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编写清官准则(1/3)

微-刚毅是晚清的一位高官,同治、光绪年间,他先后做过

山西、江苏、广东巡抚,后进京任职,当过礼部、户部、

工部、刑部的侍郎和尚书,升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

但是这样一个朝廷重臣,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最为讽刺的是他却编写了一部相当于“清官必备手册”的

书。他编纂的书名叫《居官镜》,专讲封建统治之术和

政治道德,内含《臣道》一章和《治道》六章,分论吏、

@@刚毅户、礼、兵、刑、工之政。其中虽然也涉及某些具体的

施政措施与方法,但贯穿全书的基本内容,是从政治原

则上谈如何做一个好官、清官,讲求“存忠君、为国之

心,务立身、行道之本”,做到“公忠报国,慈祥爱民”。

该书反复强调,“居官办事,全凭公心”“居官立身,固以操守为本”。而官员最重要的操守就是要牢记“为

国、爱民之意”,尤以爱民为为国之基础。“为吏尽职,为民守分,各居其道,治理民安,则国家可以长保。故为政者,必以安民为本。定民之道,必以养民为先”,倡言官员应该做到“民之所好者,好之;民之所恶者,恶之”。

贪官被偷不敢声张

微-清代是历史上明令发放“养廉银”最多的朝代,然而,清朝也是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朝代之一。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光绪年间有一个军机大臣,老而弥贪,纳贿无度,多多益善。每够一百万,就用紫榜标识,每够一千万,就用黄榜标识,致使家中箱满箧溢。每天下朝,他都要到密室里查点一番所贪财物,每有增加,必喜出望外。一日下朝,这个军机大臣又去密室查点金银宝物,发现少了数千两,心里暗暗揣摩,此屋只有自己和一个最忠实的老仆人能进得来,别人根本不知道,于是就对老仆人产生了怀疑。经暗中调查证实,此事确实是老仆人所为,于是军机大臣大怒,要把老仆人送上衙门。老仆人说:“我跟随大人多年,大人所贪钱财我一一记在心中,如果送我上衙门,我们俩对簿公堂,大人东窗事发,肯定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这个军机大臣一听,此话非常“在理”,就再也不敢声张了。

爬都不会,就敢学走路了

微-史念祖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人。据清《南亭笔记》记载:史念祖当了广西巡抚,到任后发现正在巡抚衙门当差的某县典史就是过去他手下的一名书吏,他把那个典史从参见巡抚的官员行列中叫了出来,问道:“你不就是××吗?捐官用掉了多少银子?”那典史回答说花了七百多。史念祖笑了笑:“唔,有了两分利息了。你试着在廊下走一圈。”那典史不知巡抚大人有何意图,但也不得不从,就沿回廊当众走了一圈。想不到巡抚大人的评语是:“爬都不会,就敢学

走路了?”在场的官员哄堂大笑,那典史无地自容,狼狈逃窜。

“莫须有”和“难保无”

微-清朝文人石韫玉,江苏丹阳人,乾隆进士,当过地方按察使、布政使。张伯驹《素月楼联语》引《秋声馆词话》说:石韫玉做修撰时外放湖南任按察使,地方有一起强奸案子闹到了他那里。石韫玉了解案情后认为事无确证,便在案卷上写了“难保无”的批语。意思是说:不能保证没有,也没有根据说有。

这件事传到上面,上司认为石韫玉是书生耍笔头,于是罢了他的官。石韫玉觉得自己很冤枉,简直以莫须有罪名丢官。事后苦笑道:这“难保无”不正可对“莫须有”吗?“莫须有”,恐怕有,也许有。南宋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以“莫须有”借指无罪被冤。“难保无”则是石韫玉的独创。

长麟微服私访

微-《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三记载:浙江巡抚长麟听说仁和县令贪墨,一天晚上微服出巡,邀那县令同行,行经一家酒店,就进去歇歇,乘机问店东生意怎样。店东不知就里,说县令巧取豪夺,酒店经常亏本,并感叹道:“父母官爱财若命,小民何以聊生!”长麟和那知县喝了几杯,付了酒钱,走到店外,分手前跟知县说:“这些小民就是多事,不过我不会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的,你也别生气了。”他待知县走远了,又回到酒店求宿。到了夜半,门声大响,原来县令遣衙役来抓人了。长麟跟店东一起被缚送县衙,县令马上升堂,一见到长麟,吓得面无人色,脱下乌纱只是磕头,但也免不了罢官的命运。

