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深情地分享母亲给姥姥的书信,以及母子之间多年来的书稿信件,让我们感受着几代人的温情。文字背后的人性之美承载着家道之沿袭,那一段段人生记忆,都是一次次生命的启迪。书稿几乎记录了教授走过的每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那真情掩不住的段段佳话,让人称叹慈母分享给大众的美好人生风景,诚愿此情此景与贤母懿德,乃至几代风范,随教授一生志在圣贤之行谊而流芳千古。

教授之母自幼亦得益于家道传承。孝悌的家风,不仅支撑慈母走过了**,也支持着教授把孝心、敬心献给父母、师长。定心、守戒,完成了学业、事业,如今正继续着圣贤之道业。

晚辈是望着父母、师长的背影成长的,父母、师长的修为到哪里,就会把孩子、学生带到哪里。试想,能够高瞻远瞩,为19岁儿子规划人生到55岁,慈母的精神之园也一定是碧树参天,而这种坚毅的生命力量,也早已深植于教授心田。慈母智慧,将教授导归恩师座下,支持教授志在圣贤,放下名位,重做学生,使得教授多蒙恩师加意教诲、提携,实乃同修同仁众等之幸。我们感恩钟氏家族,感恩钟妈妈,感恩孝亲、尊师,老实受教的钟教授!

教授以“孝”的生命体验,已经为我们证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孝为先;更证得“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生如果有捷径,唯行孝为至德要道。

行孝圆满时,性德方得显露。“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大舜如此,教授、众生亦然。父母者,人之本源也,吾辈学业、事业、道业之源动力也;道德仁义之实学、行门,孝也;《孝经》,恒常孝行者,圣学之根也。

所以,当今之世,亟待仁人志士,首先效法圣贤、效法钟教授,学而时习圣贤之根,方能传承命脉,为往圣继绝学;然后修身立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弘扬圣贤之教,为万世开太平。

本研习报告,是钟教授修学体悟,是持戒精严、回归灵性的成果,更是母慈子孝,由小孝至大孝,奔向至孝的人生记录。

愿众同仁早入宝山,以“孝”德为本,从我做起,学而时习,体圣贤之心,慰父母之志,解恩师之意,悟自性之理,与先师圣哲同心同德,以“十方法界,舍我其谁”之义,真正利益我们当下的生活,共同光大伦理道德教育,重辉圣贤至孝风范,则必是家和人乐,崇德兴仁,皆修礼让,各得其所,社会和睦,世界和谐。

在此,对成就本书的一切人、事、物,至诚感恩。本书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诚望志士仁人多多参与指教,感恩不尽。

——编者敬记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