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接下来的日子,刘琦早上跟家将一起习武,白天跟先生读书,晚上跟刘表讨论一些时事。刘表很惊讶刘琦这一次摔着后的巨大变化,以前对他的喜欢是因为刘琦是他目前唯一的孩子,也因为长的像自己,也许还有一些对亡妻的思念。可一直也因为刘琦的怯糯和身子差而担忧。

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醒来后,刘琦简直大变样,以前排斥的武艺居然主动要学,而自己传授的剑法也学得有模有样;读起书来也比以前大有长进,短短一月已经熟读了《论语》、《大学》、《诗经》、《礼记》,对《春秋》也有一些了解,虽然还不能全部理解,那表现也已经很超凡了;最重要的是以前对自己总是唯唯诺诺的刘琦居然可以跟自己坦然地谈论政事,谈当世学者,谈大汉江山……而且很有见地,让刘表有时都忘记了谈话对象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

而刘琦的日子过的还算充实!只是心里一直惦记着如何说服刘表放他出去历练。只有走出去才有机会结识到更多的能臣名将啊!不然就算在荆州赢了夺嫡之争,可靠刘表那点家底,迟早也得被人吞的。天下就要乱了,真的不能再等了,这时代的名臣猛将认了主可就不好挖墙脚了。

“父亲,孩儿想外出游学!”晚饭后,刘琦鼓起勇气对刘表说到。

“哦?”刘表很是诧异“琦儿为何有如此想法?家中还有许多书你没读呢!”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父亲,孩儿想出去走走,一方面是为了求学,另一方面想结识一些能人异士。想我汉室传承四百年,如今宦官外戚轮番专权,民间多有疾苦,如此下去天下必将大乱。身为皇室之后,儿以为当好好磨练自己,习得文治武功,将来辅佐陛下,重振我汉室荣光!”刘琦不卑不亢地说。

“好一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好一个‘重振我汉室荣光’!我儿有志向!”刘表先是惊叹,紧接着又眉头紧锁,叹声道:“哎!谈何容易哦?当今陛下宠信阉人,又有外戚何氏虎视眈眈,我辈刘氏远亲何时能上得朝堂!”

“父亲勿扰,近年天下不甚太平,内有阉人外戚乱政,外有乌桓鲜卑人枕戈待旦。近日孩儿在城内听说有一称之谓‘太平道’的组织广收信徒,儿觉得这天下可能会遇到大危机!似父亲这等名声在外又有能力之人必将受到重用,再说皇室后裔中能有几人能出父亲左右?”刘琦知道黄巾之乱前,党锢之禁解除,汉灵帝为避免太平道拉拢受党锢之祸的名仕,大赦天下。

刘表也将受何进征辟为掾属,推荐再次入朝。不过这也不能告诉刘表啊,再说说了他也不能信啊。还是接着忽悠吧!

不过这马屁一拍,刘表似乎也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与信心。

“吾儿看得透彻,想想我与那何进也算有旧,日前阉人专宠,何进势微。若有机会,想必他也想拉拢我等宗亲之人。我正当利用这机会重返朝堂!”

“父亲所言甚是!不论阉人或是外戚,我们都应适当利用其关系,进入朝堂才有话语权。不论你有多大才能,没有展示的平台,也只能空叹怀才不遇!”刘琦见刘表开始憧憬未来,赶紧趁热打铁。

“嗯,看来我得备点礼,写封信与何大将军叙叙旧了!”刘表随后陷入沉思。

刘琦很无奈,咱的正事还没说完呢,您老别先顾着你自个儿的前途啊!当然只能腹诽一下,可不敢说出来。

“哦,对了,琦儿你既然觉得为父既将重返朝堂,你又何必要四处游历?到时候父亲带你返京,京城高手名士无数,不论文治武功为父都能为你寻得名师。”刘表稍事沉思后。

“父亲,这些年你对孩儿的付出已经够多了,也该为自己做打算了,重返朝堂你还有许多准备要做。”刘琦望着刘表“孩儿只是出走游历一番,听说汝颖多奇士,孩儿想去颖川看看,等父亲重还京城,孩儿自会返京随父亲遍访名师。”

“颖川?确实是好地方,为父早年游学曾与荀氏八龙中的荀爽荀慈明相识,其人才思敏捷、学富五车。荀家更是人才辈出,还有颖川陈家,那也是人才济济。去走走也好!”刘表似乎想通了“待为父写封信与荀慈明,你准备好就去吧!“

哇哈哈!终于自由了,我的三国梦可以正式开始了吧!刘琦心里欢畅,但表面平静地答道:“诺,孩儿知道了!”

