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94.梦境再袭(0.1)

2011年,广州。

无声地气流在逼仄的过道里悬起一阵风,吹起了尽头的一盏灯。

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容易唤起人性中的蠢蠢欲动。

那声“我能进去吗?”就是蠢蠢欲动地元凶,抓挠着人心里的肆无忌惮,让人昏昏欲想。

莉莉安有一瞬息地慌神,很快又迷糊地问:“这么晚?”

“不能吗?”司徒赟又问。

司徒赟的声音在那一刻竟然透露着无比地脆弱感,让莉莉安更加局促起来,是让他进来还是关门?她陷入了思考。

就在她心理斗争时,司徒赟却突然开口:“那…我走了。”也没等人回答,便转身准备离开。

那一刻,莉莉安觉得司徒赟的背影特别落寞,就像一个刚被遗弃的孩子,原本祈求“大人”能够施舍哪怕一点的关怀,可“大人”却忽视了他。

鬼使神差地,莉莉安叫住了他:“你...等等。”随即让开了门。

司徒赟转身,不确定地瞥着她。

“你确定吗?”

莉莉安却打断了他的询问:“趁我没有反悔之前,你最好快点。”

司徒赟脸上有一丝一转而逝地受宠若惊,跟着莉莉安进了房间。

房间里很暗,只有窗外隐约投入的路灯昏黄,面前的莉莉安有些模糊,但却能看见地板上的连片水渍,司徒赟带上了房门,便瞥见了那些水渍。

“哪里来的水渍?”他突然问。

莉莉安原本想随意地耸耸肩表示回答,随即又觉得司徒赟肯定看不见自己的表情,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他:“刚从洗手间出来。”

“这么晚还没有睡?”司徒赟有些悻悻然,没话找话问,问出话才觉得自己傻,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还需要你问?司徒赟希你什么时候像个傻子了?

莉莉安似乎并不为意,还回答了他:“刚从梦里醒来,有些睡不着。”

“你呢?”她反问。

司徒赟就立在门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问题,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做了亏心事的坏人,却突然良心发现,全身都局促不安起来。

“我也是。”片刻后,他才木然地回答她,随后的好半天,两人都没有再开口。

也不知道莉莉安有没有在听他的回答,黑暗里他也看不清她的表情。

陌生的人最怕什么?也许最怕地就是相互不熟悉,还要维持这种将散又不散地局面,着实尴尬异常,何况还是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

司徒赟有些窘态地开口:“真羡慕能从梦中醒来的人,至少说明你是进入过梦想的。”

良久,也不见莉莉安搭腔。

他不确定地又问道:“你在听吗?”语气就像个需要得到“大人”关注的小孩,怕“大人”责怪却又小心翼翼的。

“我在想…你是否出现在我梦里过?”莉莉安倏地开口,把“孩子”司徒赟吓了一跳;“什么?”

“肖恩你能告诉我,你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或者说你跟我的家族有什么关系吗?”莉莉安的声音有点像突然参透人生道的智者,轻飘飘的,带着点与世无争的释然。

“你说什么?”司徒赟有些不明白,再次确定,语气还透露着一丝退避。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比如…”

可却被司徒赟打断了话:“我知道什么?我其实什么也不知道!”

“其实…你不用回避我的问题,我知道…你知道的,对吧?”释然者却突然又像个“修行”不够的半路出家人,一段话被问的断断续续的。

司徒赟没有回答她,像是在黑暗里思考什么,莉莉安也看不清他的面容。

时间似乎像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才说:“莉莉安,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你知道的所有。”

可司徒赟又不说话了,莉莉安从另一边走到他面前,借着那一点点昏黄之光观察着他,昏黄将他的面部映射得有些惨白,她竟莫名扶上了他的脸:“肖恩,你是知道什么吧?”

像是做了很大的决定般,司徒赟反问她:“你…到底想知道什么?”随即又说道:“每个人不都带着或多或少的秘密和面具生活吗?既然别人不愿意让你知道,紧追不舍就能得到答案吗?”

扶着他脸的手有些颤抖,他没有推开她。

“可那些秘密和面具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山峦,压得我不能呼吸,每到夜深时,我总是会那些秘密扰得无法入睡…”莉莉安有些痛苦,控诉道。

“痛苦?无法入睡?”司徒赟不屑地复述:“你真的觉得只有你会这样吗?”

“我不觉得,因为我知道你肯定也有什么事的。”

司徒赟变得有些痛苦不堪,只有紧逼双眼才能让自己不冲动地推开她的手。

而莉莉安突然由智者变成了蛮不讲理的“泼赖”,扶着司徒赟的肩膀摇晃:“肖恩,你回答我啊,是不是我说的那样?”

司徒赟却突然冷漠地开口:“不是。”

就在这一刻,莉莉安感觉自己仿如掉进了一团阴寒的潭水中,无力跌落其中,连挣扎地力气也没有了,浑身还冰冷的要命。

司徒赟能感受到她颤抖的身体,竟然有那么一瞬,他想把莉莉安拥入怀中,轻声地安慰她。

可关于安慰,我们其实并不能做什么,就像一个吵闹着想要吃糖果的孩子,你只需要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就好,得不到关怀,也许他们就自觉无趣地跑开了,再回来时,或许连什么是“伤痛”都不记得了,我们永远也不要去怀疑人类的自愈能力—当然也有那些“内心脆弱”的人们,最后却选择了最极端而自私的方法去治愈,这在社会常态里被人们视作“异类”。

……..

一九零一年秋季,伦敦。

爱莎还是赶在夏季结束前回来了,如果非要用“回来”去形容她的心境,似乎并不贴切,这感觉就像身为一个异国人被自己没来由地他乡认同感所厌弃,而变得惶惶不安。

曾有人问她:“伦敦是你的家吗?”

她不知道该怎么去剖析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有归属感地认同是在敷衍自己,在这座拥有二百万人口的超级都市里,想要寻找一种真正地归属感是何其难?

就如你身在其中,做着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却很难切身真正融入那些“伦敦阶层”,反而无所适从这种剧烈地落差。

纵使她在这座城市已经待满了五年。

面对那些合理的询问,她表情坦然地回答:“我的家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那些人便会更加好奇地问:“蒙特利尔也像伦敦这样繁华吗?”

她的回答当然是:“不…。”

泰晤士河流经的地方皆是奇迹,人们在它的身上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尤以那座辉煌于世的LondonBridge,它就像是为这座城市坚守的卫兵,傲视着一切外来的人,彷佛在说;“看,你们这群外来的人们,我们的国家是多么宏伟,我的背脊有着强劲地实力,没人可以撼动。”

伦敦就像是大英帝国的某种莫名的象征,对于外来人的接纳,对于侵略意图的明显。

爱莎有时不禁在想,选择这样的城市生活,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态?

抛却在伦敦上学的日子不计,她对这个国家的态度竟然这般泛白。

何处为家?不过是先人们一堆堆白骨堆砌而成的堡垒,后世人踏过他们祖先堆砌的森森白骨堡垒时,甚至连瞻仰都不曾有过,便自然而然地把这个地方称之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