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七市井风物(1/3)

——

饮酒令

微-唐朝的龙朔年以来,老百姓喝酒的时候作酒令说:“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子母是指杯子与盘子,连台是说盘子和杯子全都推倒。等到武后永昌中年,罗织罪名陷害人的风气兴起。有十多个宫中的警卫人员在清化坊喝酒,说起了这个酒令,被同席的人告发,十个人全都被处死。到后来,庐陵王迁移到均州,应验了母子分离。连台拗倒是预示着武则天被废,武氏家族的人被定罪流放到边远地区。

看一眼袜子一百钱

微-唐玄宗在马嵬坡不得已杀了杨贵妃后,大军继续西移,但在马嵬坡这个地方却留下了不少宝物。一位住在马嵬坡附近的老妇,曾拾得一只锦袜,当作珍奇之物收藏起来,过往客人如果想亲眼看一眼的话,就要交付一百钱,这位老妇前前后后靠这只锦袜得钱无数。老妇有一女儿名叫玉飞,也曾得到过一只雀头履。这只鞋长三寸,玉饰珍珠口。玉飞将此鞋奉为至宝,从不轻易给别人看。

“山寨”皇帝

微-《玉堂闲话》中记有这样一件事:唐朝时,懿宗皇帝常常穿上便服游逛京中寺庙。一些流氓打听到大安国寺存有上千匹江淮奏进官寄放的吴绫,便合谋设下个骗局。他们选了个面貌与唐懿宗相似者,穿上用龙脑香熏过的衣服,带上几个扮成小仆的同伙,煞有介事地逛进大安国寺。接着,便有几个预先来此的乞丐向他乞讨,他顺手给钱打发。因出手阔绰,惊动群丐,一个跟一个跑来。假皇上的钱给完了,开口问在一边看热闹的和尚:“寺院里有啥财物可借的?”和尚还没开口,装成小仆的同伙在一边忙向和尚递眼色。和尚认定这阔佬准是微服逛庙的“今上”,立即诚惶诚恐地禀报:“柜内有人寄绫千匹,唯命是从。”于是开柜取绫,全部“发”完。临走之前,小仆还大模大样地关照:“来日到朝门来找我,我带你觐见,定有重谢。”此事的结局,自然是大安国寺和尚没拍着马屁,反吃了大亏。事后得知,这是一出流氓与丐帮联合演出的好戏。

方相的侄儿

微-唐朝时,有个姓房的人很喜欢炫耀自己的门第,只要有姓房的当官,他必定说是自己的亲属。有人了解他有这个毛病,就对他说:“丰邑坊的方相(古代出殡时用纸糊的面目狰狞的开路神)是你的什么亲戚?”那姓房的人说:“是我的再从伯父。”问话的人大笑,道:“你既然是方相的侄儿,只能去做吓唬鬼的事了。”

唐朝时就有城管

微-大家可能认为“城管”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兴事物,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城管这类工作岗位。

《旧

唐书》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这里说的“监市”,其特点和职业性质与今天的城管都非常相似,“践于衙”是指属于衙门管,但是比衙门官吏的社会地位要低一些,他们的任务就是“理市治商”。其中还有较为详细的城市街道管理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古代的“府”是指行政机构所在地或地方行政长官、达官贵人的官邸,这里规定的就是离此类地点十丈之内不可以开店摆摊卖东西,而监督执行这些规定的人就是“监市”。

唐代的“快餐”

微-快餐并非现代人发明,在古代也有快餐。早在唐朝时,市场上就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时间很是紧迫,为庆贺自己的升迁,吴凑还是邀请了亲友来家中聚餐。当亲友赶到时,酒宴也已摆好。客人不解,问何以能这般迅速?吴府的人回答道:“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由此可见,这“立办”,可算是唐代的快餐。

钟情槐树为遮荫

微-在唐长安城的大街两边,广泛种植有槐树。一些广场上,更是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根本就没有房屋,人们“相与揖让,或议论槐下”。同时也给上下班增添了些许情趣。