第3章 离开?这才是开始

三日后,刘琦打点好行装,带上了父亲安排的两个仆从,告别了父亲刘表,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路!

离开了,高平县。

离开了,山阳郡。

再回来时,是为了争战吗?

还是再也不回来了?

离开?这才是真正的开始吧?完全告别杨凡羽的身份,让这个刘琦从新开始!

颖川要去的,不是为了荀爽,而是王佐之才荀彧、战术大师荀攸、鬼才郭嘉、文武全才徐庶、律法奇才陈群……哇啊!好多名士在向我招手,刘琦心里独自幻想着。

呃……这一路过去会碰上名将吗?能收到吗?小屁孩一个,没人会把命运押在自己身上吧?随缘吧!也许会有意外也说不定呢?

带着随从刘德与高林,一路悠哉悠哉,天明而行,天黑而住。走到不同的地方总会到不同的酒馆或热闹的地探听一些各路传闻。一路走来,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太平道的仙师在哪里又救活多少人,又在哪里为百姓求了一场雨。总之各种对太平道的称赞!刘琦心里有数,张角等人已经开始布置叛乱的网了。时间紧迫啊,这平叛讨贼是赶不上了,可呼悠俩名将也好啊!

“刘德,这是何地界了?”刘琦向随从问到。

“公子,前日我们己进入陈留郡地界,前面我们将经过睢阳县城,估计明日我们能到己吾县城。”

“陈留己吾?恶来典韦!这猛人现在何处?从军了吗?要是能呼悠来做个贴身保镖该多好!那么猛那么忠心的好汉啊,不该死在曹操的风流帐前。”刘琦心中暗自一喜。那该死的曹孟德,竟敢看不起我,这墙脚我挖定了!

天下还未大乱,这时候的人还是很淳朴的,简单的来说是比较好忽悠。寻常的人都演文习武基本上都是为了在士人官宦家里谋一份出路。因为汉朝没有科考,文人做官全靠举荐,武人没有战争就没什么出路了。所以寒门子弟大多沦为士族家中幕僚或看家护院。如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卫青,也不过是公主府一马奴。当然有真本领的人在士族里做事也是有机会的,好的家族会对有能力的下人加以培养,然后举荐为官。官做的好的人最后又形成依附大士族的小士族。所以就形成了大士族的门生故吏遍地开花,也就更加巩固了士族的地位。也就形成了一些连皇家都要顾忌的大士族,如弘农杨家、汝南袁家等。四世三公啊,那可是连皇帝都不敢随便动的家族。这也就形成了汉末宦官、外戚、士族相互争权的混乱局面。

当然,大家都知道汉灵帝混蛋伙同十常士向往捐官。想当官?可以,拿钱来捐呀!给多少钱就给多大官,嘿嘿,只要肯给钱就行。象曹操的老子曹嵩因其养父曹腾的关系本已官至大鸿胪,位列九卿。可是他不满足啊,花了万金为自己捐了个太尉,高居三公之位。不过光有钱还不行呀,你还得有出路才行,不然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有钱没地方花!那时候有钱人可没那么任性,有钱的商人到处都是,可没听说哪个商人家族做成了士族。如徐州糜家食客上万、资产上亿,放眼整个大汉也没几家比他们有钱的,那又怎样?在徐州混的还不如广陵士族陈家。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人看不上商人呀,士农工商,有钱怎么地?地位低呀,人家宁愿举荐一寒门。当然人家商人总是有投资眼光的,人糜家最后举家投资刘备,还搭上个妹妹,事实证明还是很成功的。还有中山甄家,那么有钱,还不是让袁绍欲与欲求,随便拿捏。

刘琦心里那个恨呀,这刘表早些年都干嘛去了,顶着个“八俊”的头衔到处晃悠,三十多岁才生了刘琦。搞得这时候了才八岁,举孝廉是不可能了,想赶上黄巾之乱树点名声也是没什么指望了。十岁孩子能干嘛?放后世三年级的小朋友上学放学还要人接送呢。

还好自己有着前生带过来的三十年的记忆,有丰富的三国游戏和小说经验,光这些东西,争霸不一定,做个搅屎棍还是绰绰有余嘛!怎么说也是将来封疆大吏家的长公子,实在混不下去回荆州还是有机会的嘛!

