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194.神秘电报

“我很快就会回来的,晚点再聊也不迟。”内森回答道。

玛丽莲太太似乎很是不满:“内森,尽量不要外出了,外面现在很不安全。”

“没有关系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内森很是不以为意。

“是不是要去克森士道?”玛丽莲太太又问道。

内森像是被抓住了小心思,竟破天荒有些窘迫:“您既然知道,就不要拆穿我嘛!”

玛丽莲太太仍旧未从那份神秘的电报里回过神来,忧心忡忡地提醒道:“内森,你怎么越来越不安分了?我不是要反对你和惠的来往,可是现在的时机很不好,你就不为自己想想?”

内森无奈,只得宽慰:“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您的好意我也知道的。”

“那就暂时不要出门了。”玛丽莲太太适时地提议道:“等战争结束后,你们想要去哪里都可以,我也会为你们祝福的。”

“可这跟我和惠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吗?”内森一直很不解,玛丽莲太太为何对自己表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感,甚至比自己的父母更浓烈。

玛丽莲太太见内森有些生气,于是把刚才的通话内容告诉了内森,并恳切道:“内森,希望你能留下来陪我一起等待这封电报的到来。”

这一招显然已经奏效,内森果然深思熟虑起来,随即问道:“既然是公使馆收到的,为什么不直接发到您这里?而是要通过他人转交?”

“也许是广州那边怕我们的通讯还没有恢复吧!”玛丽莲太太猜测道:“既然是广州公使馆发过来的,那么通过租界里的公使馆代收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我们的通讯没有恢复,那么公使馆的通讯也没有恢复啊!为什么还要点名交给您?您认识广州公使馆的人吗?”内森仍旧疑虑。

“认识的。”玛丽莲太太回答。

“您认识?”内森带着惊讶问道,但突然又意识到,玛丽莲太太的身份本来就高贵,能够认识所有在远东的法国公使馆也不为过,于是又补充道:“也对,您认识他们也是正常的。”

“可是我却有不正常的预感。”玛丽莲太太说道。

“什么不正常的预感?”内森问。

“虽然我认识广州公使馆的人,可是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你想想,没有任何联系的人,又怎么会如此突然地给我发电报?”玛丽莲太太回答。

“也许是有什么事情找您?而且对方没有您的电报地址,只能通过公使馆转达。”内森分析道。

“这也很不合理啊!我并不认为广州公使馆的人会想到找我这个老太婆。”玛丽莲太太仍旧怀疑不已,但又显得那么确切。

“那我留下来陪您一起等吧!公使馆那边说什么时候会过来?”内森问道。

“应该会很快吧?”玛丽莲太太回答。

凡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总是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对于玛丽莲太太来说,这一封毫无头绪的电报带来的不光是关注,简直可以说是惊慌。

内森最终没有出门,而是陪着玛丽莲太太等待这封惊慌。

而在此时,炮火声暂时停歇了下来,两人也难得这般无所事事地享受“闲暇”,恰巧此时伍子洵几人朝客厅这边走来。

玛丽莲太太的住宅倒是跟她本人的身份有些符合,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穹窿屋顶一排半圆门洞供人出行,带着若影若现的高贵优雅气息,上下两层简直是缩小版的法国宫廷建筑,房间甚多,但人员的配比却极度不符合,伍子洵等人的到来倒是给建筑增添了一丝人气,难怪昨晚那个自卫队长昆汀会那样说。

显然是对玛丽莲太太的住所了解不少。

昨晚到时已是深夜,众人甚至没有过多留意到建筑的华美,当白日驻足不需要细心观察也能从中感叹无比,若是抛开地理位置不谈,单单从这座建筑的风格来评价,也许会有种错觉自己是不是到达了世界另一头的欧洲。

队伍里也许只有霍斯特会讲法文,但他也没有去过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这些华美的欧洲建筑也只是在书籍里见过,不免也发出了惊叹:“真是有种恍如身处他国的错觉。”

