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技术突破

华夏的大型粒子对撞机管道周长是LHC的10倍,可以把质子群或者电子群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99%,粒子撞击标靶时,可以模拟宇宙大爆炸初期万亿分之一秒时的能量状态。在这样的能量撞击下,原本短命的、隐匿的各种鬼魅般的夸克将会露脸,即使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也会在感应屏上留下痕迹,华夏现在要分析的就是这些鬼魅留下的特征谱线。

华夏把这些形形*的粒子辐射痕迹进行统计归类,一类是数量罕见的特征谱线,这些出现几率非常小的粒子辐射痕迹可能包含有未知的新发现,现在显然不是处理这些新粒子的时候,因为这个和超距通讯关系不大。不过这些辐射特性或许会成为更加高深科技的研究基础,所以华夏把它们保存起来,等解决了眼前急迫的三项任务之后再研究。

另一类是辐射特征相似的痕迹,这些一般是常见粒子发出的。在这些相似的轨迹中,华夏要着重筛选某一次撞击所产生的具有某种关联性的痕迹,这些关联度高的痕迹很可能是某些具有纠缠态的粒子发出的。

回归号上的巨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即使被生产建设等日常事务占据了一半计算力,对于处理这些数量繁杂的撞击数据,要不了半天时间,结果出来了。

华夏发现,每次撞击,总有一些光子与另外一些光子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也就是说这些光子很可能存在量子纠缠现象。

光子是中性粒子,几乎没有质量,高能撞击下的光子会产生纠缠效应,那么常态下的光子呢?如果能使常态下的光子也产生纠缠效应,那么控制这些光子就可以实现瞬时信息传递。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其实就是时间的差距,为了实现常态下光子纠缠操控,华夏花掉了50年时间,经过50年的努力华夏终于实现了16对处于纠缠态光子的控制。

16对量子纠缠就是16位信息传输端口,对于传输操控数以千万计的任务,这个端口显然信号太拥挤了,但是随着量子纠缠光子数量的增加,操控难度是呈级数增加的。再一个50年里,华夏终于实现了32位纠缠控制。

32位数据端口,对于华夏目前规模的通信只能说是凑和着用,所以在制造量子通讯器的同时,华夏一直没有放弃升级端口宽度的努力。华夏希望在陌生者舰队到来之前能实现64位通信宽度,那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信自由。

100年就这样在研究与实践中度过,灰卫要塞恢复建设早已经圆满完成,华夏还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20%的武备,要对付实力差不多的敌人可谓是固若金汤。不过,陌生者舰队可是至少三阶文明,到时候能发挥多大作用,就很难说了。

这个时候,电浆防护罩工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其实这项工艺的关键是磁场形态控制,其它诸如电离,加热等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为了避免飞船自身受到电浆高温的影响,飞船的这层电浆外衣必须做得很宽敞,也就是防护罩内部必须有很大的空间,否者电浆内壁距离船体太近,高温会对自身飞船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经过计算和实验,船体和电浆内壁的空间距离被定位在500米以上。也就是说,回归号防护罩开启时,长宽高将是常态的10倍。

体积大一些倒不碍事,反正太空里空旷得很,你就是增大100倍也没事,关键是还有另外一个难题,那就是防护罩是防别人的,要是连自己的炮弹也发射不出了,那就不是防护罩,而是裹尸布了。

为了解决自己飞船发射炮弹时,不被防护罩屏蔽掉的难题,华夏设计了具备漏洞功能的环形磁场。这些漏洞就像阀门一样,通过电脑实现和武器的联动。当某个武器要发射时,它的出口处磁场就会自动出现漏洞,当炮弹飞出防护罩后,这个漏洞就会自动补上,就像一个可以开闭的阀门一样。

第一台安装上防护罩的飞船是回归20号,华夏可不想把上面有“地球村”的回归1号拿来做试验品,毕竟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华夏打算先试试防护罩的实战效果。

开启了防护罩的回归20号飞船就像一只1092米长横放的橘红色气球飞行在星光下一样,它的四面八方是共计200台初级战斗型机器人的炮口。

首先是动能子弹攻击。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橘红色的护罩表面,激起了一缕缕的青烟,合金子弹被蒸发了。

接下来是核弹攻击。弹头划着尾迹冲向飞船,但是在接近橘红色光雾的那一刻,立刻被提前结束了破坏力。由于华夏设置的护罩温度只有15万摄氏度,核弹封装被融化在了火焰里,有些设置了自动引爆功能的核弹则提前爆炸,但辐射经过500米距离的衰减,造成的伤害已经在飞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个防护罩是华夏情急之下逆向思维出来的,至于到了战场上到底有没有效用也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是,华夏相信有“衣服”总比**好,虽然这件“衣服”对于实战来说可能并不厚实。

到了现在,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100年,除了超距通讯,其它两项基本搞定。

自从华夏实现了32位量子纠缠通讯端口的操控后,就已经开始超距通讯的实践了。当然现在的实践还只是短距离的,一般在1万公里以内试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工艺的娴熟,华夏慢慢加大了距离,又一个50年后,距离已经增加到了10万公里。

现在已经整整150年过去了,不知道陌生者舰队到哪了?其实在繁忙的研究之于,华夏还是会抽出时间观察敌舰的情况的,这种例行观测一般会每周进行一次。

这次也不例外,华夏还是和往次一样随意地瞄上几眼,然后把数据记录在计算机里。那些斑点都是在按着5000公里每秒的速度等比例增大,但是这次当华夏看到它们时,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怎么一周不见,那些斑点增大得这么明显?华夏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