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今晚大家的目标是装甲目标,所以用的是末敏弹。

“各单位自主攻击!”陈飞下令。

之后,他按了发射按钮。

GB6从挂架上脱离,迅速飞向目标。

飞到目标上空两百多米三百米左右的空中时,GB6炸开,里面的末敏弹散了出来,每一颗末敏弹都会自主寻找一个装甲目标,然后自动调整,快速朝着装甲目标飞下去。

末敏弹可是装甲目标的克星,是致命杀手,一颗弹药下去,只要准确命中,一个目标就可被摧毁!

之后,陈飞又带领大家进行激光制导炸弹的投放练习。

每一次练习的时候,每一个中队中都会有两架战斗机进行警戒,以防地面导弹偷袭,或者是其他战机伏击!首先有两架投送弹药,投送之后,他们快速脱离,替换另外两架战机进行警戒,之后,那两架战机又执行对地任务。

一切都是按照实战的做法来。

当然,大家在投放激光制导炸弹的时候也练习了一个编队一起释放弹药的情况,这是模拟地面比较危险,必须快进快出的情况,四架战机一起投下炸弹,没有战机警戒,快速投下之后立即脱离,快进快出。

今晚的实弹射击任务非常成功,返场之后,陈飞查看了一下404大队的作战属性,已经87个了!

距离100已经只有13的距离。

第334章 红剑演习

334红剑演习

接下来的几天,陈飞又和杨梅想了一些办法,绞尽脑汁地提升大家的战备意识和作战意识,想尽快把404大队的作战属性提升到100,不过,进步不大,勉强凑足了90,之后就再也没什么进步了。

不会卡死在这里吧?

陈飞挠头,有些无奈。

不过,上天似乎知道他需要一个大机遇似的,很快就给了他一个惊喜。

这一天,他正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的想着要怎么提高大队的作战属性之际,杨梅的脚步声从外面传了进来,哒哒哒哒,十分清脆,节奏感很强,虽然并非高跟鞋,但陈飞听出了一种高跟鞋的性感节奏,他有些诧异地抬起头看着门口,很快,杨梅出现了,她的脸上笑吟吟的,就像迎风绽放的桃花。

“是不是有什么好事了?”陈飞一看杨梅的表情,就忍不住问。

“你是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这都能知道!”杨梅一边走进办公室一边笑着说。

“你脸上笑成一朵花似的,我又不是傻子,能不知道?”陈飞翻了一个白眼。

杨梅嘻嘻一笑:“我有那么沉不住气?不太可能吧!”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蓝色大檐帽摘了下来,规整地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把外衣脱了,挂在了挂钩上,她似乎走得很快,有些热,她并没有忙着回答陈飞的问题,而是先打开了洁白的瓷杯,里面已经泡好茶水了,是陈飞替她泡的,她端起来喝了一口,这才在陈飞对面坐了下来。

其实陈飞和杨梅是有各自的办公室的,不过,两个人为了办公方便,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方便讨论,便于随时沟通。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杨梅放下茶杯说。

陈飞早就听着了,目光一眨不眨地看着杨梅。

“我们要参加红剑演习了!”杨梅似乎也不想吊陈飞的胃口,直接说了出来。

红剑演习?

陈飞听了,眉梢一挑。

红剑演习?

红剑演习!

好!

非常好!

参加了这个演习后,404大队的作战属性绝对能满一百了,404绝对就能成为一支战斗力强悍,能像李云龙的作战团那样的队伍了!

陈飞霎时豪情万丈,脸上也因为太过的激动而显得有些潮红。

红剑演习是按“基地旅”的体制运行的,直接在两个基地间开展战役层面实战化体系对抗。

从往年的经验看,红方飞机需要在干扰机开辟的“电磁走廊”中迅速集结,然后根据预警机提供的信息支援,采取灵活战术突破“敌”层层火力网,一举摧毁蓝方重要目标。

近些年,“红剑”演习创新演练内容、组训模式和评估方法,强化作战编组深度融合,锤炼战役指挥员和指挥班子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筹划水平和指挥应变能力,更加注重“重检验不重评比、重实效不重形式、重检讨不重输赢”,引入叫停机制,牵引部队由研究对抗对手向研究真实敌人转变、由关注输赢分数向关注能力短板转变,全面深化检讨反思机制,推动部队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

“红剑”演习是空军战役层面全要素体系对抗,突出“任务、体系、电磁、未知、对抗、检讨”,全程背对背进行对抗,旨在最大限度提高部队实战能力。

经过10多年发展,“红剑”体系对抗已实现从战术向战役转变,从单一兵种向多兵机种转变,从传统训练向信息化训练的转变,已成为空军“含战量”最高的实战化“训练品牌”。

参与演习的战机类型非常多,轰炸机,歼击机,侦察机,电子战战机,预警机,参与的部队也达数十支,航空、地导、雷达、电抗等兵机种参与。

另外,演习配属给红蓝双方的兵力,大部分没有隶属关系,而是从全空军抽调组成,这种演习,是对部队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的一次检验,因为空防基地提升模块融合力成为当务之急。

近些年,通过红剑演习,我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各种问题也被暴露了出来。

比如去年的红剑演习中,第一个演习日,红方空地力量配合,对某地面目标发起攻击。然而,结果却不甚理想。突击编组突防时,未能与掩护兵力形成合力,装备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为什么战术设计运用和任务规划不到位?

为什么协同不深入?

为什么研判不精准?

出动兵力未知、进袭路线未知、作战时间未知,攻与守的“平衡点”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