一封公函两万金

微-有个为甘肃平庆泾固道台魏光焘代笔公文的师爷,在起草一件向全国各州府通缉逃兵的例行公文时,误将“奉天府”混在各州府中,而且称呼“奉天知府”,抄写的书吏也不在意。奉天(今沈阳)是清皇朝的“盛京”,和北京的“顺天府”平级,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府,必须单列在所有的地方官署之上。长官“奉天府尹”,为正三品的高官,而一般的知府只有从四品。当时的奉天府尹松林见了来文,就来函责问。魏光焘又是羞愧又是害怕,只好亲自写信,自称“门生”,百般道歉;又请京中贵人帮忙转达敬意,花了上万两银子,奉天府尹松林才没有上章弹劾。

过了一年,松林又写信给魏光焘,说是请代购十几张玄狐皮、猞猁皮。魏光焘只好再花上万两银子买了送去。当时人称之为“一封公函二万金”。

合力捐官,一起分财

微-据《清稗类钞》记载:浙江山阴人蒋渊如看到买官可以一本万利,却苦于资金短缺,就与其友唐文卿、陈柏生、王平斋、吕少川四人合计。五人集资捐了个马上就可以补任实缺的知县,并在神前歃血立盟,互道永不相背

。他们议定具体的分工办法:蒋任县令,唐为刑名师爷,陈为钱谷师爷,王为钱漕吏目,吕为转递公事的快手,如此,合五人之力,管一县事务,无论具细,悉在掌握中。得了钱则按出资比例分肥。上任之后,按议定的分工,蒋以县令之尊高坐大堂,唐、陈二人则做了幕友,王、吕两人也是在商定好的差使上干着,各无怨言。五人通力合作,上下其手,一年收入便达白银二十万两。后来朝廷考查官吏时,发现蒋渊如贪赃枉法,就革了他的乌纱,但是五人却如愿以偿,挣了个盆盈钵满。

送钱顺口溜

微-到了乾隆晚年的时候,吏治已经非常腐败了,官场上无钱不办事。王亶望在甘肃任职时,全省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千见面,二千便饭,三千射箭。”意思是说,送一千两银子给王望不过能见上一面;送两千两银子,王大人赏脸的话,有望留吃一顿便饭;送三千两银子,王大人高兴,会和送礼的人一起拉拉弓、射射箭、练练骑射,以示关系更近一层,而主导这种关系远近的砝码就是白银。

死后的谥号要用钱买

微-刘铭传是淮军名将,可以说是李鸿章麾下第一大将、清代第一任台湾巡抚,其人文韬武略,建树甚多。刘铭传死后,朝廷照例要颁封谥号,以示表彰。此事由礼部负责。于是礼部有关部门的“现管”暗示死者家属,如果肯多花万把两银子,便可以让死去的功臣名将得到一个好听些的谥号,戴上一顶“高帽子”—据说已经暂定为“庄肃公”的。可是刘家认为这顶帽子忒贵,不肯出血,因此礼部的有关领导大笔一歪,刘铭传就变成了“壮肃公”—“壮”“庄”之别,无须查字典,稍加体味一番,也就不难领悟。汉语言的微妙之处亦即在此。刘铭传一生以儒将自诩,不想死后,竟得了这样一个美谥。连追授封号这种死人的荣誉也可以做做手脚,按级论价,可见腐败的黑洞真是无处不在,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了。

“考勤”起于何时

微-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但当时所谓考勤,主要是对国家官吏而言。至于考勤表的使用,根据文献记载,当不早于清代。清初,国家官吏实行坐班制,每日办公皆在衙署。至乾隆中期,此制渐弛。《啸亭杂录》卷十记载,军机大臣和珅擅权时,曾经自立私署,“不与诸大臣同堂办事,而命诸司员传语其间”。后来,许多官吏也在家里办公,不坐班。为此,清政府在国家机构中设置“画到簿”专司考勤。画到簿为官吏考勤的重要凭据之一,与红本一起存入内阁大库,以备查验。咸丰年间,设立总理衙门,为了防止画到溜号的弊端,提高办事效率,就规定对官吏“核其勤惰”,分别给予“请奖”或者“参劾”,这便是历史上考勤与奖惩相结合的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