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西线战役准备 [ 返回 ] 手机

在地球上,北纬三十五度到45度之间,东经60度至120度之间的这块区域,七月份是个让人非常难熬的日子。这些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气候炎热,干旱的地区,阳光能够晒爆你的皮肤,蒸发掉你的水分,让你的嘴唇上起泡,后背上晒出一片盐渍。而在潮湿的地区,你就会天天出汗如雨,如同发面馒头进了笼屉,鸡蛋进了汤锅。无孔不入的湿热空气让恨不得钻进冰箱里,把冰镇啤酒从自己的鼻子一直灌到肺里去。

而在瓦罕走廊这个地方,还要加上能把人晒出皮肤癌的紫外线。这里的公路刚刚完成扩建,而且最近一滴雨都没下,整个路面上被加热的空气让光线发生轻微的扭曲,透过去看人能看出哈哈镜的效果。

在这条公路上,一长串的重型卡车正从中国向阿富汗行进。在这几个月,这种情景几乎每天都有,这些红的,蓝的,绿的,黑的,由中国重汽,陕汽,北奔,解放等各个重型车辆厂生产的大拖头们,一个个拉着巨大的货柜,高帮的货箱,要不就是水泥罐和油罐,气罐,带着滚滚的黄土奔驰在这条公路上。把基础建设用的各种物料,源源不断的运进阿富汗各个工地上。

今天这趟车队上,大部分是平板车,也有不少的集装箱车,高帮车反而最少。平常露天拉的平板车今天都罩着帆布,鼓鼓囊囊的也不知是什么,还有一些没有罩着帆布的,拉的全是大型构件,还有挖掘机,推土机什么的。集装箱车拉的似乎还是冷藏集装箱,这些刷着中远洋或者中船的大红箱子外面都有空调主机。油罐车上刷着大大的“爆”字,正不停的按着喇叭,催促前面的人快走。

龙强生光着膀子,脖子上挂着狗牌,一脸不爽的看着前面慢慢爬行的车流。车速快不起来,这个大拖头里就没有风吹进来。太阳晒透了卡车的顶棚,把整个驾驶室弄的像个烤箱。?? 太阳的距离113

在到装甲十二师报道以后,他被晋升为上尉,成为了第十二装甲师师直属威力搜索营的一名连长。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唯一一支重装甲突击力量,21集团军在部队建设上从来没有松懈过。自从新疆成为亚洲世界岛的中心以后,第二十一集团军的地位更是被大大加强。集团军几乎独自担任着威慑整个中亚地区,必要时候向中东地区挺进的任务。

作为装甲核心,其第十二装甲师更是超编部队,在欧亚大铁路开通后几乎超过了大名鼎鼎的第六装甲师。在总前委命令下向瓦罕走廊开进的时候,全师拥有三个装甲团,六个直属营,两个炮兵团,一个无人机中队,一个侦察直升机中队的庞大编制。而龙强生,就被任命为师直属威力搜索营的7连的连长。

既然是威力搜索营,那么肯定是走在前面的部队。作为营部的装甲力量核心,7连是唯一一个全部装备坦克的连,其他的四个连基本上以履带式装甲侦查车,轮式侦察车,履带式步兵战车和各种辅助车辆组成。而7连则装备了十二辆主战坦克,担负着威力搜索营中侦查——打击任务中的打击职能。同时,为了能够跟上侦查部队的机动能力,7连的三个坦克排都已经换成了新的27式轻型主战坦克,而龙强生和直属的一共三辆则是99a式。这种战斗全重已经五十八吨的大块头担任着全连指挥中枢和防御中坚的核心。

“我说老赵,什么时候能开空调啊,我这刚从风光秀丽的斯利那加刚下来,就给我这一个大下马威。”龙强生坐在副驾驶座上,挥汗如雨,整整一个军用水壶的水已经下去了一半。

“等会儿,还有好一段路程才到下一个加油站呢,现在速度起不来,油耗高,空调就先省省吧。你看上面那小子不是睡的跟死猪一样。”老赵是师后勤保障分队的一名卡车司机,平常坦克的跑东跑西都需要他们开着平板拖车到处跑。他嘴里的睡得跟死猪一样的是龙强生的炮长,叫晁辉,二十五六的年纪,正在驾驶室二层的吊**睡的正香。龙强生非常佩服这个家伙怎么能在这么热的地方睡着。另外,他的驾驶员俞大元正根据条例在后面的坦克里,吹着空调睡得正香。

99a式在不断的加强装甲的同时,为了平衡整车重量分布,就在车上装电池,大量的电池,从普通铅酸电池换成铁镍电池,随着装甲越来越厚,电池容量也越来越大。后来发展到可以在坦克内装上小空调,在不启动主机的时候吹风。现在,坦克停在伪装好的平板拖车上,顶上盖着帆布。开着小空调的坦克里面似乎比驾驶室里还舒服一些。

作为西线作战力量的二十一集团军,其先头部队的第十二装甲师正在沿瓦罕走廊向喀布尔挺进。目前去往阿富汗工地上的各种重型运输车辆络绎不绝。为了保障行军的保密和战役发起时的突然性,邹建命令全师上下全部伪装成重型卡车车队,并混杂在真的车队里往阿富汗运送装备。这一路纵队上的车,大部分都是部队上的伪装车辆。其实也不算什么伪装车辆。普通的军车有自己的特征,比如悬挂什么的。但是仅仅是在公路上运输的话,国内的商用重卡就能胜任。

