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逢年过节,老人生日,即举行家庭聚会,晚辈给老人红包,跪拜,第三代孩子要写词读诗,表演节目。这样的家庭生活氛围,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当然亦为教授提供了一方精神的沃土,孝亲之树自幼扎根。

而今打开家庭文化箱,母亲用心收集的文稿信件,仿佛都在述说着历历往事,家庭的变迁,母亲育子的艰辛。儿子与母亲相依相携走过的几十年,都记录成了文字,每一份文字,都是一份生命的积淀,在这时时的心灵温暖中,教授的生命之源化作了汩汩的智慧之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这样的家道下,教授勤学努力,自幼所得第一亦不知几多矣。到了海外,更是以“七不”戒定自己,清净求学,《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德者,得也”。海外十几年,也都在给中国人争光:美国献血,使中国青年的爱心之血流在美国同胞的血液里;在美国与中国留学生八次座谈分享孝道,使同学感念亲恩;留美学习期间达到资深教授的水平;被严格的知名教授誉为几十年来最优秀的学生;七年硕博学业四年完成,成为所在学院第一人;第一个月工资捐助给美国大学作基金;在澳洲成为学术论文最多、破格提升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凡此种种,皆是一个“孝”字了得,所谓“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授照了祖先、慈母、恩师、亲人、朋友、乃至中国人的汗青。

鲜花掌声赞叹来了,我们第一个想起谁?是男、女朋友?还是父母?即将教授毕业,二十六岁就要走向美国大学讲堂的赤子,第一个想到是含辛茹苦几十年,眷眷念着儿子的远方慈母,真是此母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