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真知 故地新生(1/3)

追寻老辈足迹,详察历代圣典,可否见识确认:善败者,方为善战而至长胜?善修正错误,才能善辨真理而敢坚持!

革命斗争中,有顺境必有曲折,错误挫折在所难免,能汲取教训为至善。为什么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失败了呢?特别是牺牲了游击战争发源之地的老种子部队,由谁来承担责任?我们可以争论,但不妨对照新四军在华中的蓬勃兴盛和辉煌胜利,可见功过兴衰,必有是非对错,洞若观火。

重新整编的新四军,壮大了许多。但仓促组建后的问题繁多,很不统一、更不平衡。“皖南事变后遗症”、各自为政的游击习气、项英的错误思想影响,都不可小视。

父亲首先抓住思想政治整顿。此时,“皖南事变”突围脱险的胡立教等人陆续归队,使大家对“皖南事变”的详情及原因,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刘少奇一针见血地总结经验教训:“没有按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敌后,举起民族抗日的旗帜,求得发展壮大,被统一战线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结果,在皖南的弹丸之地守株待兔,守了三年,没有守到兔子,却守来了一只老虎,反而把自己吃掉了”。

“没有按中央的指示”,似耳熟多闻。而当年此事的“结果”,是真被“吃掉了”,是真的死与亡!错误与挫折启迪我们,必须迅速肃清党内军内错误思想。父亲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党军”的任务,强调“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完全执行党的政策命令来完成党的任务”。为消除“皖南事变”后的茫然困惑,凝聚军心、统一思想、发展壮大,奠定了稳固基础。

1941年春,日军加大“扫**”、加紧诱降。韩德勤手下的苏鲁皖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裹挟三万部属投敌,即被汪伪任命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仍驻泰州,对我作战。3月13日,中央军委将情报通告刘少奇和陈毅。紧急严密部署的同时,18日,陈毅、刘少奇发通令讨伐李长江部。当夜,粟裕率一师万余指战员奇袭,地方部队四面开花,隐蔽战场集中发威。20日,攻克泰州,李伪军两个支队六千多官兵反正投诚新四军,另五千多守军被我全歼。泰州外之余部,在我讨逆围攻下崩溃四散,李长江仅带身边数十骑遁逃南京,日伪所谓的集团军覆灭实亡。这又是场运动战、游击战加隐蔽战的经典,精彩纷呈,速战速决!

刘少奇强调指出:“过去我们用了极大的力量反对韩德勤向我们的进攻和摩擦,其唯一的目的除了自救外,就是为了抗日,为了争取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的权利。现在……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去抗日了。这是……早已企求与不可松懈的责任……必须集中一切注意去打击日寇汉奸,同时必须发动、组织与武装数十万数百万群众……一道打击敌寇、汉奸”。

综上概括:

无论白区红区,父亲在华北两年多——从无到有、夙兴夜寐勤文武,以柔克刚、枕戈待旦力抗倭,“对此漫嗟荣辱”。

无论敌占区解放区,父亲在华中两年多——以弱胜强、“沙场烽火侵胡月”,反败为胜、“而今迈步从头越”,战地叱咤风云!

刘少奇说:“实践的结果是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实践的结果才能说服那些不同意见的人”。邓小平说,毛、刘、周、朱这一代领导人是历史形成的。在中国革命实际成败中,检验出孰是孰非;在最重要关头,推举出第一代领导集体。

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延安召开,史称1941年“九月会议”或“整风会议”,检讨正确与错误的路线问题。

胡乔木回忆:“陈云同志9月11日的发言中说,过去十年白区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在刘少奇、刘晓(华中主管城市工作)同志到白区工作才开始改变。刘少奇同志批评过去的白区工作路线是错误的,现在检查起来,刘

少奇同志是代表了过去十年来的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据此,陈云同志提出,有些干部位置摆得不适当,要正位,如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第二天,弼时同志说:……我党的毛主席、刘少奇同志能根据实际情形来工作,所以犯主观主义少些。康生……的发言中检讨了在白区工作的政策上与少奇同志的分歧,承认今天看起来是少奇的对……主观主义的错误路线把白区工作弄光了。如果那时中央是刘少奇负责,情况将是另一样。九月会议上陈云等同志对少奇同志在白区工作的评价,后来也成为历史决议的一个重要观点。”

当时,王稼祥在发言中说:“过去中国党毛主席代表了唯物辩证法,在白区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唯物辩证法”。

这次会议,中央领导层形成共识:现在检查起来,过去十年(1927—1937年)来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是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他是久经考验的,很老的、很好的领导人。这不仅为错误路线的实际结果所验证,也为刘少奇这些年在华北、华中的一系列成功实践所验证。

毛泽东在1937年就说过,少奇同志在路线问题上很少犯错误,“他一生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群众工作和处理党内关系,都是基本上正确的……他一生很少失败……像他这样有经验的人是不多的,他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1938年9月至11月的六届六中全会,毛主席又代表中央作出结论:“少奇同志历来是正确的”。这次“九月会议”前后,毛泽东写下著名的“九篇文章批判”,在第八篇中高度评价:刘少奇同志是我党在国民党区域工作中“正确的领袖人物”,是唯物的辩证的革命观的代表。

1943年,毛泽东回顾,讲了段平实而又耐人寻味的话:“六大选出的中央委员还有五个人,只有少奇同志和我是受他们反对的,其他是拥护王明、博古路线的。要改造中央,就非经过各种步骤,使大家觉悟成熟不可……1941年‘九月会议’是改造的关键”。

