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黑龙江那边的家(7)

黑龙江那边父亲陈万全的家,白面膜是永远吃不完的。

烧柴也很多,山上的树木有得是,随便砍一两棵就够了。

山里的物产也很丰富。有很多草药,这些父亲都是采过的,也都卖过不少钱。

因为母亲有一个叔叔,在长春市药品检验所工作,是老牌儿大学生,给过父亲一本《药典》。

这本书我后来也见过,和老的新华社词典一般大小。

里面有文字也有插图儿,很清楚,也蛮好看。但是我看到的时候封皮已经没有了。

山里面也有很多野菜,比如蕨菜、黄花菜啥的。

在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

但是现在,听原来的屯邻说,早就被采光了。

现如今纯野生的蕨菜,随便都要几万块钱一吨了。

蘑菇、木耳啥的也很多。但父亲最喜欢采的还是猴头儿菇。

这种蘑菇的外形很奇特,很像猴子的脑袋,这也是它的名字的由来。

野生猴头菇主要都长在高高的树上,而且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

如果在这边树上发现一颗,那么另外一边的树上一般也会有一颗,很少会有例外发生。

而且这种猴头菇也很好吃,个头儿也很大,比普通的圆白菜还要大很多,随便一颗就有一两斤重。

再弄块狍子肉一炖,用父亲的话讲,那真叫一个美啊!

但给父亲印象最深的却是山沟里的林蛙。

冬天的时候,去找一个山沟。随便一个就可以,既不需要太深也不需要太大。

把上面的雪扒开,再把冰层敲开,然后随便用网一捞,就能捞满满一桶。

这种东西在那个年代根本不值钱,但是现在,随便一小盒林蛙油都几百上千甚至几万块了,而那里的林蛙也早就被捕捉干净了。

林蛙这东西,我小时候在向阳屯儿南面的河里也见过,村西南的“西树地”里也见过,但现在都没有了。

西树地是向阳屯西边的一片人工林地,*时期的产物。

陈路凡小时候经常去那里面放牛,下雨天也很喜欢到里面去捡蘑菇,是陈路凡童年时代少数的几个乐趣之一。

不过,山里面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都已经七十年代后期了,那里的人还不晓得打水井吃水呢,全都是到河里去挑水回来吃。

但是到冬天河里的水是会结冰的,然后父亲就得去山上挖雪吃了。

找最干净的雪装到桶里,化成水以后再吃。一般一桶雪能融化成大约五分之一桶水。

但无论如何,那一边的日子,在1950-1980年间,都要比吉林向阳屯这边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