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魏宋大司马

在参加了师兄田章的葬礼后,蒙仲与公都返回邹国,将这件事告知了万章、公孙丑等同门师兄,众儒家弟子皆为此唏嘘不已。

田章去世这么大的事,自然不能再瞒着孟子了,于是万章、公孙丑、蒙仲等人小心翼翼地告知了孟子,没想到孟子听罢后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只是悲伤地叹了几口气,说了一番诸如‘天恒久而人不能’的感慨,听着有点接近道家的理念。

万章、公孙丑、蒙仲等人私下交流了一番,认为是孟子这些年在思想上受到了庄夫子的影响,再加上孟子本身也早已到了这个岁数,对于生老病死这种事也逐渐已经看淡的关系。

随后,蒙仲在邹国又居住了一个月左右,这才在三月前后返回宋国的彭城。

此时,蒙仲向太子戴武提出了辞呈:“今齐国已覆,宋国已迎来宝贵的和平,臣再继续担任大司马之职已无必要。”

没想到惠盎却代太子戴武说道:“虽宋国现无外敌,但国内却有诸般积弱……”

他指的,是宋国军队的现状。

本来,宋国这些年已经栽培了一批以戴璟为首的新晋将领,这些人追随在太子戴武左右,隐隐有着取代戴不胜、戴盈之、景敾等老牌军司马的迹象,但戴璟逼宫作乱这件事,却逼得宋王偃一怒之下将这些参与作乱的年轻将领都处死了,这使得宋国又陷入了‘将领老龄化’的尴尬局面。

因此,惠盎希望蒙仲能负责选拔一些有才能的将才。

在戴武以及惠盎的挽留下,蒙仲只好在彭城又多待了一阵,提拔了一些‘年轻的将领’。

事实上所谓这些‘年轻的将领’,大多年纪都比他大,比如他的族叔蒙挚,论勇武不及已故的蒙擎,但论计略,蒙仲认为蒙挚要比景敾强的多——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对宋国忠诚不二,老司马景敾实在是没有多少优点。

过了数日后,孟子派乐正、公都领着大批儒家弟子来到宋国的彭城,出任官职。

其中一名儒家弟子的名讳引起了蒙仲的主意,此人叫做滕更,一听就知道是滕国的后裔。

不得不说,虽然蒙仲也是孟子的弟子,但孟子究竟有多少弟子,蒙仲还真不清楚,毕竟他所熟悉的师兄们,其实也只有万章、公孙丑、陈臻、乐正、公都等大概二十人不到而已。

因为心中有些想法,蒙仲与滕更私下单独聊了聊。

他对滕更问道:“师兄,滕国的覆亡是宋国引起,师兄作为滕国的后人,为何愿意到宋国出仕?”

滕更很平静地回答道:“各国纷争,其原因在于周天子失势,诸侯争位,宋国伐滕非仁义,齐国伐宋亦非仁义。……今宋偃让位、太子戴武继位,我素知太子戴武的品德,愿助他治理国家,使宋国、使那些当年并入宋国的滕人,日后能安享太平,不复覆国之危。”

蒙仲暗自点了点头,的确,相比较宋王偃,推崇儒家思想的太子戴武,才是最吸引这些儒家思想到宋国仕官的主要原因。

五月前后,可能是得知了蒙仲在宋国出任大司马的消息,魏国大梁那边有点着急了,魏王遫命大司马翟章出面,将蒙仲召回魏国。

虽然说魏国当前的紧要是建设吞并的东郡,与秦国暂时还未发生什么冲突,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宋国企图将蒙仲拉拢过去啊,万一戴武与惠盎用种种手段,让蒙仲最终选择留在宋国,那该如何是好?

