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耳食录 (三)

等水生小动物,产卵在水生植物枝上、叶上。幼虫体细长,头大,有眼6对,触角短,6~9节,上颚尖锐、弯曲,内有孔道,能吸食动物汁液,有3对胸足,幼虫老熟时入水边泥土中化蛹,之后逐渐蜕化为成虫。”

楚中元听着黄柏溪的讲述渐渐的皱起了眉毛。然后楚中元说道。“柏溪,你重点念一念这个龙虱的捕食方法。这东西靠什么生存的!”

黄柏溪点了一下头,然后念道。“龙虱者,肉食性,凶猛贪食。说它凶猛,是因为不仅吃小鱼小虾小虫蝌蚪,连体积比自己打几倍的鱼类,蛙类也会去攻击捕食,猎物一但被咬伤,附近的龙虱闻到血腥就会一拥而上。说它贪食,是因为只要有食物,它们真的是吃到撑,在水里浮都浮不起来,但并无大碍,它在水中时间超过一小时后,会在尾部产生一个气体交换泡,进行水下气体交换。它的幼虫状似蜈蚣,亦是凶猛贪食。捕食其它小虫子,一昼夜吃掉15只蝌蚪都不足为奇。生活于池沼、水田或河沟多水草处,入夜能飞于空中。善游泳,好捕食小鱼。幼虫体细长,有锐利的口器,能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及小鱼。”

念到这里黄柏溪喃喃的说道。“没想到这小东西居然这么残忍!”楚中元皱起了眉毛说道。“这就错不了,必然是龙虱!”

这时候黄柏溪还是有些疑惑。“楚中元,你说的这个是个什么意思啊?我怎么听不明白?”

楚中元嘿嘿一笑说道。“你个呆头,还不明白?”这时候坐在一旁闷不做声的陈老汉突然抬起来头说道。“你们,你们是说鱼没有问题,是那龙虱?龙虱?”这时候楚中元笑了一下说道,是的问题就出现在龙虱的上面。”

随后楚中元又看向了黄柏溪说道。“柏溪,你刚刚念的那本清代的笔记小说《耳食录》上没有问题。古人的说法虽然含糊,但是也是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那两个小孩是捡起了一条鱼,然后吃了。发病身体暴长,瘦成了竹竿。古人的表面上虽然说这龙虱是一条鱼,但是古人其实已经完完全全的告诉我们了。就是这龙虱搞的鬼!而这龙虱从清朝到现在,就算它再怎么变,也不可能出现从一条鱼变成了现在南方常常见到了这种虫子的样子。唯一的解释就是,鱼还是那个鱼。但是鱼的里面,定然有龙虱在作怪!”

此时的老汉的脸色阴晴不定,黄柏溪也略微的有些吃惊。楚中元接着说道。“让两个小孩吃下去的原因并没什么。也不是说这个龙虱真的有超级的高级的智慧,可以幻化成一条鱼才勾引**小孩子吃下去。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最靠谱的说法就是,只有身长二厘米多的龙虱此时就在这个鱼的体内,龙虱正在觅食,这时候这个里面有龙虱的大鱼恰巧被两个小孩捡到了。然后他们两个粗心的小孩子,或许没有看到里面的龙虱就草草的烤熟吃掉了,也就在吃鱼的同时误食了这个龙虱,最后可怜的两个小孩子变成了这种瘦如竹竿,长数丈的这样样子!”

此时的黄柏溪也皱着眉头想着这件事情。突然黄柏溪接着说道。“楚中元,就算这个古代的的说法说的通,但是按照这个陈大爷的说法,身体暴长了瘦成了竹竿是没有错,但是这个小三子的肚子有莫名其妙的炸开啊!这是个怎么回事?”

楚中元笑了一下,看了一眼黄柏溪说道。“这就是我让你查这个龙虱的习性的原因。解释了这个古籍《耳食录》其中的问题,咱们再来说说这个五里村的村民是个怎么回事。据我猜测啊。这个半溪山的河流突然断流,按照陈大爷的说是发生了大旱。这个河流断流之后周围发生了大旱,周围的环境已经不适合龙虱的生长。但是这个半溪还是留下了一点点的水,也略微的潮湿。更重要的是,这半溪河道中还有大批死了的半死的鱼。这些大鱼如果在水中,我觉得龙虱是无能为力的。鱼的灵活性让龙虱无从下手。但是这一年发生了大旱灾,这个旱灾就十分有意思了。半溪河道的断流让原本灵活的鱼变的奄奄一息,大批本来就找不到栖息地大批龙虱这里就成了周围山里农田的龙虱天堂!

大批的龙虱在这个半溪河道里是无忌惮,纷纷的享受着这些大鱼。适宜的气候让这些龙虱大规模的繁殖。刚刚的黄柏溪念的时候也说了。这个龙虱不猎物一但被咬伤,附近的龙虱闻到血腥就会一拥而上。这里就是说这个龙虱一旦闻到了一个鱼的血腥味道,这个龙虱就会大批的进入。而且龙虱这种东西,生性贪婪。是因为只要有食物,它们真的是吃到撑,在水里浮都浮不起来,但并无大碍,它在水中时间超过一小时后,会在尾部产生一个气体交换泡,进行水下气体交换。这就是为什么五里村民拿回去的鱼第二天却莫名其妙的肚子炸开了!就是因为这些鱼,虽然活着,但是体内已经又大批的龙虱,而且龙虱已经在鱼的体内繁殖,渐渐的这些龙虱发现这个鱼基本上都被吃完了,活着他们需要更好的猎物的时候,就会破膛而出!别忘了。这些龙虱可都是有锋利的牙口的呀!那个半溪的河道中龙虱的数量会更多,所以才会导致一夜之间出现了所谓的活鱼肚子炸开的诡异事件,这不是山神爷发怒了。这个原由就是龙虱”

这时候楚中元又笑了一下说道。

“这样,一切都很好解释了。五里村村民那天捡回去的鱼当天吃掉的,一方面说那时候刚刚落水,周围的龙虱还不是那么多。另外一方面来说。就算这个大鱼里面有几只的龙虱。咱们五里村的村民可不是广东人,一定会把这些龙虱剔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