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君的暗探们颇费了一些力气才调查出纯王的死因。

一开始, 他们查到的消息是纯王是被他身边的一个小太监给下毒害死的。

至于这小太监为什么要下毒,就要从纯王的特殊爱好说起了。

之前说过,纯王这些年养成了个偷腥的习惯, 最爱背着纯王妃在外乱来。

他身边的人为了迎合纯王的喜好,就在外遍寻美女。

这小太监的姐姐就是被那些人抢走献给纯王的。

而纯王虽然享用了这小太监的姐姐, 却也不肯珍惜。

他像以往一样, 腻了之后,就把这小太监的姐姐赏赐给身边的人了。

恰好, 那得了赏赐的人又是个有特殊癖好的。

小太监的姐姐竟活生生的被他给折磨死了。

小太监和其姐相依为命多年,他知晓真相后, 就立志要为其姐报仇。

他为了报仇净身入宫, 并想方设法的买通宫中管事最后来到了纯王身边伺候。

在纯王身边蛰伏了数年后, 小太监终于找到了机会,下毒害死了纯王。

晋国君第一次看完小太监的口供后,就冷笑着对暗探道:“知晓真相?他当时压根就没进宫,是从哪知道真相的, 又是谁告诉他真相的?还有纯王身边伺候的人那么多,凡是入口的东西都有专人检验,他是怎么才能做到骗过那么多人纯王下毒?”

暗探们自然也知道这份口供并不能让晋国君满意, 晋国君发话后,他们也不敢反驳什么,只回去继续查探消息。

暗探们走后,晋国君独自躺在大殿里。

他在心里默默的思考着可疑的人选。

楚国君肯定是不可能的, 经过上一次的事情,楚国的探子基本上已经被他们清的差不多了。

更何况楚国刚刚经历了那样的事情, 楚国君忙楚国的事情都还忙不过来呢, 哪里有心情来晋国拨弄是非。

齐国君也不可能, 他没有那个胆子。

既然排除了外界的干扰,那凶手应该就是晋国内部的人呢。

最有嫌疑的人其实是皇后和太子,因为纯王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可晋国君思来想去,都觉得皇后和太子不至于那么蠢,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杀害纯王。要知道康王可才刚刚去世没多久。

再有就是他为了晋国局势稳定,这些年都一力支持太子。

太子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主动出手害人,打破自己的优势。

那会是梁王和恒王他们吗?

晋国君又下意识的否定了这个想法。

梁王向来都是依附着纯王的,他还跟着纯王一起和太子对着干。

要是纯王去了,他就没了靠山。

所以他绝不会动纯王。

至于恒王……

想到恒王,晋国君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他骑着白马,带着士兵们从城门进来的情形。

他纵然不是很钟爱这个儿子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儿子是个天生的英雄。

他那样的人是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的。

更何况,就算抛开他的品性,从利益的角度去考虑,他也绝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就算他杀了纯王,他也不会登上国君的位置。

杀害纯王对他来说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并且事情一旦败露,还会连累到恒王妃他们。

他这个儿子就算是为了恒王妃都不会做下这样的事情。

那到底是谁呢?

想到这里,晋国君的眼神变的犀利了起来。

不管是谁,他都要找出真凶。

这样的人能轻而易举杀死他的儿子,焉知他哪日不会对他动手。

他绝不允许自己身边藏着这样一条毒蛇。

晋国君又等了几日,总算是等来了线索。

看完暗探们呈上来的口供和物证后,晋国君闭上了眼睛。

“你们出去吧。”他咬着牙对暗探们道。

暗探们大气都不敢吭一声,低头离开了晋国君的寝宫。

暗探们走后,晋国君才再度睁开了眼睛。

他的神情变的十分的痛苦。

竟然是她?

他没想到她竟然为了这样的理由去毒杀他的儿子?

“什么?德妃得了急病去世了?”

自从晋国君生病后,恒王就常驻在宫中,他已经好几天没回府了,而王元元见国都气氛紧张,又担心恒王不在府里,自家宫人们随意外出会引起纷争,因此,她这段时间一直紧闭着门户过日子。

听到恒王带回来的这个消息后,王元元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她记得前些日子德妃还好端端的,还有力气跟康王妃抢孩子,怎么忽然急病去世了?

