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184.记者侦探

一九零二年夏季,奥尔巴尼。

距离彼得父母遇害刚刚过去不久,可却感觉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当两人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彼得全程守在父母身边,看着他们的身体慢慢变凉而毫无办法,所有的悲痛都化成了无声的沉默,也许没有什么事比这更糟糕的事了。

当两个哥哥赶到医院时,父母的身体已经凉透。

可事件的后续还没有真正完结,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调查过程,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起很明显的蓄意谋杀案件,为此奥尔巴尼州立警察局将尸体送进了尸检部门,并将案发现场封锁了起来。

但更让人疑惑的是,威尔逊夫妇为人和善,跟邻居之间的相处都极为融洽,至少在表面上来看,没有谁有作案动机,警局在现场发现了一把直径两英寸的刀和一块怀表,均沾满血迹,还有走廊里留下的那只皮鞋。

一切都来得让人莫名其妙,彼得和霍斯特也作为第一现场见证者,被警局调查部门数次查问,可两人赶到犯罪现场时,凶手已经不知去向,更让警局无奈的是,现场被人为破坏严重,几乎无法再去用鞋迹辨认凶手,一时之间,整个调查陷入了停顿。

任谁都不会想到,凶手为何会如此残忍的杀害两个无辜的中年人?

这一离奇和悲痛的消息被刊登上了当地的报纸里,引起了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势头,整个舒爽惬意的夏季里,奥尔巴尼的居民们无故陷入了某种恐慌里。

一些报刊记者开始把事件拿来作为解读案例,结果却两极化。

有人开始抨击,说这帮记者是毫无人性的小丑,只会把别人的悲痛拿来议论,完全没有考虑到死者家属的感受,是彻彻底底的小人。有人也开始分析其中的缘由,为什么一对和善的夫妇会无故遭到杀害?凶手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在没有将凶手抓获之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做好防范?

有人站在理性的角落去分析问题,有人却盲目的听信谣言,制造不必要的社会恐慌,而作为被害者的家属们又是怎么去面对的呢?

就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彼得收到了来自纽约的一通电话,是他的责任编辑安格斯先生打来的,电话里先是对彼得进行了安慰,后又问他:“打算怎么做?”

彼得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只得老实地回答:“不知道。”

安格斯作为一位资深的记者,对彼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彼得,你是一个记者,应该去把真相找出来,然后让民众安定。你父母的死我很抱歉,但我希望你能够尽快走出伤痛,将凶手大白于天下,警局不能做到的,你必须自己去做的。”言语里的意思就好像是让彼得自己去调查,警局的办事效率或者是结果不一定会让人满意,果然是报道过大新闻的大记者。

彼得问:“安格斯先生,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安格斯在电话里惆然:“不是我让你怎么做?而是我在问你,彼得,你想为父母找到凶手吗?你想让真相大白于世吗?”

彼得未作犹豫:“当然想。”

“很好,把你刚进报社时对我宣誓过的话再重复一遍。”安格斯说道。

彼得回答:“做最值得的事,印刷所有值得被印刷的新闻。”

“那你觉得让杀害你父母的凶手登上我们的封面怎么样?让这个疯子进一辈子的监狱。”安格斯诱导道:“这就是你作为记者身份该去做的事,我会让霍斯特帮助你,有任何问题记得告诉我,你们最近一段时间就在奥尔巴尼调查吧!”

何尝不能感受安格斯先生的善意呢?彼得进入这一行业有一半是因为遇到了这位良师益友,虽然最初是因为报社创立者,他的校友雷蒙德先生,可当真正进入报社时,却被安格斯先生的职业素养和为人所打动,他是一位真正的行业楷模。

只听安格斯先生继续说道:“彼得,希望你能尽快找到杀害你父母的凶手。”

“谢谢您,安格斯先生。”彼得由衷地感谢道。

“拜托,彼得,不要这么煽情,现在还不是时候。”安格斯说道:“你的家人都还好吧?”

一说到家人,彼得便沉默了片刻,电话那头的安格斯也耐心的等待着,随后听他说道:“万幸的是,我的奶奶正巧在莫莉阿姨在做客,海瑟和埃里克斯也在公司里。”

“彼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安格斯安慰道:“照顾好自己,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会的。”彼得回答。

…….

