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二名士风流(1/3)

——

司马相如跳槽

微-汉景帝信黄老,不喜欢作诗、写文章,司马相如郁郁不得志。梁王带着几个文人来朝见景帝,司马相如趁着这个机会跟这些文人交了朋友后辞了职,成为梁王的门客,跟那班文人住在一块儿。司马相如在梁国住了几年,生活过得十分得意。

梁王死后,喝酒、作诗的门客也就树倒猢狲散。司马相如到了临邛县投靠他的朋友王吉。王吉替他想了一个抬高身价的办法:请他住在都亭里,自己每天挺恭敬地去拜访他。开头几天,司马相如还出来接见县令,后来干脆叫随从的人出来推辞说他身子不舒服,不便相见。司马相如不出来接见县令,县令便更恭敬地每天去问病,王县令每天这么招摇过市地到都亭去拜访司马相如,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曹操差杨修三十里

微-汉代曹娥碑是一块稀世名碑。蔡邕获得灵帝准许之后,亲自刻字于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蔡邕所题八字究竟何意,百思不得其解,这八字隐语成了一个人人争猜的难解之谜。

曹操任丞相期间与主簿杨修到过曹娥碑下,见到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杨修才思敏捷,迅速破解,曹操才思不及杨修敏捷,在行了三十里之后才获得答案。在与杨修核对了各自记下的答案,发现答案相同,都是“绝妙好辞”四字之后,曹操不禁感叹:“我的才思不及你敏捷,相差三十里。”

徐稚下陈蕃之榻

微-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黄琼死后,稚前往吊唁,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徐稚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

蕃之榻”。

文人荟萃的东观

微-东汉的洛阳东观是文人向往的地方,“是时学者称东观以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东观任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校勘经书,不过,既然众多作家会集在一起,当然少不了诗文唱和之类的活动。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选送,一度多达千人。灵帝下诏,为在鸿都门就学的乐松、江览等32人图像立赞,用以激励学者。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

以我之速,易子之迟,如何

微-汉武帝喜欢读书,搜求天下遗落民间的书籍,亲自动手校对。他尤其喜欢词赋,每次出游到各地或者看到某些奇兽异物,就让司马相如写赋。他自己也喜欢写,而且速度极快,下笔辄成。他自己也写下上百篇词赋,写过后也不留意。司马相如写赋却很慢,要经过长时间的构思才能写出来。汉武帝常常叹赏他的工巧妙绝,对他说:“用我飞快的速度换你缓慢的速度如何?(以我之速,易子之迟,如何?)”司马相如说:“对于臣来说当然可以,不知陛下以为如何?”言下之意是武帝即便慢也写不出好的赋。汉武帝大笑,并不责怪。

汉继秦后,如朽木,如粪墙

微-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说,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如粪墙,虽想好好治理它,却无可奈何。法律出来,而奸恶萌生;律令颁布,而伪诈兴起。就如同用汤止沸,抱薪救火,更加没有益处。比如琴瑟不调,必要时只能解弦而更张,这样才能重新鼓琴。他意在劝武帝黜黄老、兴儒学,黜法律、兴仁义也。

无人能比虞世南

微-唐太宗皇帝有一次出行,有一个官员请示要将书籍、公文的副本装到车上带着。皇帝说:“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书。”太宗皇帝称虞世南博文多见、品质高尚、读书广博、词汇丰富、忠诚正直,一个人具备五种长处。太宗皇帝听说虞世南死了,伤心地哭着说:“宫里藏书和著书

之处,再也没有人能比得上虞世南了!”虞世南当秘书期间,在省后堂将群书中可以在今后写文章时引用的重要事物摘录编纂在一起,叫作《北堂书钞》。如今省后堂还在,《北堂书钞》也流行于世。

斗鸡文章惹祸

微-唐高宗麟德初年(664年),右相刘祥道巡视关内,王勃给他上书陈情,得到刘祥道赏识,推荐参加朝廷的考试,对策及第,授朝散郎(侍于皇帝身边的从七品官)。沛王李贤闻其名,召至府中为修撰,对他的才华特别爱重。当时宫中盛行斗鸡游戏,诸王每次斗鸡,当然都有僚属随同助兴。有一次沛王与英王李显斗鸡,互有胜负,为助兴,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这本是一篇逢场作戏的游戏文字,但此文不久传到唐高宗手里,唐高宗龙颜大怒,认为王勃是有意在挑拨诸王之间的关系,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将王勃逐出了沛王府。

宋之问有口过

微-武则天为了尽量培植自己的势力,以便伺机称帝,所以招揽了元万顷、范履冰、苗仙客等学士入宫,著书立说,参与朝政,荣耀至极。因他们出入皇宫均走北门,故称为“北门学士”。宋之问十分羡慕,千方百计想成为“北门学士”中的一员,武则天不许,为此他向武则天进《明河篇》一诗,内有“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数语,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事。武则天看诗后,对崔融说:“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所谓“口过”,就是口有毛病。原来这宋之问有齿痰口臭病,武则天以此不批准他加入“北门学士”,这已属求之太苛,而又将其难以告人的隐私公之于众,宋之问终身都引以为奇耻大辱。

我儿子怎能在他下面

微-《芝田录》说,史思明寄樱桃给他的儿子,作诗说:“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群臣告诉他说:“您写的诗确实很高妙,只是把‘一半与周贽’一句移到前面,从音韵上来说更为稳妥。”史思明大怒说:“我儿子怎么能在周至的下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