恒王其实不欲将这样荒唐的事情告诉王元元,可他担心王元元若是不知道这些事情,日后在宫中提起德妃会犯了忌讳,因此,他思衬了一下后,才斟酌着告诉了王元元真相。

王元元听恒王讲完这些事情后,嘴巴险些都要合不上了。

这……德妃的想法也太奇怪了吧。

仅仅只是因为纯王和康王是一块去的草原,而康王因为楚国君的挑拨离间失了性命,纯王却一点事儿都没有的回来了,德妃就觉得心里不平衡。

她觉得既然康王都死了,那纯王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所以她动用了藏在纯王府的钉子,结果了纯王的性命。

这个女人,她的心思也太可怕了吧,怎么会做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虽然皇宫内的许多人都知道德妃的真正死因,可晋国君不想传出皇室内自相残杀的消息。

所以德妃的葬礼依旧照办。

这也就意味着王元元不得不进宫去守灵了。

“你知道吗?贵妃也失宠了?”柔妃瞅着没人的时候,偷偷的对王元元道。

什么,贵妃失宠?

按理说,其实不应该呀。

贵妃刚刚痛失爱子,是最为脆弱的时候。

晋国君应该百般怜爱她才对呀。

柔妃见王元元不知道这其中的事情,就将贵妃失宠的原因告诉了王元元。

原来,德妃被晋国君赐死前,曾对前来审讯她的太监们说过,当初她原本有些犹豫要不要杀害纯王的,毕竟此事暴露,她自己的家人也要受牵连。

可贵妃在康王去后三番五次的讥讽她,她对贵妃怀恨在心,便立誓也要贵妃尝一尝失去儿子的滋味。

听完柔妃讲的话后,王元元忍不住叹息。

怪道世人常说莫笑他人落难。

若是贵妃当初在面对失子的德妃时,心中尚存一丝怜惜,只怕纯王今日就不会有此祸了吧。

晋国君也是这样想的,他认为如果不是贵妃火上浇油的话,德妃也不会被对她怀恨在心。

也因此,晋国君虽然没有惩罚贵妃,却开始冷落起了贵妃。

而吸取了德妃的教训,宫内的那些妃嫔们虽然在私底下看起了贵妃的笑话,但当着贵妃的面,她们却不敢说些什么。

可即便她们什么都不说,贵妃的日子也好过不过哪里去。

不止是晋国君,就连她的娘家和纯王妃的娘家都认为是她给纯王带来了今日的灾祸。

但她们的态度并不是最击垮贵妃的,最击垮贵妃的是纯王的去世让她觉得人生毫无希望了。

她还能好端端的待在皇宫,不就是指望着自己的这个儿子能够继承国君的位置吗?

可现下她的儿子却死了!

贵妃几欲发狂。

阳光透过树影照到了地上,看起来美丽极了。

王元元带着小苹果和阿金从后花园走回积英院后,就放小苹果和阿金自去玩耍。

她自己则一面坐在廊下喝水歇息,一面想这几个月的事情。

距离纯王去世也有几个月了,这几个月国都内部虽然表面上看着平静,可也只是表面上。

唯有身处其内的人才能感觉到这其中的波涛汹涌。

不知道是不是常年累月的辛劳导致积劳成疾,还是接连两个儿子的逝去打击到了晋国君。

他这几个月的身子状况时好时坏。

国君的身体出现异样,下面的臣子们自然也人心浮动。

她听恒王说,这几个月太子妃的娘家简直是门庭若市。

众所周知,太子平日里都待在宫里,寻常人也看不到他,大家都担心拜神拜晚了,就退而求其次转而去讨好太子妃的娘家。

在某种程度上王元元是能理解那些朝臣的选择的,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可另一方面,她又为晋国君感觉到悲凉。

他平日里对那些朝臣们倒也不错,可眼下他还没死呢,那些朝臣们就开始想着另择良主了。

但无论如何,这些家国大事也不是她一个小女子能够左右的了的。

想到这里,王元元忍不住摇了摇头。

她现在只希望国都内的这些变化不要影响到她们的生活,也希望恒王能够平稳的度过现在的时刻,不致于被卷入到纷争中去。

晋皇宫

晋国君不过看了一会儿奏折就觉得头晕目眩,他放在手中的奏折,把身子往后靠在了椅背上休息。

如此休息了一会儿后,他方才觉得身体的气力恢复了一些。

晋国君再度睁开眼睛,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他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自少年时起就身体健壮,思维敏捷,做事无比的顺利,也因此,他竟误以为自己是万能的,心性也越来越高。

