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中国

王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攻坚开拓之年

【编者按】2016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本报记者吴绮敏、吴乐珺、赵成对外交部长王毅的采访整理记录。采访中王毅部长分析了2016年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的亮点,梳理了我国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我国同各国关系取得的新进展以及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此外还对明年外交工作做出了展望。

记者:您认为今年的国际形势有哪些主要特点?今年的中国外交又有哪些精彩亮点?

王毅:2016年国际形势最大的特点是动**多变,各种意外频频发生。与此同时,恐怖势力蔓延扩散,“逆全球化”思潮日益显现,当今世界正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在此形势下,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全球治理变局中引领方向,在国际形势乱象中把握大局,在激烈复杂博弈中维护利益,在世界经济转型中助力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新局面。中国正在以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

回顾一年来的外交成就,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外交之所以能够开新局、谱新篇,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科学引领。事实充分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外交方针政策符合中国根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契合世界前进方向,彰显出独特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记者: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面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王毅:面对世界力量对比呈现的历史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党中央主动谋划,积极运筹,及时提出加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国际政治经济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过去一年里,中央政治局两次就全球治理进行集体学习,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成功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把创新作为全球恢复增长的新动力,首次把结构性改革作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主方向,首次把发展置于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有力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取得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重要成果。

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利马会议上,习主席站立时代潮头,把握历史方向,发出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发展的中国强音,提出推进亚太自贸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的中国方案,推动会议专门通过《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起到了稳定人心、增强信心的重要作用。

李克强总理今年赴纽约出席联大期间,系统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引领了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方向。

记者:今年我国同各国关系取得哪些新进展?

王毅:面对乱象纷呈的国际形势,我们牢牢把握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稳定外部环境这一根本目标,加强引导塑造,拓展深化布局,我国与主要国家的政治关系更加稳定,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一年来,我国同大国关系稳中有进。习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杭州峰会期间举行“西湖长谈”,开展了又一次增信释疑的深度战略沟通,双方同意继续扩大共同利益,建设性管控分歧,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美国大选后,习主席很快同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双方都表示愿推进中美关系取得更好发展,为中美关系的平稳过渡发出了积极信号。当然,中美关系今后会面临一些新的复杂和不确定因素。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美两国只有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才有可能长久稳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势,也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俄元首年内5次会晤,双方就加强全球战略稳定发表联合声明,双边务实合作和国际战略协作深入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我国成功主办第十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英关系实现平稳过渡,中国—中东欧合作迈上新台阶,中欧陆海快线建设及产能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习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果阿会晤,推动金砖国家在逆境中携手同行,保持了金砖合作发展势头。

我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进一步巩固。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后,改变了前任政府与中国对抗的做法,主动同我们改善关系,把中国作为东盟以外的首访国家。习主席热情接待了杜特尔特总统,中菲关系的华丽转身不仅驱散了多年笼罩在中菲上空的阴云,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扫除了障碍。今年周边外交的进展还有很多,比如习主席的柬埔寨之行,发出了中国重视老朋友、珍惜老朋友、力挺老朋友的明确信号,对在涉华问题上坚持正义、主持公道的国家是一个很大鼓舞。再比如,以昂山素季为首的缅甸新政府把中国作为东盟之外的首访国家,愿意续写中缅“胞波”情谊。斯里兰卡新政府也意识到中国才是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真诚伙伴。在地区合作方面,习主席成功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李总理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中国对周边区域合作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在热点问题上,我们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不动摇,推动对话谈判解决的努力不放弃,反对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心不改变,坚决维护家门口的和平安宁。

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布局更加完善。习主席首次访问中东地区、4年内3次访问拉美,深化了我国对中东、拉美战略布局。“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成效充分显现。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合作风光正好,大有可为。

