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功创业十大心理(1/3)

(1)奋斗无终点

有的人胸无大志,只想安稳过日子,平凡地过一生,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或许这种生活差强人意,但也过得去,但往往也就因为这种“平凡”的想法,夺去许多人的理想、梦想,让他一生像跳蚤一样,只能在“玻璃杯”中就这样过一生。也有人胸怀大志,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这样的人才是职场上真正有用的人。

一个放弃了许多同学求之不得的外资企业的工作,却选择了香港电讯的一个女孩子说:“我放弃那家许多同学求之不得的外资企业,选择香港电讯,自有我的道理。我除了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竞争实力外,更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香港电讯,为我自己搭建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准确地说,是开辟一条走进剑桥的捷径。”

通过这次竞争,我更加充满了自信,因为我战胜了众多的竞争对手,赢得了香港电讯的“入门证”。

当一名香港电讯的员工实在是很不轻松,每一个员工能要有全球观念,能用统筹的、全方位的视野看问题。我十分庆幸,我选择了香港电讯。可是,成为香港电讯的员工之后,我才认识到,我是多么的无知。说实话,我简直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认输。技术上的高起点,制度上的高标准,迫使我像宗教徒一样,虔诚地学习公司一切先进的东西。我偷偷地哭过好多次,泪水浸润下的自尊心,更加激励我拼搏,发奋工作。因为我明白,在这里,我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而且能得到更直接更有价值的走向世界的经验。

到了1998年,我在香港电讯干了整整1年,已成为优秀的员工之一。我找回了自信,同时也能感受到,公司对我很器重。正因为如此,我的自卑感也与日俱增。在我周围的员工中间,来自于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的博士,比比皆是,许多人甚至具有“双料”世界名牌大学的学历。而我,越来越自惭形秽,与那些更优秀的员工相比,我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丑小鸭”。

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日韩新马泰诸国,全球经济形势日趋衰落,失业之风挡不住,大批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一时也被迫丢掉了饭碗。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前程,我越来越感到,要在香港电讯这样的国际著名企业干下去,我应该“充电”了。再不“充电”,我可能不久就将失去更多的机会,甚至很快就有可能遭受无情的淘汰。这是我最最不愿看到的结局。认清了自身的局限,认清了天下大势,我决定离职深造。

香港电讯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员工如有人考取剑桥、牛津、哈佛等世界名牌大学,公司资助全部学费。但是,在这一“慈善”计划的背后,也有一个苛刻的附加条件,即:学成之后必须回公司工作。按说,这项附加条件无可挑剔,人家花那么多钱培养你,你总不能不回报吧。香港电讯是企业,是企业就不能做“赔本”买卖。各算各的账,为了深造,我认了。

我一心想成为剑桥的一名学子。我的“剑桥情结”缘于徐志摩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果能走进剑桥,亲身感受一下《再别康桥》的意境,当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这就是剑桥的考题?经历了刹那间的困惑,我很快进入了“角色”。结果,我顺利通过了剑桥的入学考试。

上帝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圆了“剑桥梦”。入学后,校方指派权威人士领着我们宣誓:“我现在已成为剑桥大学的一名学生,我要刻苦学习,致力于剑桥的发展,以剑桥为荣……”后来,我才弄清楚,剑桥不但重视学生的专门知识和成绩,更看重学生勇敢接受挑战的内在素质,所以,才以挑积木的鬼怪方式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我在剑桥攻读的是电子工程副博士学位,这是剑桥和牛津的特色学位,因专业不同,一般两年,完成后再读两年就可获得博士学位。剑桥一直处于世界科技的前沿,物理学上的“电子”就是剑桥学者于1897年找出来的,全世界第一部数码电脑早在1949年就诞生在剑桥。我在剑桥攻读电子工程,真是幸运得很哩!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的这个决策都是英明的。但是,要想实现人生路上这一至关重要的转折,我必须偿还香港电讯当初为我支付的近10万美元的培训费。这笔“债务”在我肩上还是个很不小的压力,但我天生就乐于接受挑战。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愿意付出很大代价,贷款负“债”也要跳槽。

经历了几番拼搏,我对自己的前程已抱有更大的自信,凭着在香港电讯工作的经历,凭着剑桥电子工程副博士的牌子,凭着自身的实力,我相信,明天是美好的。命运果然没有负我,诺基亚录用了我,起始年薪为5万英磅。

向前看,我的人生道路是越来越清晰了:只要把剑桥的博士攻下来,只要在诺基亚好好干下去,踏踏实实工作三、四年,我就可望获得30万英磅的年薪。

几年来,我迂回曲折圆了“剑桥梦”。国内的同学和朋友也许会说我,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我是认准一个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所以,我一直走的是上坡路。

只有置身于国际著名大公司,才能深切体会到生存竞争的残酷,我必须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并一次次超越自我,才能保证自己免遭淘汰出局的不幸。漂泊海外,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生活。开始,我说自己是才女,那是自己给自己打气。我是才女,但我很累,动真格的,只有一条路:奋斗,奋斗,再奋斗――奋斗则生,不奋斗则亡。未来国际人才的竞争,就是这样残酷无情。

她说的这些话特别的真实在现在的社会里就是这个样子,时时刻刻都需要奋斗,如果没有奋斗就很难在现代的这个社会好好的活下来。

(2)敢于创业

“你创业了吗?”这句曾是美国硅谷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如今已成为部分中国人的常用语。

创业,无疑是2004年最红火的词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亿人在创业。

但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68%的中小民营企业,其生命周期不超过5年。

如今虽是创业的年代,但老板并非人人能当,更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能获得成功。就如同古时行走江湖的侠客不仅要有随身趁意的兵刃,更需具备几手“必杀技”一般,创业,除需具备资金等外部条件外,同样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个性方面的特征,即所谓“创业品质”。

下文所列是创业专家提出的十大“创业品质”。让我们拭目观之,企业家是如何练就纵横创业江湖之“必杀技”的?

