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萧墙之乱(下)

除了说出消息的沈非鉴,吕逸和梅兮颜均没有任何意外之色。

进了小书房,梅兮颜的身体仍旧处于痛楚之中,冷汗浸透了层层衣服,却咬牙忍住,问向吕逸,“你是想冲出去,还是……”

冲出去,和叛军对峙,稳定人心;躲起来,任叛军屠杀,再寻机会出来翻身。但她没有明确说出来,他们的暴露,和沈非鉴必然有直接关系,此人到底是忠是奸,要吕逸来判断。

吕逸却已打定主意,沉声说道:“就在这里!非鉴,去外面用尸体把门窗堵住。”

沈非鉴立即出去,一手一个拉着尸体甩到门边,将寝室的门暂时堵住。刚甩了几具尸体,厮杀声已经到了门前,有几十人迅速堵在门外,将另一群人逼到院中和对面的廊下。

沈非鉴顾不得太多,立刻又去堵窗户。

门外传来对话声:

“吕青莽不顾父子君臣之情,起兵造反,便已有了死的觉悟,你们个个都是有家有室之人,也想让自己的老父老母妻子儿女变得无依无靠么?”是吕逸亲侍卫队的人。

“已查得刺杀国主的鬼骑就藏在其中,沈非鉴为其内应,你们挡在门前,莫非也是沈非鉴和枢国鬼骑的同伙么?”这些却不知道是吕青莽的人还是被他蒙蔽的侍卫。

“胡说八道!事到如今,吕青莽已在宫中大开杀戒,你们还要编造如此荒谬的谎言,简直画蛇添足!”

“不要多和他们废话,成王败寇在此一举,弟兄们,杀掉这些叛逆!”

小小的院中,两队人又打成一片。

沈非鉴倒是庆幸吕逸决定留在这里,外面大雨滂沱,弓弩手难以发挥效力,院中再一混战,距离近,分不清敌我,弓弩手彻底没了用武之地,只能靠武力厮杀。

小书房内,吕逸和梅兮颜席地而坐,正在抓紧时间恢复体力。好在先前那些兵士一门心思想以命换命杀掉梅兮颜,所以守在小书房窗口处的人都也挤进人堆里去了,小书房的窗扇反倒完整保留下来。

沈非鉴堵完了寝室的门窗,听着外面的打斗呼喝声,进了小书房。

“怎么回事?”吕逸顺了顺气,终于找到机会问道。

沈非鉴愧疚得双膝跪地,低头答道:“属下失察,出了正熙宫便被一群兵士围住,声称属下勾结枢国鬼骑,是叛徒。正当我和他们交手之时,侍卫队的弟兄赶过来,说大王子已经起兵造反,正在屠杀宫中的侍卫。属下见他们已知我从正熙宫出来,怕他们一路摸过来伤害您,就又杀了回来。”

虽然吕逸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仍旧抱着一丝侥幸问道:“确定是青莽么?”

沈非鉴黯然摇头,道:“目前属下没有看到熟悉的将领,所以也难下定论。但能调动这么多兵力,除了大王子……”

没有说下去的话,大家都心知肚明。

驻守愽城内城王宫的是吕逸直属的禁卫军——六千人的豹卫,吕青莽有一支近万人的军队驻扎在距愽城八十里地的粟城,能诓骗豹卫,将自己的军队放进城来的,除了吕青莽,别无他人。

吕青莽此时正站在内城王宫的城门楼上,指挥军队进行守城战和清缴,城楼下是田鲧率领的金吾卫隔着护城河与他对峙。

愽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是普通百姓所居之地,而内城则是王宫所在。两城都有城墙,同样的坚固。

田鲧因为带着金吾卫在外城,结果现在进不去内城,只能冒着大雨在护城河外骂战:

“吕青莽,你个大逆不道的畜生,开门,跟老子单挑!”

“弑父夺位,你敢坐到国主的王座上么?不怕天打雷劈!”

“给我滚下城来!”

敢这么骂吕青莽的,除了这位天不怕地不怕又脾气暴躁的金吾卫将军田鲧,只怕也没其他人了。

昨日半夜便被吕青莽派出去密查都城所有住户及建筑,只为擒住刺杀国主的刺客。

由于吕青莽处置得当,这些事本就是田鲧职责所在,便不疑有他,果断调了金吾卫秘密搜人。然而搜了一夜,什么可疑的人都没有搜到。

早上廷议之后,城门令来报,城外有大队军马朝着东西城门奔来,没有打旗号,不知道是谁领军。

等田鲧吩咐去死守城门的时候,吕青野的另一个副将——成戍的弟弟——成巡已将他带来八千莽军分成两队,凭着吕青莽的令牌,硬生生闯进城中,其中一队三千人占领了东南西北四个主城门,剩余六千人的军队直奔内城王宫而去。