记者:请问今年外交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王毅: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外交工作的神圣使命。今年,我们对菲律宾前政府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予以坚决回击,有效揭露了临时仲裁庭越权、扩权甚至滥权的非法行径,让阴谋和谎言无处遁形,让事实和真相大白于天下,推动南海问题重新回到直接当事国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维护了民族尊严,维护了地区稳定。此外,我们还扎实开展涉台、涉港、涉疆、涉藏外交,坚决反对和抵御外部势力的干涉破坏,显示了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强决心。

我们把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公共产品不断向前推进,又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进展。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沿线各国战略对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硕果累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正在开花结果,中国—海合会、中以自贸区谈判持续迈进。“一带一路”如同一列高速列车,载着沿线国家驶往光明未来;就像一条康庄大道,吸引沿线国家走向共同繁荣。此外,外交部始终不忘服务国内发展,我们启动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今年为中西部5个省分别举办了推介活动,架起中国地方和世界各国直接对接合作的便捷桥梁,得到了地方和各国使节的一致好评。我们还积极配合做好国际追逃追赃,在全球编织反腐败的天罗地网,今年共追回19名“红通”人员。我们心系国内民众,今年又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便利人员往来新安排,持中国普通护照可以免签或落地签前往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7个。

记者:您对明年外交工作有何展望?

王毅:2017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十三五”规划也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展望世界,和平发展大势没有改变,但各种乱象仍将持续。新的一年,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继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重要任务:一要增强大局意识,全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二要继续积极进取,精心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两大主场外交。三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中美关系平稳过渡并开辟新的合作前景,构建更加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拓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联系。四要践行为民宗旨,持续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总之,中国外交将努力夺取新长征路上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杨洁篪: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不断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

【编者按】2017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撰写的《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不断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一文。文章认为,外交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大势,把握时代脉搏,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这一指导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强大思想和理论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是在我国进入民族复兴关键阶段历史进程中,从新时期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宏伟实践中产生,贯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继承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一员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明确了现阶段对外工作的形势任务、目标原则、路径手段、战略策略、体制机制,是一个科学、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外交事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明确新形势下对外工作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判断我国外部环境和准确把握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外工作管根本的一条,对外工作既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也要为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上述目标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科学界定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全面维护我国核心和重大利益,是对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确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这是理念、是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倡议,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这个架构的要点包括:提出中国梦并赋予其深刻的世界意义;丰富和发展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弘扬正确义利观;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及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超越以零和博弈、强权政治为基础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使中国外交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化中国外交的全方位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战略思维,谋划运筹外交工作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共出访24次,访问48个国家,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外交为舞台,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主要路径,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为开拓方向,以“一带一路

”建设为对外合作重要渠道,实现对五大洲不同类型国家元首外交的全覆盖、对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均衡、整体推进,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提出一整套外交战略策略指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战略策略运用上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强调要增强战略性,观大势、谋大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树立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增强策略性,善于把握大局,善于牵住牛鼻子,善于弹好钢琴。习近平总书记统领下的外交工作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

展现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的鲜明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外交锐意进取,破浪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积极争取了,它就有可能变好;你没有作为,它就一定会变差,这就叫事在人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展示自信开放、包容合作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划出底线、捍卫底线,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

加强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了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先后召开建国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制定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加强和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建设,外交统筹协调更加有力。各部门各地方对外交往蓬勃开展,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及时得到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是党中央新时期治国理政和执政方略在对外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深邃的战略视野,是新时期中国外交胜利前进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外交工作从容应对国际风云激**,取得世所公认的巨大成就,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未来一个时期,尽管会有各种曲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仍将继续向前发展,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题,同时国际形势将继续深刻复杂演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也更加艰巨繁重。新形势下,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武装头脑,保持定力、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积极有为,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奋力开创中国外交新的光辉业绩,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着力提高解决外交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外交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密切关注国际形势演变趋势,准确把握我国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及其影响。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甚至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各种乱象纷呈。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仍将处在深度调整中,复杂性、脆弱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更加凸显。经济不景气导致政治、安全难题丛生,也会反过来抑制经济复苏进程。一些国家政局变化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继续突出。同时应看到,世界总体保持着和平与发展的势头,促和平、谋合作、求稳定的力量不断增大,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时代潮流,合乎世界各国人民意愿。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形势的跟踪研判,力求在变局中把握规律,在乱象中趋利避害,在困难中推进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能力。我们要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积极落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各项成果,通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平台,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落实,引领国际发展与合作议程,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加强同联合国及其有关机构的协调合作,维护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

