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

大雨洗涤了大地,也冲刷了血腥,连大火留下的气味都被冲散得一丝不剩。

一场大雨,给双方都带来喘息的时间与空间。

司马懿也在思索,一直被动挨打不是他想要的,一定要攻出去,把汉军赶到泸水以北。

大雨过后,战事再起。

双方你来我往,陷入焦灼。蛮人善战,又有司马懿坐镇,就算汉军兵锋甲利、战力强悍,也一时无法取得胜利。

双方斗智斗勇,一时间谁也讨不得便宜。

越嶲郡已经由成都派来的人接手,杨仪留在军中以参军事。

诸葛亮是聪明,但还不到一个人可以算尽天下事的程度,总有想不到的地方。

杨仪献计:“将军,长此消耗于我不利,属下以为当派人深入敌后,说服敌酋来降,从内部瓦解其联盟。让司马懿无兵可调,无粮可用,方为上策。”

诸葛亮:“威公所言甚是,你以为该从何人下手?”

杨仪:“秃龙洞主兵广,若能招降,敌大势去矣!”

诸葛亮:“不可!朵思大王举秃龙洞全洞之兵响应司马懿,定是司马懿许给他天大的好处,好处未到手,其心难平,不可降也!且其势众,就算降来也恐难归心。”

杨仪:“乌戈国主有藤甲军,刀枪不入,若能降,敌无阻我之师,必能胜之!”

诸葛亮:“难矣!我军还未正面胜过藤甲军,兀突骨恃兵甲之优难降也!”

杨仪:“银冶洞主杨锋,亲历夹山险谷之败,可以降之?”

诸葛亮:“杨锋可降,但其性不坚、趋势望利,且被司马懿收心,恐难接近。”

杨仪:“以孟获性命为注,降其兄孟节可否?”

诸葛亮摇摇头:“孟节无大志,随大流者也,不用劝降,司马懿败他必降。且其兵微将寡,难堪大用!”

杨仪:“带来洞主为叛军供粮,可降否?”

诸葛亮:“唯其一族,可定乾坤!”

杨仪:“为何?”

诸葛亮:“老带来洞主有智慧,未从大流,只供粮草。谁胜谁败,皆能保其一族。”

杨仪:“的确如此!”

诸葛亮:“威公以为何人可成此行?”

杨仪:“属下以为沙摩柯将军以身为道,可成也!”

诸葛亮:“沙摩柯勇猛且心系汉室,是可成使。但,他不善诡辩,恐难服于人。”

杨仪低头思虑一番道:“属下愿往!”

诸葛亮:“唯威公不能成也!”

如此这般,两人再议下许多劝降细节。

当日,趁着两军交战之际,扬仪带着沙摩柯和降将忙牙长遁入山林,绕道敌后,往带来洞而去。

两百飞虎营将士随行。

有忙牙长领路,虽然山路艰险,但也为杨仪等人带来许多便利,让时间大大缩短。

而阵前的较量,却一天也未停歇。

几番较量,司马懿发现虽然秃龙洞主朵思大王的牌刀獠丁军人数多、勇猛且不畏死,但其简陋的装备实在难捍汉军。血肉之躯总归会有牺牲!每天损失数千人,长此下去将无人可用。

反观乌戈国主兀突骨的藤甲军几次关键时刻与汉军便拼,并不落下风,几乎没多少损失。

司马懿调整战略,让牌刀獠丁军和藤甲军,轮番上阵,杨锋的部队从中策应。组成大阵,也赢得一些士气。

第436章 藤甲军

乌戈国主兀突骨领藤甲兵三万助战司马懿。

藤甲是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

乌戈国地处南中山区,由于恶劣的山林环境中常有虎豹等野兽出没,乌戈国民众又以打猎为生,身上穿的藤甲正好可以护身,同时伏击野兽时也非常安全。后来,他们的祖先打猎时都要穿上藤甲。

兀突骨任国主后,大力推广藤甲,并组建藤甲军。然后在南中大杀四方,将乌戈国国土扩张了一倍不止。

这几日,司马懿总是让他在关键时刻才出现在战场,并不主攻,让兀突骨心痒难奈,多次向司马懿请战。

今日,终于轮到他和他的三万藤甲勇士站在大军的最前端,展现乌戈国儿郎的勇猛无敌了。

交锋多日,两等上阵直接开战,早已无多余的试探。

兵对兵,将对将!

张殷领兵上阵,直面兀突骨。经过这么多天的征战,张殷已脱去稚嫩,满面刚毅。

兀突骨在南中诸中以御兵闻名,却同时以勇武闻名。可以说单以个人勇武论,除了孟获,整个南中已无敌手。

论战力,藤甲军并不比汉军强,甚至会弱一些。但两军相交,藤甲军却渐渐的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