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瞄准方向(1/3)

(1)迷途的船

有句名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历来有不同的解释甚至争议。有一派意见是: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既然做士兵,就要先想着做好士兵的本份,至于做不做得到将军,那得看能力和机遇等等。对于这种意见,我的回答:的确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但一个没想过做将军的士兵,除非机缘巧合,否则一定做不了将军。

有人在工作时感觉自己好像很倦怠,自己感觉很累,有时候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

有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付出与期望回馈不成比?还是根本没好好认清自己,摆错了位置?

黄经理是人人称羡的高薪族,最近常嚷着要休长假,甚至考虑放弃优渥的工作,因为她突然觉得生活没什么重心,没有意义感,她想去慈济当义工,寻找人生的价值。

李先生已打定主意留职停薪一阵子,他最近工作不带劲,愈来愈没耐性开会,连敲打计算机键盘都不如往常清脆响亮,他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意,只好选择暂时出走。

刚休完假归来的王小姐坦承,充饱电蓄势待发的工作热情只维持一两天,没多久又陷入休假前的倦怠,现在,她又想休假了。这是怎么回事?明明身体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里,睡一觉起来整颗心却突然灰暗郁结,不想工作,想去圆一场年少未完的梦想。

究竟是工作过度付出,与实质上的报酬不符?还是工作不顺,经常做错,被老板刮胡子?如果工作倦怠感愈来愈频繁,应如何克服?怎样才能乐在工作?

也有人会问自己我怎么老是工作倦怠?政大心理系教授许文耀从两个层面揭露问题根源,一个层面是企业经营者或主管,够不够体贴关心员工的实际需求。

如果员工下班后须揽一堆工作回家,或为了平衡生计经常主动加班或四处兼差,这将不断耗损员工能量,耗久后,影响到白天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

有时候,部门主管忽略了工作复杂度带给员工的困扰,总认为当年我可以这样熬过,你为什么不能。从心理学角度说,你当年可以,不见得我也可以做到,个别差异应该受到重视,不能拿同样一把尺,丈量每个不同的个体。

另一个层面须回归到个人根源,心理学家发现现代人的性格,举凡与忍耐、承诺、超越、突破、毅力等有关的特质,愈来愈脆弱,也愈来愈会去计算。

刚步入职场或新进员工,很容易因不熟悉游戏规则而生怯,彷佛在迷雾中,没有方向感,或难以忍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责骂,慨叹不知意义何在,甚至愤而离去。

至于有多年资历的上班族,对于那些熟悉到像例行公事般,一再重复的作业流程,已无法从中获得自我价值。

中华汽车经理张世和比喻,像是盖教堂的一群人,每天不断堆砖头,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他们少了一张设计图,不知道要怎么盖,盖到何时完工,原本的热情就在搬砖过程一点一滴流失,最后像行尸走肉。

长期诊断企业员工,群英企管顾问公司董事长吴政宏认为,没有设计图的搬砖工作,突显上班族工作倦怠的重要症结:缺乏人生方向与大目标。如果清楚自己的人生往哪里去,知道要将自己打造成什么,即使一路走来颠簸失意,也不会因一时失落,觉得疲累不堪、抱怨连连。

上班族协会总干事黄雅娴分析来求助的上班族,若暂撇开企业文化或管理风格等结构问题不谈,她认为有些问题出在个人性格而导致的人际紧张。即使是一点小困难,也会因同事之间无法彼此取暖,反应到工作态度上变得无力,加速对工作的倦怠。

这就是在工作中缺少航标的后果,让我们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对工作也特别的无耐,只知道自己每天都需要上班,除了上班还是上班,没有方向的在走着。

(2)一个30岁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困惑

对于许多而立之年的经理人来说,如果以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为人生目标,那只须坚守现有的状态便可以了。在30岁这个人生关口上,职业发展该向左还是向右?

30岁的傅建海是一家房地产集团的公共关系部副总监。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房地产业的基层做起,而是半路出家。

傅建海在短短几年内做得风生水起,令整个业界都对他刮目相看。公司总经理更是对他信任有加。

无论从世俗的哪一个角度衡量,毕业仅仅六年的傅建海无疑已经是一个成功者:有丰厚的收入、有房有车、还有着不可限量的锦绣前途。但对傅建海而言,内心的矛盾却时刻困扰着他。

在这家公司工作几年后,当工作的**开始减退时,傅建海才发现,他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

在工作作风上,公司里的员工早已习惯慢悠悠的工作方式,良好的福利待遇及制度保障使他们基本失去危机意识,做事情是能拖则拖,这使做事讲究效率、雷厉风行的傅建海很无奈。

而更让傅建海难受的是,公司里许多资历比他深、工龄比他长的员工,他们看着傅建海在短短数年内就如此风光,内心开始感到不平衡,他们在工作上故意作绊,使傅建海的工作执行越来越困难。

职场上的无形压力像一张网,傅建海越来越感到身心疲惫,丰厚的薪金收入越来越不能抚平内心的压抑与烦恼。

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傅建海遇到了自己大学同学元浩。毕业后,元浩在一家公司打了两年工之后,靠着一点积蓄代理某DVD产品,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资金与实力都上了一个台阶。对于未来发展,元浩充满了憧憬与**。元浩一向欣赏傅建海的才干,极力邀请其一起创业。“创业好坏是为自己打工,得失全由自己,何苦在别人公司里为五斗米而委曲求全?”