“九月会议”未结束,毛泽东发紧急电报,一定要让刘少奇安全回延安,并在返程中解决山东等问题。

此时,父亲到华中(包括中原局)不到三年,局面已大变。然而,许多棘手问题仍需解决,新建、重建和整编才半年左右的华中局与新四军,不赞成刘回延安,“否则会失掉中心”。逆强势、力顶暴风骤雨,顺民意、苦战夜以继日,繁重的工作、劳神伤体,巨大的压力、呕心沥血,使尽洪荒之力的刘少奇,积劳成疾,更难即时离开。

毛泽东多次关心、询问、催促了五个月。

1942年3月,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快结束时,刘少奇宣布中央决定他回延安。此时,新四军主力发展到13万。华中局建立起豫西、豫北、豫皖苏、冀鲁豫、苏鲁豫、鄂豫皖、鄂中、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南、浙东等大块根据地和游击区,加上华中局领导的山东根据地和数万八路军,军队逾20万,领导华中和整个华东地域,与华北八路军和解放区紧贴相连,形成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格局。

19日,父亲带领一百多名赴延安的干部,离开华中局经山东转赴延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将德国人赶走,划山东为势力范围(半殖民地),甚至比满洲还早纳入日本所谓的“共荣圈”。前面提到1928年父亲在顺直省委时,适逢济南“五三惨案”,他深谋远虑,就做过暴动准备。1936年在北方局时,刘少奇领导恢复和发展山东党的工作,派黎玉任省委书记。黎初到济南,同任国桢、陈少敏相仿,在街上拉黄包车,既以此糊口,又挨个寻找断线、隐蔽的同志,恢复重建起各级党组织。蓬勃兴起的全国抗日**,对山东人民既是巨大的声援和促进,也使山东面临的形势更

加严峻。一方面,气急败坏的日军对抗日军民镇压更残酷;另一方面,水深火热中的民众反抗更强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即把山东划为独立的“游击战略区”,发动山东多地起义暴动,拉起武装。其恸地牺牲,不亚东北抗联;其惊世顽强,不逊“冀东暴动”!1938年3月,刘少奇、杨尚昆致电毛泽东:“如有可能,目前即组织一支得力游击队到山东去”。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联名发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1938年成立的八路军山东纵队,1942年已扩充到五万多人(为当时八路军各纵队中人数最多的)。1938年底至1939年夏,中央军委派徐向前、朱瑞、陈光、罗荣桓率一一五师第一纵队共七千多人梯次突进,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共同发展,形同插入日本肋间的钢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当年所谓的“山东问题”,简单说是军地之间不协调、领导之间有分歧、干部不团结,影响了发展。父亲在山东四个来月,广泛调查研究、反复交换意见,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加强组织和领导,调整军地机关,统一整编部队,发动群众,减租减息,改善民生,等等,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黎玉回忆,刘少奇为“山东党拨正了航向……从根本上扭转了局势,而且由此乘胜前进”,为坚持抗战,发展壮大,为日后的解放战争打下很好的基础。

刘少奇再次启程,7月底到微山湖。铁路线是日军最强的封锁线,为全力护送刘一行跨过,铁道游击队奇兵巧计、神出鬼没。父亲目睹耳闻、仔细询问,很是赞赏、鼓励推荐。新中国成立后,出小说拍电影,影片结尾有句话:我们马上有新的任务,要护送中央首长——小说则提到首长名字。

上面讲到在北方局时,父亲发现发动平原游击战,并进行推广。这次沿途,他还发现了地道战(吕正操、黄敬总结)、地雷战(陈赓、王新亭总结),广为推荐。他赞扬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并将游击战争上升到人民战争的高度,普遍应用于实战!后来这些都拍成电影,并在世界上被广泛效法,载入军史和教科书。

在世界军史和军事理论界,总结就是创造。一个战例、一种战法登堂入室已极其难得,如闪电战、登陆战、偷袭珍珠港等。而游击战争——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战法,一系列蔚为奇观的战例,其整套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极为辉煌的一页,占有重要位置。

今天世界上的战争,已将铁(道)、公(路)、水(运、蓄供排)、空(航、低慢小)、管(诸多管网)、电(发输配、信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列为正规战攻防重点,丛林山地城市平原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特种战,更是满世界,并融合各种高科技手段。许多战争理念与定义,如“前线”“后方”等,逐渐模糊乃至消失,甚至将战争、战役、战略、战术集于一场战斗行动中。人民战争,堂堂正正登上现代军事殿堂。论鼻祖,当为我首创的游击战争!发明者,当属中国人民!我想,当年的发现者、推广者和理论总结者,功不可没。

经过晋冀鲁豫根据地,老战友们久别相逢,情深意切。“**”中,与我父亲紧绑一块儿的邓小平叔叔,晚年回忆起刘少奇,少不了那次迎接途经过客,炖了干羊肉,“好久没吃过肉啦”,倍儿香!四川人最会吃,能让一位尝遍天下美味的巴蜀老叔回味终生的,那得多香啊?——闻香思人,真情实意!

有时,我会陷入冥思妙想:老辈将帅,指挥千军万马、驰骋血雨疆场,久别托命战友、重逢相拥摩肩,尽享口福笑谈、返璞归真还童。那气息氛围、历久回味,别样浓浓香!那天真神态、童叟无异,同样萌萌哒!——不觉痴迷,让我泪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