田鲧想起和魏兕的商议,没想到吕青莽会这么明目张胆地造反,立即调集金吾卫,分兵去夺取愽城四个大城门,并去通知丞相乐斯道和大将军武烈,自己带人赶紧奔向内城王宫。

等他赶到时,吕青莽已经占据了内城王宫。

因没有合适的攻城器具,田鲧看着宽阔的护城河和朱红的内城大门一筹莫展,只得在城下叫骂,并吩咐兵士分头去找可以当简易跳板的材料。

吕青莽对田鲧的骂声充耳不闻,站在城头却后背朝外,完全不把田鲧当一回事。

他现在急于清理王宫内的禁卫军和侍卫,更重要的是抓住父亲,只要父亲在自己手里或被杀死,就能掌握整个局势。

————————*————————

昨日早晨,吕国廷臣在明启殿廷议。

“拖着重病身体”出现的吕逸说接到最新战报,世子吕青野破坏了越国偷袭洛津的计划,并擒住了屠一骨的儿子屠寂,随后又兵不血刃夺回望烽城和苇城。

只听到这些,吕青莽便已手心冒汗。吕青野和沈驰送回的战报已被他拦截下来,各处驿站都有他安排的眼线,不知道这封战报是由何处递送到父亲手中的。

但看父亲的神色,似乎以为这是第一封战报,并未生疑。而所有廷臣都对吕青野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连续动作震惊不已,对于他的世子身份似乎越加认可,各抒己见地提出增援、抗击越国、接回世子等相关问题。

明明吕青野和枢国国主之间的流言甚嚣尘上,若是吕青野被枢国国主利用而继承国主之位,这吕国最后到底是吕家的还是她罗家的?然而,没有一个廷臣深入想过,更没有人提出异议。

吕青莽在紧张之中更加愤懑不满,对于自己的累累战功,廷臣们只是称赞和恭维,却很少流露出对吕青野那样的打心底里的认可。

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他比吕青野更有功绩、更能保卫吕国,为什么大部分廷臣却总附和着父亲的决定,对已经离开吕国十二年、完全不了解吕国目前国力与状况的吕青野青睐有加。

难道是因为吕青野小时候性子温和讨人喜欢,而他却太过刚毅、不会逢迎,不懂如何讨好这些廷臣么?还是因为吕青野代他去了越国,这些廷臣觉得不公?

但他顽强抵抗了越国的进攻,他本就是功臣,让毫无建树的吕青野质押去越国,对吕国来说没有损失,这不是皆大欢喜么?

而且吕青野因此还得到了世子的身份!诚然,如果没有这个身份,也没有成为质子的分量。但世子——那是一国的储君,何等重要的身份,他舍生忘死血战沙场都得不到的身份,吕青野轻易便得到了!

开始,吕青莽以为吕青野的世子身份不过是为了稳住吕越两国的和平,给了三弟便给了。过了几年,父亲找个由头暗示群臣,他才是真正的“世子”即可。

但这半年父亲重病缠身,却始终忌惮越国似的,不肯重新立他为世子,这结果就很明显了,父亲仍属意吕青野,从没想过将王位传给自己。

可恨他派了自己的心腹梁姬配合屠一骨,又辗转进入铁壁城,却始终不能成功杀掉吕青野,这小子的命当真硬得出奇。

为了阻止吕青野得到胜利,吕青莽建议由自己的副将乔松带兵去增援,而且吕青野也认识乔松,至少比全然陌生之人更容易磨合。

但站在吕青莽前面的大将军武烈,却推荐吕青原做督军,让吕青原直接快马赶去垱州调兵。

这个二弟,能文能武,却热衷于农事、酿酒,挂着个十二年前得到的副将的头衔,始终不来参加廷议。

说来也是巧,这几日吕青原正好来愽城送他自己酿的酒,若不是廷臣们觉得酒好喝,讨论两句,可能武烈也不会想到吕青原。

最终,吕逸还是决定派吕青原去增援。

吕青莽忿忿难平,却无可奈何。

结果,傍晚收到消息,吕青原被刺杀成重伤。

到底发生何事来不及细究,吕青莽连夜进宫告知吕逸。吕逸也没多说什么,派将军程语接替吕青原去垱州。

吕青莽满心猜测着的刺客出于什么目的去刺杀吕青原,刚出王宫不久,就被魏兕找回。

当魏兕悄声说吕逸被刺杀并不见影踪时,吕青莽心里忽地打了一个突。

即便再迟钝,他也警醒起来——国主被刺杀失踪、国主次子被刺杀重伤、国主三子被困在苇城,只剩下一个完好无损的长子,任谁都会怀疑是吕青莽做的手脚——这明显是针对自己的一个彀。

想起前面进入父亲寝殿后随口问了一句“父亲今晚的饮食可好”,执事太监回了一句“大好,刚才还吩咐再准备一份膳食。”

父亲生病已半年,日渐沉重,很少在晚间进食,昨晚却吩咐下人准备了额外的膳食,这实在太过异常。只是当时记挂着吕青原的伤势,便忽略了这些。

细细想来,也许父亲根本就是装病,然后以病入膏肓为由将吕青野接回来继位。只是没想到吕青野因洛津之事提前回来,而自己早上在廷议时推荐乔松,又暴露了自己的目的。

于是父亲干脆谋划了这两场连番刺杀吕国王族的大事,为的就是嫁祸他弑父谋反,给吕青野回来继位清除障碍。

想到此处,吕青莽瞬间浑身一寒,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这半年父亲一定早就针对自己的莽军做好了准备。

既然父亲对他已无父子之情,他又何必在乎这份血缘之亲,早已准备就绪却迟迟不能下定的决断就此下定了决心,他不会束手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