在遇见元浩之前,傅建海对成功的定义就是有楼有车、工作稳定,但他突然发现,原来创业梦想是如此激动人心。自己目前的成功只不过是拥有一些物质上的收入,但元浩的成功却是在得到现实收入回报之外,更拥有一份精神的自得与满足以及对未来开拓的**。这一点,正是自己所缺乏的。

按目前的情况,傅建海知道如果自己以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为人生目标的话,只需适当调整一下心态,坚守现有的状态便可以实现。但是如果想体验不同的人生精彩,实现另一种人生的飞跃,那么创业才是适合自己的选择。

30岁:舒适坚守还是艰苦奋进

傅建海的困惑正是许多年届三十的职业经理人的真实写照。

从事业发展角度看,他们大多度过最艰苦的职场熟悉期,跨过择业初期茫然无措的困惑,在经验与技能的积累推动下,开始进入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许多人升上了企业的中层职位或者担任着企业骨干,但由于没有物质的匮乏与生存的威胁,他们又开始追求精神的富足以及对人生梦想的自我实现,时时要突破现状。是舒适地坚守还是艰苦地奋进?这是横亘在许多职业经理人面前的一道问题。

作为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亚加国际集团公司和美欧亚国际商务公司董事长的王辉耀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人生奋斗轨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捧铁饭碗时,王辉耀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中国外经贸部平步青云的仕途,去读当时很少人听说过的MBA;上世纪90年

代初,不到30岁的王辉耀就已做到了跨国公司的董事经理。丰厚薪金福利并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步伐,接下来他又选择了成为一名西方外交官。

后来,当更多的人都争先恐后出国时,刚过而立之年的王辉耀却令人惊讶地放弃了外交官的荣誉,选择回国创建了自己的事业。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王辉耀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准确。

同样作为成功者,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的人生足迹却恰好与王辉耀相反。唐骏在而立之年放弃当三家公司的老板,选择到微软当一名职业经理人。经过八年的奋斗,当上微软中国区的总裁,在职业经理人的岗位上,唐骏迎来了人生的辉煌。

成功可以参考,但无法复制。对于王辉耀与唐骏来说,无论是做职业经理人还是自主创业,这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在三十而立的人生关口上,他们都能够清晰回答这个问题: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优势?自己的人生梦想是什么?自己要往哪里去?

成功无定势,王辉耀与唐骏的成功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只有看清自己,才能发展未来。

30岁经理人的职业定位

在30岁这个人生分水岭上,经理人必须分清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于成就感的认可范围及程度。

有些人的工作成就感源于自己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只要能创造财富,他愿意放弃自己原有许多固守的价值观、生活准则。对生活的期望是不断创新、不断实现新的目标;有些人的工作成就感除了满足一定收入的需求外,更追求工作的意义、个人社会地位、企业责任感等外部因素,对人生的要求是有秩序、安稳、公平与效率。那么前者适合做一名创业者,而后者则更适合担当职业经理人。

“打工,是成就别人的成功,创业,才完全属于自己。”这种对于事业成就感的不同认定,促使许多职业经理人转变为创业者。甄荣辉放弃贝恩管理顾问公司中国总裁每年千万元的收入,与人合伙创办无忧工作网。他认为做职业经理人可能今天干好了,如果明天不去做就完了,可做合伙人就不同,不干也没关系,干到一定程度可以找专业人士来做,自己就轻松了。正是出于这种观念,许多与甄荣辉一样想法的职业经理人甘于放弃舒适的生活,而选择自己创业。

二、对工作压力的承受深度及广度。

创业是艰苦的,要忍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有调查显示,如果普通员工心理承受压力系数为1的话,那么一位中层经理的相应系数就为3,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相应系数则为10,而处于创业期老板的相应系数就至少为100!

除了压力系数不同之外,压力来源也有所不同。职业经理人所承受的压力多来自组织内部,如业绩要求的压力、职位升迁的压力;而创业者所承受的压力更多来自外部,竞争、销售、市场,这些压力更为繁杂、更为琐碎,这需要创业者有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面对工作以及工作之外的种种压力。对压力可能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你适合做职业经理人还是自我创业。

三、对于个人才干的识别。

一名30岁的职业经理人可能在某个大的企业统领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队伍,个人的才干只有在秩序化的企业组织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运用与发挥。但如果只有某一项单纯的才干及技能,而不懂得如何创建组织的秩序化、企业运作的效率化,就难以胜任一名创业者的角色。自己的才干是适合在秩序化的组织进行发挥还是能够从无序中创建出一个有序的组织?对这个问题的准确回答,有助于经理人在创业与做职业经理人之间作出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