持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布局,营造更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我们要以“亲诚惠容”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机制化合作走深走实。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继续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各种国际争端。切实促进大国协调与合作,努力构筑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架构。同美国新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拓展务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全方位推进中俄高水平战略协作,深化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重大项目合作。加强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扩大在全球治理及新兴领域的沟通交流。大力提升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夯实伙伴关系网络坚实基础。以我国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为契机,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南合作重要平台。

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多成果。中国将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要以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新契机,全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蓝图落地,积极引领国际经济合作方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抓好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推进落实,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为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提振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继续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

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核心重大利益。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要继续理直气壮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加强国际反恐和执法安全合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积极服务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国内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我们要聚焦中心工作,勇于担当作为,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坚持外交为民宗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好我国海外利益保护工作,推动解决我国资金、企业、人员“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中央地方两种优势、对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更好地支持地方对外开放与合作。

扎实做好政策宣示和公共外交,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道义感召力。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阐释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重大方略,积极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入宣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积极提出解决热点问题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中华传统理念在世界上得到更多认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征程正壮阔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张仕荣: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外交战略新思想

【编者按】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张仕荣在《前线》2016年第11期发表了《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外交战略新思想》一文。文章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览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内涵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向全世界阐释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各国人民息息相通。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梦”的内涵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就对外工作而言,必须解决全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中国的发展目标。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201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7%,超过美国的23%,中国在亚洲的经济贡献率超过了50%。同时,“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梦”,强调全球和区域发展的集体属性,倡导公平合作,共同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践行正确义利观,突出了社会主义外交的特色优势,这是中国“软实力”的内涵。因此,“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在减弱,众多发展中国家欢迎中国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要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摒弃过时的思维。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因此,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义不容辞,必须义利并举。互利共赢对大家都有好处,对不发达国家要先予后取、多予少取、只予不取。对于那些长期友好的国家,我们要舍利取义,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份额日益增多,涉及国家和企业利益避免不了,但是不能全部利字当头,要义字为先,不能只顾小利,在观念上必须明确兼顾道义。

展现了在对外工作中的全局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外交工作不能见招拆招,不能放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原则,要有全局谋划。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布局可以概括为“陆海统筹,东西兼顾,南北呼应”。

大国为关键。当今国际舞台上,大国是国际政治中的决定性力量,必须集中精力多方运筹。第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决定着世界格局的走向。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于中国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同时影响到许多中小国家的对华态度和走向。在2013年安纳伯格庄园中美元首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美

方则首次提出中美要做平等的伙伴,美国欢迎中国作为世界强国和平崛起。2013年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过“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等一系列高层会晤,不断推动中美关系走向良性互动。从当下看,中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加深,两国的良性互动决定了两国的经济繁荣和国际关系格局。自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2013年达到52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两国人员往来每年超过400万人次。第二,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俄时指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的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第三,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和联系最紧密的国家集团,但金融危机、苏格兰问题一直阻碍着欧盟一体化进程。虽然中欧经贸关系紧密,但是中欧之间还存在着政治分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欧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中欧要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指明了方向。

周边为首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边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我们的可靠战略依托。一方面,中国邻国多,陆地和海洋方面有20个邻国,其中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14个陆地接壤,6个隔海相望。另一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纠葛多,许多国家处于美国封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上。因此,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第一,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日本一向是与强国为伍。当前,中日关系处于结构性转换时期,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2015年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当前,日本国内对于战争罪行的反省态度决定中日关系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第二,朝鲜半岛问题。中方一直强调朝核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因此坚决主张半岛无核化,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方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坚定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这符合包括中韩在内的东北亚各国的共同利益。第三,南海问题。南海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230多个岛礁,自古是我国领土领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按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就当前南海态势而言,中国最终解决南海问题还是要靠国家实力的提升,同时打破有关域外大国对于中国周边问题的挑衅和围堵。