唐德宗时,有一个名叫吴凑的京兆尹。当时官街槐树缺少了一些,施工的人就以榆树补缺。吴凑知道后就说,榆树根本配不上九衢大街的气势,立即下令让换栽槐树。等到槐树长成,绿荫罩地时,吴凑去世了,人们就指着槐树,怀念他的政绩。从这个小故事里,颇能看出唐代长安官员对槐树的珍重。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槐树坚固耐老,而且多阴凉,在盛夏酷暑之时,长安行人就会走在槐树下,躲避炎热。

胡饼妙不可言

微-在唐朝关中,尤其京师周边地区灌溉设施修建及管理大大增强,冬小麦产量迅速增加。长安城里,人们开始流行吃面食。比如胡饼,在当时就很流行。大历十二年(777年)的一天早上,尚书左仆射刘晏起来晚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又着急上朝点卯,恰巧在路上看到有卖蒸胡饼的,就买了捧着大嚼起来,边走边向同路人赞叹:“美不可言,美不可言!”还有一天清早,一个新科进士在住所的巷口买糕,这时适逢几个吏员路过,他就赶紧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并说相请不如偶遇,爽快地请几位可能会成为同事的人吃了早点。

洛阳水席与武则天

微-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多次离开长安,到外地巡察了解民情。有一次女皇来

到洛阳,设下了“水席”大宴文武群臣,无不叫绝。随后洛阳“水席”成了宫廷宴席。值得一提的是洛阳“水席”头道大菜名为“燕菜”,实不同一般,那是用大白萝卜为主料做的。为何普通萝卜能登大雅之堂呢?原来,有一年秋天,洛阳东地里长出三尺长的巨型萝卜,民间把该萝卜以“吉祥物”进献女皇。武则天非常高兴,特命厨师做菜。厨子明知萝卜平常,却又不敢违旨,便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把萝卜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多配名贵的海味山珍后做成一道羹肴送到女皇面前。武则天入口果然感到鲜美无比,风味独特。她重赏了御厨,并赐名为“假燕菜”,可与“燕窝菜”同列首席。后来人们把“假燕菜”改名为“洛阳燕菜”。时隔几百年,“洛阳燕菜”名气越来越大,还成为“水席”之首。

“老公”“老婆”的称呼源自唐朝

微-在中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相传此称呼最早便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有位名叫麦爱新的人,考中功名后嫌弃妻子年老色衰,便想另结新欢。但老妻毕竟照顾了自己大半辈子,直言休妻太过残忍。于是他写了副上联故意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给为他整理书房的老妻看。妻子看了后,提笔续写下联道:“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很是惭愧,便放弃了休妻的念头。

见丈夫回心转意,麦爱新的妻子又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亦挥笔续写道:“老婆一片婆心。”“老公”“老婆”也就这样在民间叫开了。

斗蟋之戏源于唐

微-人们何时始畜养蟋蟀以听其声,已难以稽考。今日可见之著述、可资考证者,最早者为五代人王仁裕著《开元天宝遗事》。书中有《金笼蟋蟀》条曰:“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人们在玩赏蟋蟀过程中,终于发现两尾蟋蟀(即雄性者)具有好斗的特性,于是率先在宫禁中兴起斗蟋之戏。尔后,又发展成为赌博。宋人顾文荐《负曝杂录》中说,唐天宝间,长安人斗蟋成风,“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斗蟋之风,是否即始于此呢?顾氏又说:“其来远矣。”远到何时,他却未作详说。

吃辣面

微-唐人陆畅,刚与董溪女儿结婚时,有人问他:“君身为富贵人家女婿,是不是很有乐趣呀?”陆畅答道:“富贵人家,礼法太多,奴婢有时被罚吃辣面。”现在,人们逗小孩儿玩时,常用手刮小孩儿的鼻子说“吃辣面”就源于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