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

147.为什么说“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既是对党的干部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党的干部的严格要求。

党的干部在整个党的事业中居于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政治路线需要通过广大干部创造性的工作去贯彻执行。党的干部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岗位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领导骨干。他们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工作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面貌,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各级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和联系,主要是通过干部来实现的。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既有政治远见和工作能力,又富有牺牲精神的干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奋斗精神,把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巴黎公社时期,为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采取了许多措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公社采取的正确方法,可以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的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防止所有的公职人员去追求升官发财。后来,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就是要防止这些人变成官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这种性质决定党的干部必须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广大干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应该是人民的公仆。

148.为什么“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是我们党选拔干部的根本原则。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要求党的干部既有好的品德又有才能。德是指政治标准,才是业务标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干部的德的要求是,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对干部的才的要求是,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与自己所领导的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懂得经济工作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具有宏观决策的才智、魄力和较强的政策水平;具有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决断能力。

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锋模范,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公仆,必须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要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关键在我们党。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我们党,人民对我们党寄予厚望。我们党只有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必须把德放在首位。德与才相比,德是前提,是第一位的,我们更注重于德。没有德,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重用有才无德的人,就会误国害民,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主要看他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和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绩。按照这个标准选拔干部,才能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要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防止和纠正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决不能让那些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149.为什么要“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章规定,党要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二大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这一方针,以后的党章都规定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革命化是干部队伍“四化”的前提,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党的干部只有坚持革命化,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的事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完成党的任务尽职尽责、不屈不挠、顽强奋斗,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如果不坚持革命化,即使一个干部的业务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不为党的事业尽心尽力,若走上错误的道路,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要把革命化列在干部队伍“四化”的首位。年轻化是对干部自然条件的要求,这是针对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党面临的任务提出的。实现年轻化,使广大干部年富力强,在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中有老、中、青,形成梯次年龄结构,保证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知识化和专业化是干部队伍“四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专业结构。我们的干部,无论是党政干部、经济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文教政法干部等,都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化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做到知识化,同时还必须努力由熟悉到精通本行业务,具有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做到专业化。

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时代的要求。只要我们按照党章的要求,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四化”就一定能够实现。

150.为什么要“重视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党章规定:“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是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

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基础性的工作。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政策水平。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培训干部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和单位,干部就能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开新局面,各项工作都搞得很好;凡是培训干部工作抓得比较差的地方和单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工作缺乏生气,成效不大。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干部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在实际中我们看到,设备和技术同样先进的企业,有的能够及时地发挥效能,劳动生产率很高,经济效益很好;有的则长期不能发挥效能,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

重视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措施。只有按照党章规定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和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精心挑选干部,严格考核干部,切实监督干部,才能真正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出来,把不胜任甚至以权谋私的干部调整下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项工作搞得好不好,关系到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健康顺利地发展。

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只有不断地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同时重视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提高,才能保持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地有一部分领导干部达到或接近任职年限,如果不抓紧选拔培养一大批年轻干部,就会出现青黄不接,造成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以保证新老干部的正常交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为优秀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舆论和社会环境。要把培养年轻干部贯穿于使用的全过程,让年轻干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健康成长。

151.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党章指出,要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至整个干部队伍建设也要靠深化改革来推动和改进。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各项改革事业正在全面推进,迫切要求干部制度改革与之相适应、相配套。如果我们不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就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造成工作被动的局面。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了干部制度改革,但改革步伐还不够快,措施还不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尚未形成,致使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相形见绌的干部难以更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难以有效克服。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

干部制度改革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始终坚持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坚持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同继承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同整体推进结合起来。干部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干部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些改革包括:进行了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干部退(离)休制度;企业和乡镇干部实行聘用制,部分党和国家机关公开考试录用干部,民主推荐、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建立了领导干部交流制度,进行了干部交流和人才流动等的改革。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了深刻阐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了具体部署。2015年7月中央颁布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

》。通过一系列的干部制度改革,真正让肯干的受激励、慢干的受鞭策、不干的受惩戒,让在位的干部有危机意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让向上的干部有奔头有干劲,更加如临如履、兢兢业业,从而形成万马奔腾的竞争局面,更好地构筑政治生态,才能切实把全体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服务改革发展上来。

152.为什么要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

党章指出,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培养和选拔女干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上的具体体现。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来说,广大妇女参与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是她们在争取自身解放进程中的主观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要求。妇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妇女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选拔更多优秀妇女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对于更好地发挥广大妇女的伟大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153.为什么要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党章指出,党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干部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党长期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做好这项工作,对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各民族的团结,实现国家稳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方针、政策,使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不断进步的决定力量。他们比较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情、民意,能够有效地开展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问题十分复杂。要妥善解决民族矛盾,保证党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领导,必须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祖国的边境,这些地区是开展睦邻友好、经贸往来工作的重要地区。党要领导边疆群众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少数民族干部,宣传、团结各民族群众,筑起坚固的防线,维护祖国的统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些特点赋予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使命,是汉族干部所难以替代的。

我们党一直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来抓。今后,不仅要继续重视培养一般少数民族干部,而且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高中级干部。只要我们有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又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时就会顺利得多。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至关重要。

154.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党章规定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4)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5)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6)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好干部,好官员,这既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话题,也是一个新鲜的时代命题。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时代任务,“好干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期“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这些基本条件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党对领导干部的总的要求,也是党培养和造就各条战线上称职的领导干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155.怎样理解党的干部必须“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这一基本条件?