哎呀!刘琦突然一拍自己脑袋,按年龄和时间来算,荀彧荀攸这会儿应该不在颖川而在洛阳为官吧?这之前的小说史书也没记载具体时间呀,再说就算有也不太会有去记吧。刘琦不知道的是荀彧初举孝廉任掌宫令,后辞官回家。一般汉朝举孝廉都是二十岁左右,先弄个小官当当,做出成绩了,年纪也就跟着上去了,官职也就跟着上去了。话说这荀彧也不知是运气好呢还是运气不好,守宫令也就是替皇帝保管笔墨纸砚及尚书诸才用、封泥的小吏。也就是皇帝办公时身边那个打杂的!说运气好是因为如果碰到个好皇帝,你会得到更多机会,一不小心弄个天子门生,那就一飞冲天了。说运气不好呢,那还用说?汉灵帝那是好皇帝吗?天天酒池肉林,人家根本不办公好吧!堂堂荀彧耶,早早被人评为王佐之才的大能人能受得了这委屈?没做多久就辞官回家了。不过这时候的荀彧才十九岁,还没到举孝廉的年龄呢!至于荀攸现倒是洛阳找机会,虽然是荀彧侄儿,可人家比荀彧大七岁,二十七八岁的人总不能跟人十八九的小年青一样,在家读书等举荐吧,怎么也得出去寻求一些机会了。

这些都是刘琦不知道的,不过刘琦转过头又恢复了兴奋的神情。其实他更感兴趣的是鬼才郭嘉,文武全才但很憋屈的徐庶。因为这俩哥们儿出身寒门,年纪也不大,目前也就十二三岁吧?单纯的孩子啊,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先结下深厚的友情吧!

正午时分,刘琦一行经过一集市,便停下稍作休息,顺便吃些午饭。

待刘琦一行坐下来点好酒菜,才发现四周人群都在交头接耳,讨论着什么。往窗外一看,集市上也是乱哄哄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好象大家出来不是为了定买卖,只是为了聊聊天一样。街的另一边,一批拿着武器的家丁引着几个官差在寻找着什幺。

好奇心驱使刘琦忍不住叫来店小二

“哎,公子你有何吩咐?”小二点头哈腰地跑步过来。

第4章 古之恶来?快到碗里来!

“店家,请问这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吗?”刘琦指周边议论的人群又指指窗外四处询查的官差。

“哦,公子是问这事啊?”店小二娓娓道来:“前日,有人杀了前富春长李永和其夫人,而且人还跑了。真不知那人怎的如此本领,李家庄园那许多家丁,他还能来去自如。”

富春长李永,这不是典韦杀人逃亡的那位倒霉的被杀之人么?这么说典韦逃了?那该去哪儿找他?这不是睢阳地界吗?他跑这么远来杀人?

原来这典韦呀,从小长得健硕,形貌魁悟、膂力过人,经人指点练得一手好戟法。典韦性情憨厚,为人十分豪迈,平日乡里乡村的常常管些不平之事。

典韦有一同乡好友刘氏,经常一起喝酒聊天。这刘氏本是一落魄世家子弟,寒窗苦读十数载,最后**尽家资托远亲举荐了个小县令,也就是富春长。哪知千里跋涉赶了富春,结果这富春长的位置让李永花钱给捐走了。刘氏上任不成,又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只能沿路乞讨走回己吾。最后寄居在一表亲家,做做下人的工作,也帮表亲家教教孩子读书。心里深深地怨恨上了李永。这刘氏对前程已失去心信,平日除了在表亲家做些伙计,大多时间泡在酒馆里。虽是文人,却也豪爽,就这样与典韦等人喝成了好友。

当典韦听到刘氏的遭遇,当际奋恨不平,扬言要杀了李永为刘氏报怨。大家平日喝酒吹牛,笑过闹过哭过也就算了,所以大家也就没往心里去。哪曾想这典韦直肠子一个,认准的事就一根筋要去做!两日后友人们发现典韦不见了,到家里也没找着,才明白这事典韦当真了。随既约好五人前去追赶,能阻止最好,实在不行也好接应一下典韦,至少不能让他死在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