得益于国内重卡的大发展和长途运输业的发达。国内单轴15吨以上的重型卡车的保有量和更新速度能吓死人。而且这些卡车的后桥都被改装过,别说拉一辆不到60吨的坦克在公路上跑,就是一截火车车皮,也拉给你看。

所以,第十二装甲师的重型装备统统装上了这些临时征调的重卡,然后用螺栓接上三角铁和镀锌管弄成的架子,蒙上帆布,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开进了阿富汗。这些东西在天上的卫星看起来,跟一个普通的货运车队完全没有什么两样。

整个第二十一集团军将在一个星期内分批进入阿富汗,同时军委命令,在半个月内,展开在西线的攻势。

说实话,这道命令下的有些不合常理。毕竟是出境作战,而且还要保密,还有跟驻阿富汗美军的交涉问题。虽然白宫承诺在这件事上配合中国,但是毕竟是从第三国转运,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半个月的时间实在是有点儿短。

军委下这种命令是有原因的。邹建他们在阿富汗的大行军一切顺利,但是印巴前线,巴基斯坦方面的态势,却非常不顺利,或者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自从斯利那加战役开始之后,印度方面就为了防备在北线失分而在正面战场大举进攻。一开始巴基斯坦还在中国空军的支援下打的有声有色。但是,毕竟双方前线的兵力和火力相差太大。慢慢的,巴基斯坦方面坚持不住了。

六月中旬,也就是斯利那加战役结束的时候,印度集中两个打击军的兵力,跨过因干旱问题而径流大减的萨特累季河(狮泉河)从两个方向对巴基斯坦木尔坦防线发动猛烈进攻。整个苏莱曼山脉以东地区的巴基斯坦国土几乎都被炮火映红。

面对在天空中耀武扬威的中国驻巴基斯坦空军先遣支队,印度人果断改变了战术。从原来的争夺战略制空权改为争夺战役制空权甚至战术制空权。而且,为了弥补技术水平上的劣势,印度几乎集中所有的阵风战斗机部署在杰伊瑟尔梅尔至卢迪亚纳一线,随时保证战役集群上空做到对中国空军先遣支队4:1的数量优势。另外,阿格尼霍特里上将在分析了中国空军的战法之后,采取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战术布置。

一般的情况下,成熟的陆军都会追求地面火力的衔接。比如我国就是单兵火力,60迫击炮,82迫击炮,120迫榴炮,等负责0-8公里之内的火力压制和支援装甲直射火力。然后8至20公里这一层级就交给122榴进行伴随曲射火力,集团军级的155加榴炮和300远程火箭炮则负责从20公里一直到80公里级别的火力压制和反炮兵。而一百公里这个级别的,则有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来负责。而放在印度方面,则拥有相对应的105,130155数个口径的压制火炮来组成完成的衔接火力线。

但是,这种面宽100余公里,纵深超过50公里的布置,被对方的空军抓住的几率很大。这种布置对陆军的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种能力,尤其是野战防空能力,是印度所不具备的。从装备上看,印度拥有以色列的“箭”防御系统,较为完整的雷达体系,在要地防空和重点防空上还是可以的。但是在野战防空,尤其是对50-20公里级别的机动防空部署,则很差劲。说白了,印度缺少红旗16/26这个级别的通用防空导弹。另外,防御面积的扩大,对印度的防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阿格尼霍特里上将将参加进攻木尔坦防线的印度军队一分为二,变成了突击集群和火力支援集群两个部分,从箭头状的布局变成了哑铃型。105级别的火力前压,k9和石弩两种自行火炮缩回空军形成的密集防控圈内,实行重点防御和远程火力支援。而前方突击集群因为和巴基斯坦人纠缠在一起的原因,对中国空军的攻击机部队并不十分感冒。

阿格尼霍特里这样弄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在分析斯利那加战役之后,发现中国空军的固定点精确打击能力很强,sead作战能力更强,但是战场遮断能力就差了点,或者说,严重依赖地面数字化部队的目标指示。?? 太阳的距离113

巴基斯坦前线可没有解放军的数字化步兵。阿格尼霍特里上将已经从情报部门大体的了解到了解放军陆军云战场体系的一些特点,对于这种东西上将先生自认为印度想在这上面搞追赶纯属自讨没趣。但是不妨碍利用巴基斯坦人没有这个东西的机会痛打他们。

另外,印度军队还采取了电磁干扰前出的方法来对付中国的隐身战斗机。这些只有一个天线和一些调频设备的简易发射机统统靠前布置,还把附近的高压线全改成噪声发射器,干扰频段涉及目前所有的已知高频,甚高频雷达波,这些实行全频阻塞式干扰的发射机比较便宜,印度人自问负担的起。虽然这种敌我不分的干扰方式让自己的无线电通讯也陪葬了,但是起码还可以使用有线通讯方式来联系前方,实在不行还有骑着摩托车的通讯兵。利用这点不方便来让中国人的飞机无法往自己头上下蛋,这个买卖太划算了。

这种死缠烂打的方法让寇希梅有些措手不及。对于数量处于劣势但质量占优的一方最喜欢的是节奏鲜明,划分清楚的战场姿态。但是印度这种把战场搅成一锅粥的方法显然是不能让寇希梅他们满意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掌握着制空权,但是却无法转换为火力投放量和歼敌数目。而孱弱的巴基斯坦陆军现在根本不具备向印度哑铃型战线的中间薄弱地带穿插突破的能力。印度方面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用这种奇葩的队形。

就这样,木尔坦前线的态势向不利于巴基斯坦的方向越滑越深。在六月底,重建的第三十三装甲师宾德拉营的挑战者2型坦克加入了战线,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