诚信——创业立足之本

市场经济已进入诚信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诚信日益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与发展源泉。

风险投资界有句名言:“风险投资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还是人。”此话足以证明风险投资家对创业者个人素质的关注程度。在他们看来,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企业模式等都可适时而变,唯有创业者品质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创业者品质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空间。不守“诚信”,或可“赢一时之利”,但必然“失长久之利”。反之,则能以良好口碑带来滚滚财源,使创业渐入佳境。

自信——创业的动力

日本八佰伴集团创始人和田一夫开始时仅经营一家小水果铺,还被一场大火烧得赤手空拳。但是,在“不摧毁旧的,就不能建设新的”信念支持下,他最终东山再起,成为名噪一时的创业家。

人的意志可以发挥无限力量,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对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要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努力,更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勇气——视挫败为成功之基石

硅谷有着“创业大本营”的美誉,在这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下,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一夜暴富。美国知名创业教练约翰·奈斯汉说:“造就硅谷成功神话的秘密,就是失败。失败的结果或许令人难堪,但却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在失败过程中所累积的努力与经验,都是缔造下一次成功的宝贵基础。”

成功需要经验积累,创业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跌打滚爬。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财富,不断前行,才有可能到达成功彼岸。美国3M公司有一句关于创业的“至理名言”: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对于创业家来说,必须有勇气直面困境,敢于与困难“接吻”。

领袖精神——创业的无形资本

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这一古老的西方谚语说明了创业者领袖精神的重要性。企业成功离不开团队力量,但更多层面上取决于领导者本人。创业者是企业的一面精神旗帜,其一言一行都将影响企业的荣辱兴衰。

企业文化被称作企业灵魂和精神支柱。而企业文化

精髓就是创业者的领袖精神,这是凝聚员工的一笔“不可复制”的财富,更是初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许多优秀的跨国企业中,这种领袖精神随处可见。摩托罗拉公司对高尔文“摩托罗拉大家庭”理念的继承,戴尔公司对戴尔“效率至上”原则的推崇,都证明了企业领袖精神的重要性。对创业者来说,注重塑造领袖精神,远比积累财富更重要,因为财富可在瞬间赢得或失去,但领袖精神永远是赢得未来的无形资本。

爱心——创业成功的催化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品和企业的公众形象定位,对创业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富有爱心,则是构成诚实、良好商业氛围的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看,爱心是创业成功的“催化剂”。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提出:“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远远重要于对股东的责任。”这位亿万富翁住在一栋简朴的房子里,却为许多大学和公益基金会捐了无数款项。

企业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情支持公益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将产生强劲的支持作用。一位成功人士就曾感叹说,有时候花再多的钱做广告,不如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交能力——借力打力觅捷径

以往人们总是强调自主创业,但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改变,人际关系在创业中的作用逐渐加大,人脉圈日益成为创业信息、资金、经验的“蓄水池”,有时甚至在商业活动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效。

目前“朋友经济”在招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北京大学中国金融投资家俱乐部的成员就包括投资公司老板、证券商、银行家以及政府部门金融方面官员,他们手中掌控着1200亿元资本和无限商机。

在当今提倡合作双赢的时代,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的创业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需求。扩大社交圈,通过朋友掌握更多信息、寻求更大发展,日益成为成功创业的捷径。

合作能力——趋时避害形成合力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季琦告诉青年创业者,“携程网”的成功,除了抓住当初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是关键。

“携程网”的团队成员来自美国Oracle公司、德意志银行和上海旅行社等,是技术、管理、金融运作、旅游的完美组合。大家在一起创业,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避免了很多创业“雷区”。

创新精神——创业成功的维生素

金利来领带的创始人曾宪梓说:“做生意要靠创意而不是靠本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创新的企业很难站稳脚跟,改革和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与竞争力的源泉。

万科集团在1988年发行了大陆第一份《招商通函》,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国房地产知名企业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上海复兴高科积极推进与数十家国有企业合资合作,用民营企业机制同国有企业资产实行有效嫁接……这些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创业家挑战成绩、自我加压、勇于创新的精神。

魄力——该出手时就出手

商海女杰菲奥里纳在面对戴尔、IBM等领先者时对惠普员工说:以前我们要做到95分才推出,现在我要求80分时就推出,然后慢慢改进;以前是瞄准、准备、开火,在网络时代里,瞄准了就要开火,没有时间准备。

在创业界,往往是风险与机会并存。创业者必须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必须敢于冒险,即使没有十足把握,也应果断地尝试。

敏锐眼光——识时务者终为俊杰

张明正拿到电脑硕士学位后,选择了被时人称为“旁门左道”的防病毒软件作为主攻方向。1999年4月,第一个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梅丽莎”病毒忽然爆发,正当众多IT企业无计可施时,张明正的“传奇故事”诞生了,他的“解药”被大量使用,他创立的趋势科技公司目前市价已逾100亿美元,张本人也先后两次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生意场上,眼光起了决定性作用。很多资金不多的小创业者,都是依靠准确抓住某个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第一桶金”的。市场经济刚起步时,机会特别多,好像做什么都能赚钱,只要你有足够胆量和能力。但如今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人做,激烈的市场竞争宣告“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微利时代”。因此,创业机会必须靠创业者自己发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