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请群众监督的监考官(1/3)

微-唐咸通六年(865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第二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因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等内容,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

脸皮最厚的状元

微-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洁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只好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高锴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

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宰相子弟好当官

微-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了进士考试。由于他出身名门,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20人推举他,其中吴武陵尤其出力。结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举。依据唐朝制度,考取进士后,还要到吏部去应关试,才能得到官职。

杜牧到长安后,又赶上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杜牧应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结果被录取。杜牧制策登科后,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得益于猫儿狗子

微-卢延让考了25次进士,仍然没有

考中,总结经验是名声不够响亮,于是就写了一些和猫儿狗儿有关的诗,送给知名人士品评。卢延让的诗中写道:“狐冲官道过,狗触店门开”“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帖”“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结果这些诗句受到赞赏,卢延让因此叫响,进士也考中了。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平生投谒各位公卿,没想到竟得益于猫儿狗子也。

自己制榜文

微-陆扆进京科举,赶上唐僖宗逃亡梁洋(地名),陆扆便追到僖宗的驻地,同中书舍人郑损住在一起。宰相韦昭度很了解陆扆,陆扆希望自己快一些成为进士,好几次恳求韦昭度。韦昭度说:“现在是夏天,不是试期,并且请谁做主考呢?”陆扆就说,请郑损就合适。韦昭度答应了,让他自己去说,书帖、榜文,都由陆扆自己制定。那年六月,他被皇帝擢为进士第一,为巡官。后来他在翰林院任职,正赶上大热天,同僚跟他开玩笑,说这样的日子,很适合造榜。

千里应试

微-唐僖宗广明之乱,遍地饥荒。僖宗再次逃亡,饿殍相望。各地都不把贡士(乡举为贡士)当作一回事。唯独江西节度使钟傅跟别人不同。钟傅本来是绿林首领,归唐为节度使。他的治境比较安定,各官都能恪尽职守,是诸侯的楷模。钟傅孜孜以求,努力荐贤,即使治下白丁,只要片纸只字,要求举荐,他都能以礼接待。乡考(地方考试)时,给学子们提供优越的食宿,比安定的时代还好。30年一贯坚持,当时学子们请朝中的大官们介绍,不远千里到钟傅那里去参试,希望得到钟傅的首荐,每年都有好多人。

考进士要拼身体

微-宋朝科举取士,科举录取的人数一次比一次多,从宋初的几十人到宋太宗时的二百多人。到宋末,一次录取进士就达六七百人。进士及第就授予官职。宋开宝二年还规定,凡举人参加过15场科举考试而未及第者,一律特赐“本科出身”。真宗时,又把标准降低了,应试5场而未及第者即可获得这样的

称号。所以,只要你身体好,有耐心,都可成为进士。

最自信的状元

微-宋太宗元年(976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数第一。

身份最高的状元

微-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1118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因此可以说赵楷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年龄最大的状元

微-据《遁斋闲览》记载:北宋年间,有位儒生名叫梁灏,年轻时屡次进京应考,俱是名落孙山。但他心不灰,意不冷,每届春闱总前往参加应试,落榜后继续发奋苦读。天道终于酬勤,梁灏在82岁那年金榜题名,喜中状元。他在上皇帝的谢表中,经过精心的构思,写了一副精巧的对联。联云:白首穷尽,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联中的太公、伏生,皆为古代名臣。这副对联写出

了梁灏耄耋之年中状元时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老儒不服老的精神,风趣地自诩比传授《尚书》时的伏生还要年轻8岁,此当年辅佐周文王的姜子牙也只不过大那么两岁,其扬扬得意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