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杜鹃宽慰说:“派出所也就杀杀气焰,不会下重手的。中月只是暂时受不得这冤气,以后惯了,想通了,就好了。不用担心。”

“派出所不会下重手?天知道!你不知道,派出所是怎样整人的!”爸爸愤恨地说。

接着,跟杜鹃说了法院门口那中年人的悲惨事。

听完后,杜鹃动容道:“竟有这样的事?我先前只听说有个人睡在法院状告派出所,只是想不到他受的罪那么多,真是让人心寒!派出所怎么变得那样张狂?”

爸爸叹了口气说:“谁说不是?看了中月这事就再明白不过了。冤枉好人还要罚钱,这跟勒索有什么两样?他们派出所就专门发这种昧心财。”

杜鹃点点头,说:“也是,怪不得我听说有些地方几乎明码标价地卖官呢。据说买个派出所所长要50万,一个交警10万。有人肯买,那自是有赚头。”

爸爸摇了摇头,叹道:“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了。”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想着各自的心事,直到车到乌阳。

爸爸叫杜鹃先走,自己随后就到。

杜鹃看穿了爸爸的心事,笑着说:“叔,我帮你可不是要你买东西报答的,你就别破费了。说句玩笑话,你买的东西我们还不见得看得上呢!又何必浪费呢?”

爸爸本来打算支开杜鹃后买点东西答谢杜鹃,不想却被杜鹃看穿,又听她说这话,顿时红着脸说:“我的东西你自是不稀罕,不过却也是我的一片心意啊。”

杜鹃笑道:“你晚上肯赏脸在我家吃顿便饭,就算是你的心意到了。你来不来?”

“来,来,一定来!”杜鹃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这顿饭再不吃就说不过去了。

“现在还有时间,你去把东子叫来,一起吃顿饭,热闹一下。平常总是新意他们城里人热闹,今天,我们嵩山岭的‘乡下人’也热闹一番,看是他们假热闹感人,还是我们的真热闹动心!”

王新意30来岁就当上了财政部长,以后自是前途不可限量,平常上门巴结的人当然不少。

杜鹃见他们热闹得太也虚伪,热闹得有潜台词,有官场俗气,心里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畅怀。

但这回,和家里人一起吃饭,感觉绝对不会一样。

俗话说得好:亲不亲,故乡人。扒掉那身土,也除不了那截根。

晚上,爸爸果然把东子领来,不知怎么回事,杜鹃第一眼看见东子就有一种怜惜的情绪在她心中暗生:瘦高的个子,脸色苍白,一双手又瘦又长,衣衫很旧。

这一切的物质方面的消极,却又都掩不住他的青春的本色——他脸色苍白,但笑得很爽朗;他虽瘦弱,一双眼睛却时时射出奕奕的神光;他衣衫敝旧,但不自卑,言谈咄咄逼人,甚至敢将王新意驳倒。

是啊!只要你拥有年轻,拥有火热的青春,便拥有了一切!

还有什么能比拥有青春更令人心动的呢?因为年轻,才无畏,才不羁,才敢冲破前人的种种陈规陋习,创出一片新天地。

诗人,永远不会忘记颂扬青春。

杜鹃正是被木生的这种青春的气息感动了,多好的青年啊,那么的年轻,那么有活力。

那一瞬间,杜鹃觉得眼前的东子,亲切的如自己的手足。

她让儿子念祖喊东子“叔叔”时,心里竟沁出一丝痒痒的暖流。

毫无疑问,这顿晚饭洋溢着一股股浓浓的,温馨的,让人感到身在云端的乡情。

杜鹃也看出丈夫被感动了,被同化了。

诚然,这顿饭中的每一次举筷邀菜,每一声叫唤所蕴含的情意,都绝对要比一百场官场盛宴所含的感情要多。

整天在官场逢场作戏虚以委蛇的丈夫,那能感受到如此浓浓的情意?

这一刻,四人的心是如此的亲近,消除了一切的隔阂,一切的代沟,达到一种深层的理解与认同。

四人都感到无比的愉悦,而除木生外的三人,则又多感到一份毫不设防的轻松以及对这种轻松的眷恋。

饭罢,几个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看完电视新闻,东子就和新意讨论起了新闻中超期羁押的问题:“超期羁押是一种变相的判刑。”东子下了这样的结论。

新意点点头,提出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后势必也产生了另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有罪者的逍遥法外。这会影响到老百姓对于法律的公平性的疑惑。”

“但如果明知证据不足还不放人的话,是一种对人权的蔑视,我想今后民众会体会到这一点。”

新意嘉许地点点头,考较地说:“有些时候,大家感觉凶手一定是某人,照情理也可推断出这个结论,可由于证据不足而将那人放了,老百姓自必怀疑法律的公正性。”

“我倒觉得正是这样才更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法律讲究的是理性,也就是证据。单靠感性的材料去定一个人有罪无罪,是不科学的,是践踏人权。因为感性也就是感觉,更大程度上受到个人喜恶的影响。这样的法律,其实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法律,跟独裁没什么两样。”

“很好!你有这样的觉悟真的令我惊讶。你学的是文科吗?”

“嗯哪。我准备考个政法大学。”东子毫不隐讳地说。

“难怪,难怪!有这志向很好,你定会考上政法大学的。”新意微笑着鼓励说。

爸爸和杜鹃两人的眼睛一直在东子和新意两人之间来回,听两人的辩论。

两人脸上都微带笑容,一个为丈夫的平易高兴,一个为儿子的雄辩自豪。

等两人说得差不多了,爸爸问:“东子,你学校那可怜的被**的姑娘的事怎么处理了?报案了吗?”

新意和杜鹃都吃惊地“啊”了一声。

东子恼恨地说:“没报案,学校始终不让。后来学校拿了五千块钱给那女同学的家人。她家人也是,得了钱果然没报案。这事就这么被掩盖了。”

于是,东子和新意的关于“社会公德和国民素质”的探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