奥尔巴尼河间大道的威尔逊夫妇遇害一案,在整个纽约州的主流报刊上迅速被刊登,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当一页页带着个人主观意识的新闻被传到大街小巷时,这起案件已经过了五天。

许多人涌上了街道,为这对可怜的夫妇和他们的家人获得真相而抗议,州警察局的办公楼前围满了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他们无非是想要警局尽快破获案件,让活在担惊受怕里的人们能够尽快恢复平静,他们的要求完全符合常理;我们只是想在家安安全全地待着,而不会被突然闯入家中的凶手要了性命,公共治安的管理如何让居民们放心?这是你们警局应该做的。

警方把威尔逊夫妇的遇害初定为入室蓄意谋杀案。

可所有的线索都让这一判断站不住脚,而所有的证据也并不能为警方提供任何实质的帮助,那把直径两英寸的刀上除了血迹之外,连出处都无法寻觅,整个奥尔巴尼甚至是纽约州都没有这样的刀具售卖,还有那块怀表,典型的瑞士生产,可得到的结果也跟那把刀具一样,根本无法找到销售商,这让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那只皮鞋上。

典型的男士鞋款,皮鞋的材质却不是皮革,但也无法辨认是什么材质,鞋码大概在8码,这是一只不符合西方人脚长的鞋,只有这一点可以让警局确定地判断,这个人的个子不会很高。

当警方将这一消息公平出来时,一些舆论又开始乱指,西方人普遍的脚长都在9码以上,只有那些矮小的东方人才拥有这样的短脚,舆论本身就带着极强的攻击性和指向,这让社会再度把憎恨的目光投向了东方人群中,而东方人群中,华人的形象最为糟糕。

远在西海岸的排华风波还没有停止,东海岸的人们就起了争议。

一直以来,东海岸的人们对于华人的排挤远没有西海岸来得那么强烈,可总有那么一些带着反社会情绪的极端主义会善于煽风点火,一时间,生活在纽约州的一些华人感觉到了莫名的氛围,一些华人社区不得不更加紧张地生活着。

好在奥尔巴尼地区的华人数量很少,并没有受到恶意的攻击。

当然,少也不代表没有。

就在过去的短短五天里,费尔曼教授家的电话机响起过无数次,其中也有从蒙特利尔打来的费尔曼教授本人,威尔逊夫妇的新闻飘过了整个纽英伦地区1,甚至飘到了接壤的加拿大地区,费尔曼很是担心伍子洵的安危。—-解释1美国东北部地区,又称新英格兰,里面包括了好几个州,感兴趣可自行查阅详情。

伍子洵这几日都很少外出,若是需要外出也是短短的时间,对于这起轰动不已的案件竟然还需要远在蒙特利尔的费尔曼提醒,这也是怪异无比的事。

费尔曼在电话里语气并不慌乱,反而是问起了伍子洵近几日的状况,甚至还开起了玩笑:“我们走的这几天有没有想我们啊?”

伍子洵是个内敛的男孩,这一年多以来一直无法适应费尔曼的说话方式,每次遇到总会无比害羞和尴尬,所以一般情况下,费尔曼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语,可今日没来由地询问,却也让伍子洵觉得亲切,尤其是在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时,于是他也第一次回答:“挺想的。”

电话里的费尔曼异常惊奇,佯装生气纠正道:“子洵,你变了。”可还没等伍子洵问“哪里变了”时,电话传出了一阵笑声:“变得可爱了。”

伍子洵瞬时脸红,幸好没人在身边,于是强装镇定问道:“教授,你们在蒙特利尔过的还好吗?”

“一切都很好,只是有些担心你。”是朗森太太抢过了电话说道:“子洵,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找打电话给我们,你知道我们是真的关心你。”

伍子洵感激地回答:“谢谢您,阿曼萨教授。”

“哦!拜托,子洵,不要这样对我说话,这会让我更加想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最近尽量不要出门了,我们会让盖伊他们定期给你送些蔬菜水果来的。”隔着远远的距离,伍子洵似乎也能感受到了朗森太太的善意。

对于朗森夫妇的善意,除了一直感谢,伍子洵也找不出其他的方式去表达。

而就在三人结束通话后不久,电话机再次响起,这一次是朗森太太嘴里说的盖伊,也是伍子洵的同窗好友之一。

只听他说道:“子洵,你还好吧?下午我和道森会过来给你送些吃的,你就不要外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