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个自信”的雏形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带领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的领导层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优势进行总结,并逐渐形成新思想。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其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后,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提出要求,强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进行阐述,是“三个自信”思想的雏形和初步提出。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深刻阐释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对其概括总结,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个自信”思想。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所作的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高度评价和总结,他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同时,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进行阐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在对党的历史成就和经验以及将要面临的考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自信”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面临的形势任务、担负的历史使命有了更加深入、清醒的认识,也为“四个自信”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着力点,努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同志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和强调坚定“三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三个自信”思想的内涵。

坚定“三个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召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并对“三个自信”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进一步分析强调: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三个自信”进行阐述,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增强“三个自信”。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大梦想,并且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在讲话中再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014年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在与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同时,他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习近平同志的上述论述,充分说明了伟大的梦想需要选择正确的道路,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定的信念作为保障,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