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不改、假改、乱改”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而审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我们认为本轮行政体制改革,要实现四大主要目标:目标之一,形成现代政府的主要特征和特色:精干、高效、透明、服务、法治、诚信、廉洁、有限等;目标之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标之三,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目标之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此,说三个问题。

“半夜鸡叫”与“一日新政”有损公信力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改?

2001年,经过15年零5个月的艰难谈判,我国加入了WTO,15年后,按《入世协定书》约定,世贸组织成员应当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但至今为止,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依然没有为此表态,这其中不乏有意刁难的因素,但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过度政府管制的现象同样值得重视。我们和WTO规则已基本接轨,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此外,经济社会生活中,还会出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行政行为,如曾经出现过被民众戏称为“半夜鸡叫”的半夜出台政策,也有刚推出即废止的“一日新政”。如此种种,很难和法治政府的特征相吻合。因此,行政体制必须要改。否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越位”难改,“缺位”更难改

第二个问题,改什么?

一是应该改掉喜欢“越位”的习惯,该放的要放,放给市场,放给社会。二是应该改掉长期“缺位”的惰性,该管的要管,还要管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许多无法、无度、无常甚至荒唐的审批,不仅害苦了被审批者,也害苦了审批者,多少领导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夙兴夜寐,精疲力竭,审批和被审批双方都越来越忙,越来越累,但效果越来越差。

“越位”习惯为什么难改?因为有难以割舍的利益。即使审批者本身无利益相关,但其身旁、身后有一群利益相关者,这是旧体制使然,因此必须革故鼎新。

“越位”难改,“缺位”更难改,因为改变“缺位”要付出真金白银,需要“割肉”。

据相关报道,我国国有经营性资产,即国企总资产,2013年已过百万亿元(103万亿元)。但中央文件提出的“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资金”的要求,直到11年后,才终于从山东起步,说明要补“缺位”,也不容易。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行政体制改革明确了目标,设计了路径,设定了期限,各地各级政府都在改,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是主动改,有的是被动改,有的是不改,有的是乱改。

当前的任务是,保护、复制、推广真改,防止“不改、假改、乱改”。哪些是“不改、假改、乱改”?我个人总结为“三个划等号”:一是以单项改革代替综合改革,把行政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划等号;二是以数量

增减代替质量提升,把行政体制改革和审批事项数量划等号;三是以权力下放代替权力适配,把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权力下放划等号。由此产生“十重十轻”现象,亟待改进:一是重实体下放,轻程序完善,未谋而先动;二是重单项下放,轻整体协调,点动面不动;三是重行政力量,轻社会力量,自动不互动;四是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评价,虚动实不动;五是重行政规定,轻客观规律,心动难行动;六是重前沿推进,轻后续跟进,前动后不动;七是重条款削减,轻制度创设;“破”动“立”不动;八是重文件发布,轻调查研究,口动腿不动;九是重窗口审批,轻门前服务,被动不主动;十是重权责下放,轻过程监管,外动内不动。

把制度笼子升格为法制天网

第三个问题,怎么改?

要以更大的开放,促更深的改革,立足我国特色,借鉴国际经验,注意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关紧龙头,防止继续给政府机构设置注水,对设置不合理、碎片化的政府机构进行拆、并、减,参照国际经验,坚持“大部制”方向不动摇。二是剪断利益,继续保持高压反腐势头,尽快以法律法规形式固化相关反腐措施,并对县市长进行现代治理能力的全员培训。三是织好法网,是说把制度笼子升格为法制天网,坚决剔除法律未授权的审批,又要防止甩开法律随心所欲。四是打开门窗,打造透明政府,体现现代政府开明形象,以公开确保公正,民众满意度指标,应该成为新的重要考核指标。

总之,行政体制改革已在路上,我们要为其鼓劲欢呼,也要实话实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