“美国不是也有吗?”彼得虽然满口地毫不在意,可表情却也出卖了他。

锦秋也难得好奇问彼得:“美国的建筑难到没有受到欧洲建筑的影响?你们国家不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吗?尤其是受早期的英国、法国影响。”

其实锦秋真的只是一句无心的好奇话,但听在彼得的耳朵里却带着些嘲讽地意味,于是不满答道:“美国曾经确实是一个殖民国家,也受到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不否认尤其是一些欧洲国家。”

“那你就是在抱怨?”霜降也接话道:“虽然我们的国家没有这样的建筑风格,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我觉得我家的庭院也很华美。”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属性,没有任何可以比较的。”霍斯特说道。

“也对。”霜降接话道。

几人在门廊下议论了半晌,倒是忘了去跟玛丽莲太太问好,还是伍子洵提醒道:“不要在别人的家里议论这些了,我们先去跟主人打招呼吧!”

众人连连点头复议,浩浩****的一队人朝客厅的方向走去。果然,原本“死气沉沉”的建筑里多了这么多年轻有活力的人,就连院子里的植物也多了些朝气。

时间倒退回一天前的广州。

法国公使馆里来了一位常客,他像往常一样跟公使秘书闲聊了些家常,顺带又捐助了一些银两。这是每次来公使馆必行的举动,想要和外国人做生意,那么有很多东西就必须去做。

但今日来公使馆却多了另外一个请求。

这人正是伍子洵和伍锦秋的父亲—广州富商伍青山。

他央求公使秘书给自己发一份电报到天津,可却不知如何找到那位收电报人的地址,公使秘书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既然是法国人,那干脆把电报发到天津的法国公使馆去,那边一定能找到这位收电报人的地址,伍青山一寻思,也觉得合理,便把电报发到了法国公使馆。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点,此时的天津电报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他们的电报迟了一些才到了法国公使馆,当天津这边收到这封电报时,已经是午夜时分。

公使秘书很疑惑伍青山为何会知道那位玛丽莲太太,便好奇地问:“思同为何会知晓这位法国太太的?你在天津也有产业?”

伍青山笑笑随意地作答:“不曾在天津有过产业,但却识得一个旧友,是这位旧友提及到了这位法国太太的。”

“找她为何事?”公使秘书又问。

“秘使先生可还记得我曾经言及的一双儿女?他们现在已经在天津,也许那位法国太太能够知道些什么吧?”伍青山回答道。

公使秘书惊讶:“思同为何会知道他们已经在天津了?还跟玛丽莲太太有关系?”

“抱歉具体情况不能向您表明,但却是事实。”伍青山回答。

“那为何不直接让孩子们回来?现在的天津可不是很安全。”公使秘书关切道:“他们还年轻,没有办法去权衡轻重,你作为父亲就更应该循循教导啊!”

可伍青山只得无奈道:“孩子们有自己的思量,我作为父亲却也是理解的。”

“所以思同才不能被人取代啊!有几个如你这般思想开明之人?怕是放眼整个广州城,也是少之又少的存在,所以我才愿意跟你这样的人交朋友。”公使秘书似乎很是骄傲为伍青山这个朋友。

“秘使先生过誉了,思同不过是区区一介商人而已!当不起秘使先生的这般夸奖。”也许公使秘书说的没有错,伍青山确实有一些异于常人的思想开明,却也只是表象而已,也许在他的内心里也藏着传统和世俗。

“思同不必客气,既然电报已经发出,我们就等待对方的应答吧!”公使秘书突然安慰道:“两个孩子已经到了天津,还跟玛丽莲太太有联系,那就说明没什么大碍,而且这位玛丽莲太太我也是有耳闻的,是位优雅有背景的太太。”

“那就多谢秘使先生的宽慰,思同自当感激不尽。”对于一个能在广州商界保有如此地位的人来讲,除了渊源的家世背景,更离不开自身的聪慧,也许从很早开始,伍青山便懂得了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