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兰战役——装甲兵闪电战的经典,二战的揭幕战(1/3)

冷兵器在军队的主战武器中消失了,大量新式武器走上战争舞台。飞机、坦克、大炮、军舰的全面使用,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军队向技术化靠拢,兵力数量成为军事实力中较为次要的一维。各国的武器发明和制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战役的胜负,但战争的胜负则由国家的科技文明程度和国土资源决定。

波兰战役,亦可叫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1919年签定的《凡尔赛条约》,前德意志帝国的波森和西普鲁士被割让给新建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这个决定给与波兰一个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亦称为“波兰走廊”。为了它东面的边境,新波兰成立后与苏俄爆发战争。因为俄罗斯当时国内也爆发内战,列宁政府没有资源抵抗波兰,所以在1921年3月18日,两国结束战争,在拉脱维亚签定《里加条约》。可是这个条约的领土和解对苏俄不利。共产党在俄罗斯内战获胜后渴望一个可以废除《里加条约》的机会。

由希特勒带领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建立独裁政权。希特勒本来对波兰采用了柔软政策,在1934年跟华沙签定10年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从希特勒在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位于德国东面的波兰受到关注。地理上,“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分开。德国先采用外交压力途径,要求把但泽自由市合并,和在波兰走廊建造一条治外法权的公路来连接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希特勒亦准备了用武力解决“波兰问题”的计划,而在1939年4月准备好“白色方案”(Fall Weiss)。

波兰政府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和在1939年3月30日得到英法的承诺,保卫波兰的国家主权。但是英法没有对波兰领土完整作出任何承诺。希特勒和他的亲信认为英法不会为波兰向德国开战,而在1939年4月28日终止波德互不侵犯条约。

因为波兰对它的保安开始关注,法国和波兰在1939年5月签定一个协议,法国承诺会在波兰侵入后15日内加入战争,援助波兰。英国和波兰在1939年8月25日签定成为军事盟友的条约。

由于德国需要苏联不会成为德国的敌人的保证以及西方对苏联的敌视,两国外长在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秘密地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个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将允许苏联收复寇松线以西的波兰所占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国家。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著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

”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以赖歇瑙的第10军团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军团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博克的北方集团军以克鲁格的第4军团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库勒的第3军团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军团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军团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

9月6日,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至9月7日,伦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军团,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军团的前锋霍普勒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军团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军团并重创“莫德林”军团,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9月8日,北方集团军所属库勒的第3军团和克鲁格的第4军团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方集团军所属赖歇瑙的第10军团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

特—李托夫斯克,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方集团军右翼李斯特的第14军团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军团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利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方集团军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周边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军团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军团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尔要塞投降。至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失踪3400人。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此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波军首脑)的思想落后了80年。”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性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

波兰军被打败后,原波兰领土被分割给德国、苏联、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国将波兰走廊和但泽加入版图,而将波兰南部成立“普通政府”。波兰在二战中死去6百万人(大约当时波兰人口的20%),当中包括3百万犹太裔波兰人(大约波兰犹太人口的99%)。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