可到了暮年,身体的疾病让他知道有些事情他现在已经力不从心了。

想到这里,晋国君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甘。

他是个有个宏大理想的国君,他希望能够统一山河,成为举世的明主。

这些年他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晋国的发展虽然偶有不顺,但大体上都很顺利。

前些时日,他更是借着楚国内乱的时机,使得晋国成为当世第一大国。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儿子们接连去世,他的身体也因受到打击彻底垮了下来。

他一向是一个极有意志力的人,曾经他也曾凭着自己的意志力克服过身体带来的不适感。

可那个时候的他身体虽然偶有病痛,但元气尚存。

不像现在,他即便想要凭借意志力克服身体的不适,也觉得力不从心了。

纵然晋国君不想承认,可他也不得不承认,他现在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自己继续处理政事了。

而为了让晋国不至于陷入如楚国那样的内乱,他必须在他身体尚能支撑的时候,把这国君的位置传给下一任国君。

至于这下一任国君的人选吗?

晋国君首先想到了太子。

可说实话,太子其实并不是他心内最属意的人选。

太子甚是贤良,对下也十分的温和,他会是一个很合格的守成的国君,但若是要开疆拓土的话,他就不行了。

而眼下楚国、晋国还有齐国这三国虽然表面上看着平静,但他们三个国君都知道,终有一日,三国之间要分一个胜负。

在眼下这样风雨飘摇的时刻,他真的可以把晋国交给太子吗?

如果果真把晋国交给了太子的话,他能实现他统一几国的梦想吗?

晋国君心知肚明太子是没有那个才干的。

并且他不仅了解太子的品性,也了解楚国君和齐国君以及齐太子的品性。

这三个人,一个心狠手辣,一个老谋深算,一个少年老成。

假若他真的把国君的位置交给了太子,太子能应付过来这三个人吗?

想到这里,晋国君忍不住叹息,又忍不住苦笑。

他的身体垮的实在太不是时候了。

假若他能像他的父亲那样再康健个二十年,他绝对能够统一几国。

到了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放心的把晋国交给太子了。

可偏偏时不待他,又偏偏他最有才干的两个儿子都去了。

不对......

他其实还有一个儿子也很有能力,并且还很有魄力。

晋国君不自觉的想起了恒王。

可恒王也有他的问题,他的血统不一定能让中原各国接受。

想到这里,晋国君觉得更头疼了。

晋国的众位朝臣发现,晋国君最近越发的依赖太子了。

他开始将太子留在身边,并且向太子传授治国理政的方法。

联想到晋国君最近的身体情况,众人对朝中局势的认识也越发的清晰。

如果这个时候,纯王和康王还活着的话,那么这两人为了自己的私心或许会奋力一搏。

晋国权力的过渡也不会如此的平静,但两位王爷已经过世了。

余下恒王和梁王等人,要么就是虽有能力,但毫无野心登位,要么就是虽有野心但无能力。

他们对太子的地位压根就没有任何的威胁。

“不知太子殿下可有听说,恒王殿下爱女如命,竟是亲自查验大郡主的嫁妆,并且他听人说马家后院住宅较小,担心大郡主在那里住着不舒服,还想要在马家附近单为大郡主盖一处宅子。”一位朝臣和太子议完政事后,笑着和太子话起了家常。

他说的就是近日里闹的沸沸扬扬的事情,那就是恒王要在马家附近另盖一处宅子的事物。

太子还真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他近日来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晋国君身上。

身为晋国最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不仅要陪侍在晋国君身边,还要跟晋国君一起学习治国理政。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太几乎瘦了一圈。

听闻这朝臣说完恒王近日的所为后,太子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事不合规矩。

可………

想到恒王对家人的重视,太子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马家那边怎么说?”太子问那朝臣。

那朝臣闻言就笑道:“马家自然不敢有什么异议,不过有些御史却说恒王此事不合规矩,说大郡主怎能不在府内伺候婆母。”

