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斗在五四的文人们

五四时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大时代,文化极其繁盛,大师辈出。当时的文人们不仅追求学术的进步,更热衷于社会的改造和民族的自强,并试图以不屈的文人风骨完成国人精神上的革新。这是“五四”那一代文人的群体选择。这些五四文人中,不少都沐浴过欧风美雨,饱受西方文明的滋润,同时对自己苦难的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他们大部分走的是学术之路,但他们没有枯守书斋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民族的“道义”……

“总司令”陈独秀

五四运动的领袖是谁?是一位还是几位?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毛泽东在1942年和1945年先后两次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879年,陈独秀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市,即今天的安庆市。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陈独秀3岁丧父,6岁开始随祖父习读四书五经。他童年聪明伶俐,却讨厌八股文,贪恋玩耍,不肯用功读书。

据说,小时候的陈独秀是一个奇怪的孩子,无论挨了什么样的毒打,总是一声不哭,把严厉的祖父气得咬牙切齿几乎发狂。祖父不止一次愤怒而伤感地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祖父看人看得很准,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成为20世纪中国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为军阀势力所夺取,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鼓吹下,国内掀起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尊孔复古逆流,把中华大地搅和得乌烟瘴气。

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独秀面对着此情此景,毅然决定另辟蹊径,发动一场**涤灵魂的文化思想运动,唤醒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刊”的《新青年》杂志,并亲自撰写了发刊词《敬告青年》,决心将“德”、“赛”两位“先生”从西方带往中国,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

1917年初,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学长,住在箭杆胡同9号。《新青年》编辑部亦随之由沪迁京,驻地也在箭杆胡同9号,这里成了新文化运动中心。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又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陈独秀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主帅。

一大批进步青年都团结在陈独秀周围,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一些革命青年甚至直接与陈独秀和《新青年》联系,争取支持,并仿效《新青年》在各地建社团、办刊物,形成一股庞大的全国新文化力量。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恽代英、林育南在武汉组织“新声社”,出版《新声》杂志等。他们都以陈独秀为领袖,以《新青年》做向导。1919年3月,恽代英等致函《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

生活,是在混沌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

五四运动爆发后,作为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不仅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并且身先士卒地参与其中,甚至一度遭遇牢狱之灾。

为了声援学生运动,在与李大钊的讨论之后,陈独秀亲自起草了著名的《北京市民宣言》,并由胡适翻译成英文。在一处专为北大印制讲义的小印刷所内,两位工人忙了整整一夜,终于翻印了数千份,并将原稿和油纸烧得干干净净,不落痕迹。

陈独秀、李大钊、高一涵等人分头行动,决定将这份宣言散发至北京的热闹场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来。

1919年6月11日晚,北京新世界游艺场。

这家游乐场是广东商人仿造上海“大世界”的风格建造的。四层高的小楼内设有剧场、影院、餐馆、曲艺等娱乐休闲场所。这里昼夜开放,客流如潮,生意异常火爆。

忽然,很多客人在自己面前桌子上发现了一张醒目的传单,标题是《北京市民宣言》。不少人好奇地读了起来:

中华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下:

(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力,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

(2)免去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

(3)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

(4)北京保安队该由市民组织。

(5)市民须有绝对机会言论自由权。

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政府不顾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言,敬求内外士女谅解斯旨。

(各处接到此宣言,希即复印传布)

这篇《宣言》及时地为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引起了游客的大声喝彩。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起来。

陈独秀看到《宣言》受到欢迎,十分高兴,更加卖力地散发传单。殊不知,身穿西装、头戴文明帽的他早已经引起了便衣暗探的注意。

新世界的第三层是影剧院,聚集了很多客人。陈独秀见状,连忙和高一涵登上第四层的露天花园,伺机散发传单。

忽然,角落的阴影里窜出一名黑衣人,冲着陈独秀说:“还有传单吗?”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陈独秀不疑有他,痛快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递了过去。

黑衣人迅速地看了一眼,大喝一声:“就是这个,抓住他!”顿时有数名暗探从各处冲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将陈独秀抓住。

陈独秀这才意识到危险,奋力一扬手,剩余的传单飘飘洒洒地飞向了楼下。影剧院内顿时一片骚乱。

暗探们急忙将一件灰大褂蒙住陈独秀,押往楼下。陈独秀为了避

免高一涵等人重蹈覆辙,故意大声喊道:“众目睽睽之下,你们这些人竟然无故逮捕好人,还有公理嘛!”以此通知高一涵等人迅速撤离。

当晚12点,数百军警荷枪实弹包围了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军警们破门而入,陈独秀的家属从睡梦中惊醒,这才知道其被捕的事。随后,军警从陈家搜出《北京市民宣言》传单数百张,以及杂志、稿件、信札数十件。

后来,高一涵总结此事,说当时他们实在缺乏秘密斗争的经验。6月10日在中央公园散发传单时已经引起当局注意,因而早部署好了军警、便衣、密探。当白帽西装、风度翩翩的陈独秀来到新世界时,因其“上下楼甚频,且其衣服兜中膨满”,早已引起了密探们的注意。

不幸中的大幸是,当时京师警察厅和京师卫戍司令部都派了密探前来。因警察厅人多,争夺中,陈独秀落到了他们手里并立即被汽车押到了警察厅。如若不然,陈独秀就难保不遭身为京师卫戍司令的段芝贵的毒手。

6月13日,北京《晨报》率先披露陈独秀被捕消息,各地报纸相继展开报道,顿时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各界纷纷对北京政府发出谴责,四处活动以营救陈独秀出狱。

6月15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率先发函至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处,请予保释陈独秀。

孙中山很关心陈独秀被捕一事。他在上海约见徐世昌的代表许世英,说:“你们逮捕了陈独秀,他做了好事,国人足以相信他。你们不敢把他杀死,死了一个,就会增加五十个、一百个,你们尽管做吧!”许世英连忙说:“不该,不该,我就打电报回去。”

桐城派的古文家马通伯、姚永朴、姚永概等人联合安徽省长吕调云,也拍发电文给吴炳湘:“怀宁陈独秀好发狂言,书生结习。然其人好学深思,务乞俯念乡里后进,保全省释。”

社会各界的声援和营救,给北洋政府当局造成了巨大压力。最终,当局不得不释放了陈独秀。就这样,在度过了98天的铁窗生活之后,陈独秀出狱了。

迎接陈独秀出狱的蔡元培当众宣布:“北京大学为有仲甫而骄傲!”李大钊则献上诗作《欢迎独秀出狱》:

你今天出狱了,

我们很欢喜!

他们的强权和威力,

终究战不胜真理。

什么监狱什么死,

都不能屈服了你,

因为你拥护真理,

所以真理拥护你。

五四时期,陈独秀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几乎无人不知。其原因有三:其一,这和他主编《新青年》有关。《新青年》是“五四”反帝反封建的主要舆论阵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革命青年的向导,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其二是在他的呼喊倡导下,民主与科学成了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与运动主调,影响极其深远;其三是他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他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既深刻又尖锐,是当时的人无法比拟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