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势,“造福”一方(1/3)

微-唐顺宗时,王叔文专政。他与宦官李忠言、宫人牛昭容串通一气,形成一个小集团,宰相韦执谊等人也是这个小集团的成员。凡是与小集团亲近的人,都能得到高官美职,有时一天之内提升好几个人。只要是他们一党中的某人说某某可以做官,不出数日,此人准能得到任命。当时一班士大夫纷纷趋附,以致王叔文和他的同党家门前昼夜车马如市。要见他们的人实在太多了,有时须排队等几天。这些人没地方住,只好权且在附近的烧饼铺、酒馆过夜。这些小店铺因而大发横财,留宿一人要收千钱。王叔文一人得势,可谓“造福”一方。

宰相上朝吓出汗

微-唐宣宗上朝治理国政时,每当宰相奏事,威严的态度令人不敢仰视。奏报事情完毕后,皇上会忽然和颜悦色地说:“可以讲闲话了!”于是就问一些民间的琐碎事情,或者谈宫中游猎饮宴的事,无所不谈。大约一刻钟左右,皇上又正色地说:“你们好好做事,我时常担心你们会辜负我。如果那样,以后就不能再相见了。”皇上说完就站起来走进宫中。宰相令狐绹对别人说:“我专理政事已经十年,最得恩宠厚待,但每次到延英殿奏事时,我没有一次不是被汗水打湿了衣服!”

寝殿柱上挂政绩

微-一次,唐宣宗出苑城之北游猎,遇到一位樵夫。唐宣宗问他是哪个县的人,樵夫回答:“泾阳县人。”又问:“县令是谁?”回答说:“李行言。”唐宣宗再问:“李行言在县为政情况怎么样?”樵夫回答说:“李行言性格固执,有几个强盗关押在县监狱,宦官领掌的北司禁军来县府要人。李行言就是不放人,硬是将这几个强盗全部处死了。”唐宣宗回宫后,将李行言的名字行事写在一个帖子上,挂于自己寝殿中的柱子上。冬季十月,李行言被任命为海州刺史,入朝向唐宣宗谢恩时,唐宣宗赐给他金紫衣裳,并问李行言说:“你知道为什么赐给你紫衣吗?”李行言回答说:“不知道。”唐宣宗即命左右取来挂于寝殿柱子上的帖文,给李行言看。

不知为何升迁

微-唐宣宗任命醴泉县令李君爽为怀州刺史。起初,唐宣宗于渭上游猎,看见十几位父老聚集在一个祠堂前,唐宣宗上前询问其缘故,父老们

回答说:“我们是醴泉县百姓,县令李君爽有优异的政绩,任期届满当罢官,我们到官府乞求他留任,为此而祈祷于祠堂,希望都能如我们所愿。”后来怀州刺史空缺,唐宣宗亲手写诏敕任命李君爽,宰相们对李君爽的升迁摸不着头脑。李君爽入朝向唐宣宗谢恩,唐宣宗才说清了以所得父老之言来奖

励李君爽的事。

错一字被降职

微-唐宣宗聪敏明察并且记忆力强,宫禁中当差扫地身份低贱的厮役,他也都能知道他们的姓名,并熟悉这些人的性格及特长,所以让他们干活,从不会叫错人。天下各地方官府奏告于朝廷的狱吏小卒的姓名,唐宣宗也一看便都记得。有一次,一位官员给唐宣宗上的奏文中有“渍污帛”一句,“渍”字被误写为“清”字,枢密承旨孙隐中以为唐宣宗不一定看到了这个错字,即将错字改正,然后送交中书门下政事堂,奏状经宰相府官员签署后再进入宫中,唐宣宗即发现奏状被改,大为愤怒,即加以追究,将擅自修改章奏的人处罚降职。

罢官后的表彰信

微-唐懿宗年间,皇上贬谪刘瞻为康州刺史。翰林学士承旨郑畋起草刘瞻罢官的制辞中说:“安于几亩的田宅,却并不是自己所有;退阻四方的贿赂,只怕被别人知道。”路岩对郑畋说:“侍郎是在表彰荐举刘瞻啊!”于是郑畋也获罪被贬为梧州刺史。

立“誓碑”不杀言官

微-《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登基后的第三年,秘密地刻了一方石碑,安放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面,称之为“誓碑”,用销金黄幔盖着。宋太祖留下诏命:新天子即位,拜谒太庙完了之后,必须在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陪同下,独自进入夹室之中,诵读碑文中的誓词。很长时间里,群臣近侍都不知道碑文所誓何事。靖康之难,太庙被毁,洞门大开,人们才知道其中内容。碑高七八尺,阔四尺有余,上有誓词三行:

第一行:“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第二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第三行:“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因为有了宋太祖的这块祖训碑,两宋皇帝对读书人、士大夫们都相当客气,相当优待。一如碑文中

所要求的那样,宋朝一代基本上没有杀过士大夫以及上书言事之人,也基本上没出现过残忍好杀的暴君,只有昏君。

口惠而实不至

微-宋太祖曾经面许张融升为司徒长史,可是人事命令久久未能发出。有一天张融骑着一匹很瘦的马,被太祖看到,太祖就问说:“爱卿的马怎么这样瘦?你给它多少粮食吃?”张融答:“每天一石粮食。”皇上说:“每天吃一石粮食会这样瘦吗?”张融说:“我答应给它一石,可是却没有照着去做。”第二天,升官的命令就颁下来了。

宋朝第一任名副其实的宰相

微-赵普是宋代第一任名副其实的宰相,但他这个宰相及其许多权力却是他自己厚着脸皮向宋太祖要来的。刚刚拜相时,赵普和宋太祖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赵普说:“中书省没有宰相来拟定和签署最高行政

命令,怎么办?”

宋太祖说:“你只管拟定诏书命令,我为你签署批示怎么样?”

赵普说:“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非帝王之事。”

赵匡胤想废除宰相负责拟定政府最高命令,自己负责签字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传统权力运作规则,改为宰相先出草稿,自己同意了,再交代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拟出定稿交由自己签字盖章,将最高政令的决定权从宰相手里收归皇帝。但是,赵普也是个权力欲望极盛之人,所以,才有了上面这段对话。

政治斗争犹如泼妇骂街

微-宋朝的科举制度改革后,举子们多是些寒窗苦读的贫寒子弟、白屋书生。所取士人的这种身份上的差异,对宋朝的整个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门子弟在家庭中常年耳濡目染,从政之前就早已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与政治手腕,一旦进入统治秩序,行为处事就显得相当老练。出身寒微的穷书生整日留心于应考科目,专心于诗词文赋、经籍记诵,骤然中举,步入仕途,既很少有系统的、具备传承性的个人学术修养,又对政治传统、政治手段茫然无知,行为处事自然也就显得极为生涩。和唐代有所不同,活跃在宋代政治生活一线的多是些寒门士子,而少有高门子弟。这也就使得宋代多如牛毛的政治斗争的品位极为低下,有些近乎于泼妇骂街般的互相诋毁,只是用词较市井文雅了一些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