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文武都有人开头了,接下来就好办了。

哗啦啦的跪倒一片:“臣请主公开国称王!”

……

那声音,整齐化一,绕梁三日而不断!

“备何德何能,焉敢擅自称王……”刘备虽然心里美到开花,但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三请三让,这是传世礼节。

称王后便会设史官造册记录刘备的言行了。总不能让史官的记载是这样的:建安七年四月,江东群臣在牟平大贤刘繇的带领下上表刘公称王,公不推,当自立之……

多难听呀?

应该是“公不允,自觉愧对汉室,难当王位……如此数次,方无奈允之……”

常规操作理应如此。

刘备当然懂得!

他也会这样做!

如此,光是议自立之事便达三日之久。

最后在刘繇、王朗的主持下筑坛祭天,自立称王。

迁治秣陵,以为国都。

称吴王!

开国立制,大封群臣……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怎么可能那么快完成?也许这只不过是刘备拖延两方使臣的一个借口罢了。

而另一边刘琦曹操的兵马就要集结完毕,正式开战了。

刘备不急,这样正好可以避开两边的来使,不轻易的卷入战争之中。张昭的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鲁肃心急如焚,刘备迟迟不给回复,曹操的使者也在这儿等着。但刘备称王这件事可不是小事,他必须尽快把消息传到刘琦耳中才行。

刘备已不再是刘琦刻意扶持的中原搅屎棍了,也不是曹操要培养的合作伙伴了。

人家都自称吴王了,看似与刘琦、曹操同等地位并立于世,实则听起来地位比刘琦曹操高多了。

曹操是为国公,纵然封地不少,但是要归属汉室管制的。换句话说,那是要缴税的!

刘琦虽然有块不用缴税的封地,但他只是郡王,郡王的地位岂能跟国王并论?

好大的胆子啊!

好大的野心。

再进一步,他岂不是要称帝了?

鲁肃再三思量,觉得与刘备联盟有利有弊。况且以主公刘琦的性格,他是极其反对别人名不正言不顺地篡汉的。就算他也会称王,也可能会称帝,但始终以汉之名!

不能等了,鲁肃最后没有知会江东的众友,自己悄悄地离开了江东,渡江北上,返回荆州。

当然,这些消息早已以最快的速度经密卫之手传回了长安。

他要离开,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参与到刘琦集团的重大决策之中去。

第370章 刘琦的怒火

长安,未央宫的朝政大厅里。

刘琦召集了在长安的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到场。

此刻的刘琦很愤怒!

别看他平静地坐在高位之上,其实已经怒发冲冠。

心中那团火已经烧到全身。

此刻的他想怒吼,想杀人!

刘琦早已称王,制度规矩也越来越多。一般作为刘琦父亲的刘表和岳父的蔡邕、吕布都是不参加他的政事和会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尴尬。儿子在上面坐着,老子在堂下站着,看着多别扭?况且有的时候臣下会下跪的,你说几个最亲的长辈站在下面难堪不?

但是今天这些人都来了。

大贤刘巴、许靖。

重臣荀彧、田丰和大战前赶回来的贾诩。

其他从关中、凉州、益州、荆州调进长安的各职官员达数十人。

许靖风光一生,也蹉跎奔波了许多地方。说实话,还没有哪个时期和哪个地方比他回长安在刘琦手下任宣传部长过得开心。将爱好变成事业应该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之一了吧?

刘琦的表情不对,从来没有征召过这么多名义上的重臣在一起谈论要事。

这时候得有一个站出来打破僵局才对。

荀彧、田丰、贾诩肯定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不说正是不知道如何打破这僵局。

刘表、蔡邕、吕布一脸不惑,看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但作为长辈此时不开口才是对刘琦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