“那这事儿孤怎么没听说过?”太子闻言就笑着问那朝臣。

那朝臣闻言忙道:“因为王老大人他们把这折子给挡了下来,大人们说国君身体有恙,恒王这事儿又实在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他们不好叫这些事情打扰到陛下。”

“既然老大人们已经有言在先,那此事就不要再提了。“太子不愿意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为了这种小事得罪恒王,因此,他听完这朝臣的话后,只轻描淡写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朝臣之所以在太子面前说这样的话,其实主要是为了试探太子对恒王的心意。

至于他,或者说他背后的团体为什么要拿此事来试探太子对恒王的心意,那就要说到此次晋国权力的过渡了。

以往,这种过渡总会有波折发生。

而但凡有波折发生,就会有借着此事翻身的人。

可这次的过渡实在是太平静了,那些人找不到机会巴结太子,就把主意打到了恒王和梁王这些王爷身上,希望能找到他们的错处借机讨好太子。

但在此之前,他们要先试探一下太子对恒王等人的态度。

如果太子一力支持恒王他们的话,那他们就不能随意对恒王他们动手了。

太子虽然表面上不是很在意恒王的事情,可处理完政事后,他还是回了东宫。

一时吃完饭后,杯盏撤毕,太子和太子妃坐在内间喝茶说话。

太子状似无意的说起了白日里听到的那桩事,并问太子妃可否知道。

太子妃岂止是知道,从一开始王元元就为了这件事进宫来寻太子妃了。

她对太子妃说,马家这门婚事千好万好,就是有一点不好,这马夫人是马峻的后母。

如果马夫人是一位立身颇正的后母,那恒王和王元元也不会多说些什么。

可这位马夫人做的一些事情却让恒王和王元元决定不要让大郡主和马夫人住在一起。

原来大郡主的婚期原本是定在今年春上的,但是因为康王和纯王的事情,大郡主的婚期一拖再拖。

而大郡主的嫁妆又早早的就送到了马家。

起初,恒王和王元元觉得把嫁妆放在马家也没什么,毕竟马家好歹也算是世家。

可之后,恒王府的宫人却在当铺看到了大郡主陪嫁的几个嫁妆。

这些嫁妆上虽然没有恒王府的标识,可它们是恒王专门从南边找工匠打出来的,这京城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样式。

恒王听宫人说完这件事情后,就让人去打听。

打听出来的结果就是马夫人看到大郡主的嫁妆丰厚,有些眼热,就起了别的心思。

她倒也没有把大郡主的嫁妆全换了,只是换了一些她觉得大郡主不会注意到的小物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偏偏就在那个时候,被恒王府的宫人给发现了。

“这.....马夫人也是官家夫人,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太子闻言瞠目结舌的问道。

太子妃无奈叹气道:“马夫人是续弦,听说娘家不甚富裕。”

”那老三为什么不直接退了这门亲事?“太子闻言就问道。

“这门亲事不是那么好退的。一来大郡主和马公子婚期都已经定了,若是恒王在这个时候提出退婚肯定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可若是他们说退婚是因为马夫人偷卖大郡主的嫁妆,别人又不一定会相信。说不定还以为,这个理由是他们为了退亲故意想出来的。”听到这里,太子不由得点了点头。

确实,身处他们这样的位置,无论做什么都会被人编排。

太子妃继续道:“再来就是虽然马夫人行事有些不妥当,可马公子着实不错。恒王和恒王妃都不想因为马夫人错失佳婿。”

“所以他们才打算让大郡主另府别居,却不退掉这门亲事。”太子闻言问道。

“是的,并且恒王妃还说他们不想让马家因为马夫人的事情成为被国都众人议论的对象,所以他们打算隐下这件事情不提,只让马大人和马公子心里有个数就行了。”太子妃对太子道。

“可如果这样的话,老三难免会被人非议。”太子闻言就道。

“我也跟恒王妃说了,可恒王妃说恒王说了,他宁愿自己被人非议,也不想让大郡主受委屈。”太子妃闻言就叹息道。

太子闻言就摇了摇头道:“老三这个人,也太重情了些。”

他话虽这么说,可面目却轻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