投入一点、向县财政争取一点、社区自筹一点、共建单位帮一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展社区经济发展空间,着力解决社区建设经费不足问题。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办公经费,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补贴,努力落实好有关养老保险等的优惠政策,对优秀的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表彰奖励,让社区干部真正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干头,退职后有靠头”,切实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有场所议事”。一是大力加强社区阵地建设。以各种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抓好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使社区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推行民事代办制,构建服务网络。建

立县、乡(镇)、村(社区)、自然村四级民事代办服务网络,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促进政府行政提速。比如设立民事代办站,推行“民事代办制”,接待办事群众,承办事项。如依托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骨干,建立民事代办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推行“党员议事决策制”,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在社区大力推行“党员议事决策制”,对备受社区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二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通过召开党员议事决策大会,民主决策,搭建农村基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行使民主权利平台,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展“双联双增,共建和谐”活动,要求1个县直单位党组织联系1个农村(社区)党组织,1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户以上农村贫困党员群众,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实现创收致富。这样既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感,也增强了社区党组织战斗力和带领群众奔小康本领。

(五)吃透两头,掌握上情和下情

吃透两头,掌握上情和下情,就是要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的精神实质;熟悉本单位、本部门的真实情况,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要求和意见。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中的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情况也不相同,如果党支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的时候,不把中央、上级党组织的意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情况加以具体化,仅仅满足于照抄、照搬、照套,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因此,党支部务必“吃透两头”,掌握上情和下情,并善于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做好党支部工作。

要做到掌握上情,一是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以及领导同志的讲话;二是要注意阅读党报党刊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有关节目;三是积极参加上级党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四是加强理论和有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要做到掌握下情,就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决不能凭想当然出发,也不能简单地执行上级命令。要注意发扬民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当上情下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敢于实事求是地向上级党组织或领导反映情况,提出意见。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1.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一是选择调查研究课题。选题是调研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定选题时要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二是对所选课题进行初步调查。这种调查不是正式调查,一般调查的范围不大,涉及的人不多,以文献资料分析为主要形式,以实际调查为辅助方式,对调查结论要求也不高,只求对课题有个大致了解。三是提出研究假想。其目的是为调查研究提供指导。四是制订调查研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目的、具体任务、基本要求;调查研究的对象、范围、方式以及时间、步骤、进程;调查研究的组织领导、人员分工和具体要求。五是编制调查研究提纲。它是根据调研计划制订的,一般包括调查研究的题目、范围、项目、内容、对象、方针、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要有纲有目,防止调查遗漏。六是学习有关方针政策。调研前要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明确指导思想,熟悉相关资料,为调研打好基础。

2.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现代社会中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普遍调查法。又称全面调查法,是指对调查对象的总体所包括的所有单位和要素进行逐一的调查,以便掌握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典型调查法。即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三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请被调查者对问卷进行笔答或由调查者通过访问代为填写,最后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四是个案调查法。个案调查法,是依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原理,在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中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五是专题调查法。专题调查,是指对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的经验,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政策,重要的思想,重要的批评、建议等方面的专题调查。它一般是为了向上级汇报、供本单位领导同志研究或为制定、贯彻、修改某方面政策的需要而进行的。六是汇报调查法。汇报调查法是上级请下级汇报某些情况,从中了解有关情况和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座谈调查法的一种间接形式,通常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效果。七是个别访谈法。个别访谈法亦称个别访问法,是调查者单独找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讨论,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访问一个或几个人,对某些不便于在大庭广众下交谈的问题进行系统的一次或多次反复调查,对深入了解情况,全面系统地研究问题很有好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