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胜任工作的首要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的前提。一个共产党员缺乏马克思主义素养,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能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自觉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作,才能把握事物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才能因势利导地化解各种矛盾,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探索和总结科学的工作方法,避免工作中的形而上学和片面性。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学习的表率。要特别注意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156.怎样理解党的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一基本条件?

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是对领导干部政治方面的重要要求。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章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是很有针对性的。现在,一些干部在这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干部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信心不足,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有的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干部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有的干部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纵情声色犬马,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种种情况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全党同志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贯彻到党内生活里去。

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以及实现这种目标和任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是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政治路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全面理解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效仿。党的干部只有具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决心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的精神,不断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实绩,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57.怎样理解党的干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这一基本条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是对领导干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的要求。现在,我们面临大量开创性的新课题、前人没有说过或没有做过的课题,从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把发扬优良传统和坚持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又要创造新办法,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党章中对领导干部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要求,能够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上下功夫,克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不从实际出发,照搬照抄的思想;克服那种习惯于没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经验等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能够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以坚持真理的勇气、科学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大胆探索创新;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勇于负责,不断进行新的创业等。做到了这些,就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

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形式主义是和实事求是相对立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办实事,只做表面文章,不仅对党的事业不利,还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同时也背离了党的干部应有的职业道德。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切忌说大话,说套话,说假话和官僚主义,做表面文章。要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158.怎样理解党的干部必须“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这一基本条件?

这是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的基本要

求。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就担当不起领导的责任。

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是党性的基本要求,是党的事业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有了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就会以饱满的革命热情、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和大胆创新的开拓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开拓本单位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哪一个层次和岗位上,都要善于出主意、用干部,学习和掌握各种相关的知识,精通和熟悉本行业务。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积极投入到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不断探索、总结、积累实践经验,不断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因此,每一个干部都要有紧迫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

159.怎样理解党的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这一基本条件?

依法办事和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对领导干部工作方式和自律方面的要求。强调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一方面可以促使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按照法律规范来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地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领导干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好地运用法律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团结和教育群众、引导和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是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党员领导干部为全党作表率,全党为全社会作表率,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自觉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2015年10月,中央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以党章作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着廉洁自律,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己的职权,模范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强化公仆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勇于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作斗争。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争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只有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现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担负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当干部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的幸福富裕,而绝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为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精神境界对待群众的利益。

160.怎样理解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这一基本条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要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员领导干部就要自觉地坚持和带头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干部要有民主作风,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来自基层和实践的丰富经验。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坚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包括反对意见,自觉坚持重大问题由集体民主讨论决定,坚决克服“家长制”“一言堂”等封建主义恶习。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和保护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

党的干部要有全局观念,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做到令行禁止。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把顾全大局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自觉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地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中来考虑,做到立足本地,放眼全国,这对于保证全党协调一致地搞好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要创造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要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做到同志之间真诚相待,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领导班子内部,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同心同德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以宽阔无私的胸怀,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志之间的意见分歧,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要坦诚相见,沟通思想,求同存异;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缺点和错误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达到在正确原则基础上的团结。

161.为什么“党员干部要善于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

党章规定:“党员干部要善于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尊重他们,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贯政策,也是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要求。

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但是,要完成这一宏伟的任务,并不是也不可能所有的组织领导工作都由共产党人去做,必须团结尽可能多的党外干部共同奋斗,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党外干部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有相当多的同志政治业务素质较高,在实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不仅使我们同党外干部合作具有必要性,而且提供了可能性,是我们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实践证明,优秀人才和干部,不仅党内有,党外也有。我们必须善于团结党外干部共同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党员干部首先应当树立尊重党外干部、和党外干部友好合作的意识,彻底克服高人一等的不正确思想。其次,要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对待党外干部,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诚心诚意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不足,要与他们密切配合,紧密团结。切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党外干部。

162.为什么“党的各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推荐有真才实学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工作”?

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推荐有真才实学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工作,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有关领导职务,特别是担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职务,是我国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着空前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十分重视发现和举荐有真才实学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工作,加强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党外干部中,人才济济,有相当多的同志政治业务素质较高,德才条件好。因此,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优势,促进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外干部,把举荐任用有真才实学的党外干部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培养党外干部,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作用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党的各级组织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培养规划,在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的前提下,对那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有较高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的人,适时地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选拔党外干部既要坚持标准,不降格以求,又要从实际出发,不求全责备。对党外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要充分信任,大胆放手使用,应当充分信任和热情支持党外领导干部,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163.为什么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职务都不是终身的?

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党章这样规定,有利于新老干部的正常交替,不断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使干部队伍不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特别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过去,我们党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现象,容易使一些干部减弱甚至丧失革命斗志,缺乏进取心。干好干坏、能干不能干,都能终身当“官”,这就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党章中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并在实际工作中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干部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对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事业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64.为什么规定“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

党章规定:“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实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是党和国家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对于干部队伍有序新老交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保障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规定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人都有成长和衰老的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年龄和健康状况难以适应繁重工作要求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自然的。同时,如果许多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退不下来,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就不能及时地得到提拔,就会阻碍新老干部的正常交替,造成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状况。因此,实行干部的退、离休制度,不仅是保证干部队伍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适应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党的干部队伍不断增添新生力量,保持旺盛的生机,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