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由此可见隐身性是当前空战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尤其是在超视距空战研究中。

作为第 3 代战斗机标志性的技术,超视距攻击在业界应该耳熟能详,但需要指出的是,那都是发生在非隐身战斗机之间的,而隐身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并没有真的发生。

所以,怎么打隐身战斗机,这将是陈飞他们这支部队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我军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早就开始了论证,但相关的论证和研究都只在理论阶段,而且,大多都是关于歼20怎么打隐身战斗机这一方面,在歼10怎么打隐身战斗机这一方面涉及很少。

陈飞他们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一方面做出重大创新,理论家的研究和飞行员的研究那肯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上级就是看中了陈飞他们又是一线飞行员而且理论知识又无比扎实的特点,才专门把他们调拨过来参与这个课题。

三代机打四代机?

大家听了陈飞抛出的问题,都沉默了。

从当前获得的很多公开数据来看,三代机打四代机基本是没有胜算的,比如歼10打歼20,基本都是被虐,据说在金头盔比赛中,歼10被歼11按在地上摩擦,歼11又被歼20打得丢盔弃甲,所以......想要用歼10打歼20.....

好像有些异想天开啊!

但这个问题却必须面对,因为从目前有限的情报判断,未来的空战很有可能出现外星隐身战斗机铺天盖地而来的局面,那样的话,我们就会面临不得不用数量庞大的歼10来打隐身战斗机的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上级要让陈飞他们来参与这个课题的缘由!

未雨绸缪,这一直是我军优良的传统!

第90章 陈飞,首长找你

90陈飞,首长找你

陈飞的话让房间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三代机打四代机,真的太困难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你连人家在哪儿都还不知道呢,人家的导弹就朝你砸了过来,怎么打?

所以大家都感觉到了压力,之前刚刚产生的一点儿兴奋劲儿也一下没了踪影。

没一会儿大家就各自散了,陈飞的宿舍里也一下安静了下来。

他回到书桌前坐下,也开始思考起这方面的内容来。

隐身战斗机的确是很强的,但陈飞认为,他也不是不可战胜,肯定也是有缺点的,只要找到他的缺陷,然后从那里突破,就一定能找到战胜他的方法。

据他所知,到目前为止,在超视距空战中,美国空军的 F - 22只在内利斯基地的对抗演习中被美国海军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 EA - 18G 发射的 AIM - 120“击落”。

尽管美国军方低调处理了此事,没有公布详细的细节,但是陈飞经过分析,认为EA - 18G 在超视距空战中,是采用火力电子战的方法“击落”F - 22 的。

在超视距空战中,隐身战斗机之所以难对付就是因为如下两个原因:敌人难以在远距发现;而自己又很可能在远距、没有觉察到敌机的存在时已被隐身战斗机击落。

据陈飞初步分析:对于第 1 点,EA - 18G 采用 E** 设备 ALQ - 218截获 F - 22 的 APG - 77 的信号,并进行大致定向。

在此基础上,当 F - 22 发射 AIM - 120C 时,EA - 18G 采用 ECM 设备干扰 F - 22 的武器数据链和 APG - 77 , ALQ - 227 可以扫描 F - 22 和 AIM - 120C 的武器数据链信息,ALQ - 99 可对之干扰,ALQ 99 还可以干扰 APG - 77 ,最后“在绝佳时机里”EA - 18G 发射 AIM - 120C“击落”F - 22依靠“干扰消除系统”可以既干扰 F - 22,又制导攻击 F - 22 的 AIM - 120C。

所以隐身战斗机也不是不可能被打下来,只不过到底要怎么打,这需要好好研究研究。

但他没能安静地想多长时间,很快,有人就跑来找他,说是要他和李东海去战备值班。

此时,基地里大多数的飞行员都被派出去了,秦青鱼和黄海军,杨冬和李成也都被派去出任务了,所以只能让陈飞他们来战备值班。

具体发生了什么,陈飞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跟白天的外星人据点有关。

外星人的隐蔽据点之所以能被陈飞发现,就是因为他们发送了电子信号,很显然,藏在附近的外星人不可能只有一个据点,要不然也不至于用电子信号联系,肯定是很多个的,所以基地很快就通过那个据点的收获,顺藤摸瓜,找到了其他据点,所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因此,别的飞行员都被派出去执行任务去了,那么战备值班的工作自然就只能落在陈飞他们头上。

此时,陈飞还不太了解这个基地的情况,但根据一些有限的信息进行推测,这个基地应该是一个航空师的师部机关所在以及一个团级场站。

我军的航空兵,一般是以师的建制存在的,旅的形势比较少,而美国空军则以联队建制存在。

航空兵师团制和联队制有何区别?

前者更适合国土防御,后者更适合攻势空军。

国内的“师团制”大多采用三三制,一个航空师下辖3个团,每个团下辖3个飞行大队,大队之下是三个中队。

一般而言,这样的航空师配属有23个左右的场站,其中一个是主要机场,配属有相应的后勤大队。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国土防空中的要点,数个这样的航空师搭配机场就覆盖了一定的国土防空范围,大家各管一片。

其实国内的这种“师团制”就是典型的分散部署方式,将大规模的航空兵分散在广阔的地域,由于每个独立部队都需要后勤维护能力,所以后勤部队不能由师属直辖,而是下放到团里,这样,23个场站才能分别对团级部队进行更有效的飞机养护。

这种方式下,每个航空师下属的3个团都能控制一定的范围,对于防御性质的国土防空是合适的。

而美国的“联队制”则正好相反,是典型的集中制部署,联队师级就直接下辖飞行大队团级和地勤大队团级,在编制上战斗和后勤两者等同,都直接由联队直辖。

这样的部署方式更适合攻势空军,集中力量在一个地方,而不需要分散防御大面积的区域,否则飞行大队离开了联队,后勤维护就有问题了。

“师团制”的分散部署和“联队制”的集中部署,在本质上也会让航空兵的战术方式有巨大区别。分散部署的“师团制”航空兵如果在战争中,往往是以战术空军的身份出现,例如苏联时代的航空兵就是掩护和配合地面作战为主,而不会用于任何有战略目的的作战。

“师团制”很方便移动,一个方向上的部队集群那就给他配12个航空师,一个航空师3个团就继续往下面的军、师级配属,而且航空团自带后勤维护能力和场站,也不用担心脱离师属后的问题。

当然,这种战术思维已经比较老旧了,因为前线战术空战的机场往往是敌方重点攻击目标,需要大量机场才能维持,那么临时的机场必然只有简易跑道,现在的大多数三代半战机都没办法在这种土质跑道上起飞。而且就打击方式上而言,把航空团分散到部队后也无法形成空中优势。

这是当年飞机航程太短才出现的落后战术,如果飞机的攻击距离和载弹量较大,则完全可以从后方安全的机场起飞,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战机大多数非常看中航程的原因。

而能够在同一个大机场里维护起飞,效率就高很多了,这就是“联队制”集中部署的优势,所以总体而言,“联队制”实际上进行的是远程战术战略打击,和前线战术空军是互相冲突的。

而且现在如果还搞前线战术空军,那么歼11B、歼16、歼20的长航程隐身能力岂不是没用了?

而航空空战思维的改变就必然导致“师团制”编制的崩塌,就算是为了适应战机的变化,集中部署也是势在必行。

不过,先进和落后也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落后的有可能更有用,就比如此时,作为第二防线的重要力量,肯定就是以防御为主了,所以陈飞推测,这一带应该是驻扎着一个航空师的,他们这个基地,其实差不多就是一个团级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