于是乎,翟章诈称自己病重,要求蒙仲立刻返回大梁。

这明摆着就是要让蒙仲出任魏国大司马之职——哪怕翟章的身体状况暂时无恙,这位老司马也准备退下来了。

得知此事后,惠盎便决定出使魏国,与蒙仲一起返回魏国,一方面与魏国交涉,使蒙仲能兼任魏宋两国的官职,一方面顺便去探望一下宋王偃。

不过看惠盎临行前推荐乐正取代自己、担任国相之位,就知道这位对宋国、对宋王偃忠心耿耿的义兄,已决定不再返回宋国。

而私底下,惠盎也在蒙仲面前承认了这件事,他表示,有了乐正、公都、陈臻等儒家弟子在宋国仕官,他毫不怀疑太子戴武能在这些贤臣的帮助下治理好宋国,相比之下,他更担心孤独一人留在魏国的宋王偃。

他开玩笑说,这些年来,他屡次忤逆宋王偃然而宋王偃却未杀他,这条命早已是宋王偃的了,如今那位君王孤独一人地留在魏国,他应当前去陪伴。

见惠盎态度坚决,蒙仲心下莫名感慨,即便宋王偃多年被传为暴君,但这位君王也未必没有人格魅力,这不,他的义兄惠盎就对那位暴君死心塌地。

当然,太子戴武最终没有同意这件事,而乐正亦有些惶恐地拒绝了此事,他苦笑着对惠盎说道:“兄此举乃是害乐正也!……在下初至宋国,便逼走惠相,宋人岂不是对在下恨之入骨?”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由乐正代替惠盎处理政事,但国相这个位子,暂时还是由惠盎担任,毕竟惠盎在宋国的威信,确实是无人能出其右,就好像当年楚国的屈原。

这并不奇怪,毕竟惠盎当初可是‘唯一能劝说暴君宋偃的臣子’,以至于有许许多多的宋人误以为,宋国这些年施行的仁政,都是惠盎在宋王偃面前力争而施行的——当然,其实本质上也差不多,只不过宋王偃倒也没有那么排斥孟子的仁政思想而已。

五月十五日,在安排好一切后,蒙仲与惠盎二人踏上了前往魏国的旅途。

在前往魏国的途中,蒙仲带着惠盎又回了一趟蒙邑——上次因为急着前往彭城,蒙仲不曾拜会自己的老师庄夫子,这次他当然不能再错过了。

再次返回蒙邑,蒙氏一族的族人自然是很高兴,尤其是当得知蒙挚已在彭城出任假司马之职后,似蒙荐、蒙羑等族老更是心中欢喜。

期间,自然也少不了蒙仲的族弟们希望得到他的推荐,比如蒙傲这位未来的族长。

对于这些族弟的恳求,蒙仲当然不会拒绝,他笑着对族弟们说道:“摆在你们面前的仕途有两条,一条,即前往方城,你们的族兄蒙遂,现如今是方城的城令,他会照顾好你们的。还有一条,便是前往彭城,蒙挚叔如今在彭城军中担任假司马,只要能立下功劳就能扶正,真正成为一军司马,你们去投奔他,他自然也会照顾你们。看你们自己决定了。”

事实上,这些蒙氏子弟还有第三条出路,那就是在商丘军任职——此番惠盎前往魏国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说服魏国,使魏国默许蒙仲执掌一支宋国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就部署在商丘。

只不过这件事还未得到魏国的首肯,因此蒙仲也不好急着下定论,毕竟长期兼掌两国军队兵权,这的确是一桩历来罕见的事。

在蒙邑用了饭后,蒙仲与惠盎便在蒙傲等一些蒙氏子弟的随行下,去拜见了庄夫子。

对于蒙仲这位弟子、对于惠盎这位世侄的到来,庄子自然是感到非常高兴,他吩咐同样为此感到高兴的庄伯准备了一些酒菜,谈不上丰富,但都是蒙仲很熟悉的口味。

当晚,庄子带着蒙仲夜观天象,师徒二人聊了聊宋国的问题。

还别说,别看庄子道家圣贤,仿佛不看重世间事物,但事实上,庄子还是很在意宋国的,这从他赞许蒙仲又一次解救了宋国就看得出来。

而令蒙仲感到有几分庆幸的是,庄子的身体要健朗地多。

不过,当说到儒家弟子目前在彭城当官时,庄子的面色一下子就变了,变得非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