“一带一路”为两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中中亚临近新疆,事关我国西部安全。我们在“向海看”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幅员辽阔的亚欧大陆,要“向西看”,因为中亚是“世界岛”的中心。2014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2014年中国还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中国强调:丝路基金是开放的,可以根据地区、行业或者项目类型设立子基金,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当前,中国在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发言权很小,因此,为了在国际金融格局中争取一席之地、争取话语权,中国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陈积敏: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新布局

【编者按】2016年10月6日《学习时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积敏撰写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新布局》一文。文章认为,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议题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不再仅仅是国际经济体系及规则的参与者,而正在努力成为国际治理体系的建构者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议题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外交战略体现并契合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从周边外交战略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就和平议题而言,中国与周边大国之间的关系是重点考察对象;就发展议题来说,中国所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打造周边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主动作为,塑造总体有利的周边战略大环境

面对周边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战略从顶层设计到政策实施到理念创新等方面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第一,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与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从大战略设计的高度勾勒中国周边外交蓝图。2013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周边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时隔一年,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切实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外媒注意到,在讲话中,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的次序发生了变化,周边外交位列首位,凸显出中国政府对周边外交的重视。

第二,充分利用首脑外交与主场外交,展现出积极性与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于中国而言,周边国家的范畴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地缘层面,而上升至战略层面,即不仅局限于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等地理毗邻的国家,那些对于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非毗邻域内国家也被囊括到中国周边的涵盖范围之列。换言之,是一种“大周边”的概念。据统计,在2014年里,习近平主席7次出访,有5次是访问周边国家。不仅中国领导人走出去,周边国家领导人也陆续来华访问,形成了高层互访的良好局面。

第三,重视周边外交理念的继承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周边环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倡导包容的思想,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从周边外交理念的演变来看,中国从原来更多强调互惠到现在强调互惠的同时“更多惠及周边”,强调从全局着眼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质量,“让利”将作为中国周边外交新常态,并促使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积极扮演经济发动机和公共品提供者的角色。

重视外交策略的运用,积极运筹周边大国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外交策略的运用,紧紧抓住战略契机,对待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在运筹周边国家关系时把握大局,占据主动。

做好周边大国的工作,努力构建和平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对我国稳定周边、经略周边、塑造周边至关重要。大国对中国周边环境的生成负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对我国周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周边大国主要包括东部的日本、北部的俄罗斯与西部的印度。对于日本,中国坚持把原则性立场与灵活性策略结合起来,在中日关系处置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保持了战略主动性。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尊重俄罗斯的战略关切,双方战略互信不断增进,中俄关系已成为大国构建和谐、建设性、平等信任、互利共赢关系的典范。中印领导人保持了密切互动,双方一致同意沿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方向,进一步构筑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两国在务实合作、分歧管控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总的来看,当前中国与周边大国之间的关系正在朝着积极有序方向发展。

构筑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地缘经济战略框架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后,中国向国际社会推出一系列经济发展议程、国际投融资机制倡议。2013年中国倡导构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成为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中国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从根本上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不利格局,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锁定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为沿线国家提供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提供助力。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上,中国政府设立的“丝路基金”2015年1月6日正式运营,首个项目于当年4月落户巴基斯坦;中国与金砖国家合作推动建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已于2015年7月21日正式开业,有效缓解了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遭遇的“融资难”问题;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此前,在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中国提议建立的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得到了APEC成员的支持。这些战略构想和举措的提出与付诸实施,意味着中国将不再仅仅是国际经济体系及规则的参与者,而正在努力成为国际治理体系的建构者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宏大的“以我为主”的地缘经济战略布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