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来都来了,那就听听他怎么说吧。反正采不采用主动权还在他自己手中。

有求于人,还是客气一点吧。长时间与张松打交道,当然也不象曹操孙权那样太在意能人的长像。

“庞先生,今我益州遭逢大难,不知先生可有良策教我脱困?”

庞统因为长相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上许多,本来二十出头的人,看上去怎么都象是三十出头。

他捋了捋自己那稀少的胡须,故作深沉地说:“敢问刘使君守着益州的意义何在?”

刘璋:“为我大汉保得一方乐土!”

说实话,刘璋并没有想当皇帝的志向,他不似他爹,这话说的是他的心里话。

庞统:“那刘使君如何看待骠骑将军?”

刘璋:“子玮乃我刘氏一族难得的天才,无论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选。”

庞统:“那使君如何要跟骠骑将军抗衡焉?”

刘璋:“他名不正言不顺如何轻易可得我益州?我乃天子所授益州牧,有义务保益州一方平安。子玮无端伐我,实不应该。”

庞统:“使君不觉得如今大汉朝纲不振,各地诸侯烽烟四起,正需要这么一人来力挽狂澜,重建大汉万雄风吗?”

刘璋有一些不悦:“所以先生是子玮派来的说客吗?”

“哈哈哈……”庞统大笑道:“非也非也,草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有些事使君心里明白,只是不愿意面对而已。”

刘璋:“先生的意思是我只有投降一途?”

庞统:“我只是来给使君一个建议耳,别无他意!使君既然一开始便选择了与骠骑将军为敌,此时其实是不可降的!”

刘璋:“哦?先生何意?”

庞统道:“使君若一开始便降于骠骑将军,尚可得骠骑将军礼遇。而此时耗费骠骑将军大量人力物力西征,还未真正的正面交锋便降于骠骑将军,怕会被看不起而受冷漠也。”

“啊?”刘璋有些凌乱,被庞统这么一说,搞得他现在降也不是,不降也不是了:“先生可有计焉?”

庞统点了点头:“唯今之计,统以为使君可招大将回广汉,统全军奋力与骠骑将军一战,为使君赢得尊严!就算最后还是降,那也比现在就降要好一些。”

刘璋陷入了沉思。

“可是,张任将军守着剑门险关,怎可轻易回防?”这话是张松问的。

他在这儿跟庞统唱双簧呢,目的就是要把张任调离剑门关,好让徐庶大军进入益州腹地。

“呵呵,刘骠骑步步紧逼广汉,不日可达成都。广汉若失,剑门关守之何用?还不如集全州之精锐,奋力一战。若得胜,想来骠骑将军也非天下所传般无敌,再步步将其逼出益州也并无不可。若不得胜,手握重兵也有谈判的资本。总比被他们一城一关的攻打过来,收益州之兵、占益州之土,在益州站稳脚来得好。”庞统说完便不再言语,留下时间等刘璋和他手下的谋士们自己考虑。

一直坚持要打的黄权觉得庞统说的有道理,率先站出来表示支持。

一直坚持投降的法正见大势所趋,这时候也选择了支持庞统的观念,并主动要求代张任守剑门,阻刘琦的北路大军。

刘璋再三思考,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庞统之计,调张任回成都,任益州兵马大都督,统领周边所能集合的全部兵马,欲与刘琦决战。而法正则暂领监军之职到剑门关守关。

第286章 凤雏心计

完全在庞统的计划之中。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虽然事实证明他们并未达到如此高度,但是,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他们的能力确实高人一等。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论是亲魏的《三国志》还是亲蜀的《三国演义》,都在某些历史特定环境下有失偏颇。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看的学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

不论后世的专家也罢,学者也好,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总会加入自己的偏好和个人见解。

不论是所谓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亦或者民间传说的野史。至少对卧龙风雏的评价都是瞒高的。

虽然诸葛亮的知名度更高,那主要是因为庞统死得太早。

而这一次被改变了历史轨迹的汉末,因为刘琦的到来也让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偏差。

比如早死的郭嘉、被胁迫的徐庶、被出卖的吕布……都因为刘琦的关系,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庞统也一样!他没有再去投奔孙权。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自从当年刘琦在襄阳高看了他一眼以后,庞统从心底认为刘琦就是天下唯一的明主。不说学识胆色,只是初次见到他表现的那份从容。没有歧视,相反给予他的是看重和鼓励。

他虽然早就有心投效刘琦,却不想象常人一样主动送上门或者待在家里等着别人来请。他要主动出击,立下功劳以为敲门砖。

所以等他成年便去了益州。以他的聪明才智,当然看得出刘琦一定会先下益州而谋中原和江东的。因为目前留下的对手中,也就刘璋在益州比较好对付了。如果从东往西打,不论是孙权还是刘备,或者是曹操若被赶到益州。这大汉天下恐怕就不是短时间能够一统的了。

庞统以襄阳庞氏的身份到益州游学,在益州走访了不少的能人与重臣。

能与张松走到一起也确实是张松跟他差不多是一路人——丑丑的能人。

张松确实也挺看好这个年轻人。

物以类聚!

他二人很快便成了忘年之交。

得知张松不甘于一个平庸的主公之下后,庞统便拿定主意从他下手,争取到一部有才能的益州官员在刘琦兵进益州的时候为其提供由内而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