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No?42(1/3)

***教五大信条:第一,信安拉。相信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唯一主宰,是全知全能、大仁大慈、独一无二的,反对信仰多神、崇拜偶像。第二,信天使。相信天使是安拉创造的一种妙体,人眼无法看见。天使只接受安拉的命令。他们各司其职,但没有神性,只可承认他们的存在,不能膜拜。第三,信经典。相信《***》是安拉的“圣言”,是穆斯林的经典和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第四,信先知。相信穆罕默德是最伟大的先知。第五,信后世。相信人都要经历今生和后世,终有一天,世界一切生命都会停止,进行总清算,即世界末日来临。届时所有人都将复活,接受安拉的裁判,善者进天堂,恶者下地狱。

十字军东征

公元1701年,来自东方土耳其的塞尔柱人,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塞尔柱人信奉***教,拜占庭帝国的罗马人信奉基督教。信仰不同,因此,在罗马人看来,塞尔柱人是地地道道的“异教徒”。但是,拜占庭帝国国力衰弱,根本无法抵挡“异教徒”的进攻。很快,拜占庭帝国的半壁江山落入敌手。

危急之时,拜占庭帝国只好向信奉同一宗教的罗马教皇以及西欧各国求援。这一举措,恰好被当时的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利用。

公元1045年,基督教分类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历任的罗马教皇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重新统一两派。对于新教皇乌尔班二世来说,拜占庭帝国的求援,完全是天赐良机。他可以趁机把西欧社会中各种不安定因素,转化为击败东正教,夺取东方财富的强大力量。

公元1095年11月27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号召人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他的演讲,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宗教狂热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男人们离开作坊,扔下榔头,为了消灭“异教徒”而踏上通往东方的道路。他们胸前和臂上都佩带“十”字标记,故称为十字军。

东征的时间原本定在公元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就已经有一支队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这支队伍由一群虔诚的基督徒、背负债务的破产者、穷困潦倒的没落贵族,以及潜逃在外的逃犯构成,足有8万人之多。他们怀着对信仰的热忱和对财富的迫切需求,大举进发。

很显然,这支穷人军队气势十足,但准备不足。在东征过程中,补给跟不上,就烧杀抢掠。当地人民奋起抵抗,这支十字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损失近半。

到了秋天,这支十字军抵达君士坦丁堡,只剩下了3万多人。拜占庭帝国拒绝让他们进城,而是送他们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让他们到小亚细亚去攻打塞尔柱人。

长途跋涉之后的穷人十字军已经疲惫不堪经过两场如同屠杀游戏的战斗后,十字军被塞尔柱人击溃,侥幸保住性命的士兵返回欧洲。

就在穷人十字军溃败的同时,由西欧封建贵族统领的队伍开始远征。公元1097年春,以法国贵族为主的骑士十字军,兵分四路东侵。公元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攻占了耶路撒冷。这个地方是基督教的发源地。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徒来说,耶路撒冷代表着世界的中心。占领了这个地方,犹如占领了世界的中心。因此,疯狂的十字军士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疯狂的掠夺,使入侵者个个成了富翁。

十字军第一次东侵,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惨死他

乡。但是被金钱刺激得发昏的西欧人,看不到战争的惨况,只看到发了横财的人。于是,一批又一批西欧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东侵之路。

公元1147年,德国皇帝康拉德三世、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率领德、法十字军开始了第二次东侵。

同年,德国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击败,翌年7月,法国十字军在大马士革被击败。

公元1187年,土耳其人开始反攻,先后征服了西亚的广大地区,迅速攻占了耶路撒冷。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震惊而死。

公元1189年,德国皇帝和法国国王,以及英国国王再次率军东侵。这是第三次东征,结局很惨。就在次年6月,德国皇帝渡河时溺水而死。德国十字军大部分折返。此时,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矛盾重重,两年后,法国国王率军回国。英军无力夺取耶路撒冷,也只好撤军。

可是,罗马的新任教皇英诺森三世并不甘心,他积极地策划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一次,英诺森三世的目标是埃及。他要求拜占庭帝国征集士兵参战,并使东正教从属于罗马教廷,但遭到拒绝。

英诺森三世非常愤怒,与他分庭抗礼的东正教早已是一块心病,必须严厉打击。于是,他下令进攻拜占庭帝国。

公元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如狼似虎的十字军对这座历史名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掠夺。不计其数的历史文物和珍藏的文献书籍被毁。

至此,拜占庭帝国灭亡。十字军在这个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

此后,罗马教皇又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但响应者越来越少,组织也更加无序,因此,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东方的占领地也相继丧失。

公元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被埃及人攻克,历时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画上了句号。

这场浩大的战争,给地中海东面的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两大宗教——基督教和***教的教徒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然而,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十字军八次东征,造成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实力的削弱,使威尼斯和热那亚等航海商业地区的商业优势从此确立。从这个方面来说,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欧、亚、非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十字军的第三次东征,是德、英、法三国联合出兵。德意志王国和法兰克王国的形成与变迁,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那么英国的形成和变迁,又是怎样的呢?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纠葛和矛盾呢?请看下篇——诺曼征服。

诺曼征服

早在公元1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征服了不列颠的南部和中部,驻扎重兵,进行统治。

公元4世纪后期,日耳曼野蛮部落涌入衰败的罗马帝国。到了5世纪中期,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侵入不列颠,在不列颠东南部建立了许多小国。这些小国经过长期混战,到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合并为七个王国。这七国相互争霸,长达两个多世纪,史称“七国时代”。统一以后,不列颠这块地盘有了一个名称——英格兰。

公元11世纪初期,一位叫忏悔者爱德华的撒克逊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遗憾的是,爱德华没有子嗣,在位的时间也并不长,这样的情况对野心勃勃的“诺曼底公国”是非常有利的。

诺曼底公国是中世纪以来法国境内最强大的诸

侯国。威廉是诺曼底公国的第七位公爵。公元1051年,威廉公爵访问英国,英王爱德华曾经许诺说,他死后,就将王位传给威廉。因此,威廉成竹在胸,认为英王的宝座已是囊中之物。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爱德华死后,并没有留下遗嘱,定立王位继承人。那么,按照英国的法律,王位的继承问题就应该由英国政治机构的核心“贤人会议”来决定。

经过“贤人会议”反复讨论,决定推选英国本土戈德温家族的哈罗德为新国王。

当哈罗德加冕称王的消息传到诺曼底时,威廉公爵破口大骂。原来,在公元1064年的时候,哈罗德乘船游弋英吉利海峡,在法国海岸失事,被扣留在诺曼底,哈罗德为了回国,被迫向威廉伯爵发誓,说将来一定支持威廉登上英王的宝座。现在,哈罗德出尔反尔,自己当了英王。威廉认为他背信弃义,于是决定以武力夺取王位,踏平英格兰,征服不列颠,让哈罗德死无葬身之地!

发动征服战争前,威廉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向罗马教皇控告哈罗德背信弃义的行为,争取到罗马教皇的支持。同时也争取到诺曼贵族和法国各地骑士的支持。

公元1066年9月底,威廉率军出征英国。英国方面,哈罗德也在积极备战,然而,就在他观看士兵训练时,忽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挪威国王亲率大军在英格兰北部登陆。

挪威为什么在这时候横插一杠子呢?原来是哈罗德的弟弟托斯蒂洛因为不满自己的领地被剥夺,所以怀恨在心,勾结挪威国王,想夺取哈罗德的王位。

哈德罗立即集合部队,连夜起程北上迎敌。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城下,挪威军与英军遭遇,挪威军首先向英格兰西线军队发起进攻,英军居高临下,屡次打退挪威军的进攻。挪威军又改向东线进攻,就在挪威军快要接近英军的阵地时,英军突然万箭齐发,挪威军死伤无数。挪威国王中箭身亡,挪威军心涣散,伤亡惨重,余部投降。

这一战,英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打得筋疲力尽了。英军还来不及休整,又传来一个更坏的消息——威廉的大军在不列颠南部。哈德罗只好率军南下,抵抗威廉的进攻。

公元1066年10月14日,威廉大军赶到黑斯廷斯,与英军展开决战。威廉军队的中央首先发起进攻,当前进到距英军阵地100米时,弓箭手开始射击,然后由步兵和骑兵展开进攻。此时,英军居高临下,借盾牌护身,用乱石、标枪、长矛击退冲上山的威廉军士兵。威廉军伤亡惨重。威廉见自己的军队不能取胜,决定改变战术,命令骑兵佯装进攻后退却,以引诱英军下山,使之离开有利的地形,同时打乱其队伍。英军中计,欢呼着冲下山,穷追不舍,当他们到达平地时,威廉骑兵突然掉转马头,向正在冲击的英军冲杀过来,一场混战,到了傍晚时分,疲惫不堪的英军全部被歼灭,哈罗德眼睛中箭后身亡。

哈德罗一死,英军群龙无首,士气全无,全线溃败。黑斯廷斯战役以威廉军胜利而告终。威廉乘胜攻占了伦敦,征服了英格兰。就在当年的圣诞节,威廉在伦敦自立为英王,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的诺曼底王朝,英国史称威廉为“征服者威廉一世”。

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夺英国王位而爆发的战争。法国境内最大的诸侯获得了胜利。然而,英、法之间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这两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斩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在后来发生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轰轰烈烈地上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