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宦官与信

官宦小达子得到了王贵妃的承诺,当然这承诺是有两面性的,兑现了是承诺,不兑现就是谎话。

小达子对现实情况分析下,只能信之,信了,这分量就大到让小达子在睡觉的情况下都笑,到那时自己一定会统领宦官,成为众宦官之首。

小达子于是道:好,这信我传了,到时望王贵妃履行自己的承诺,请王贵妃说下吧,信传于谁。

王贵妃知道事成了,将桌子上的金银亲手塞入了宦官小达子的口袋里,便认认真真的又说了一遍,这信是要传出楼兰城的,传于护送汉商队的军兵中,只要是军队官员就行,切记,方法自己找,自己认为能神不知鬼不觉就好,不要间接的传,那样不一定会达到效果的。

官宦小达子是听到了信的去处,送餐时间是不能长久的,于是马上收拾了餐盘,将信收于到了怀里,出了王贵妃的宫院。

小达子如何传信就是自己的事了,金银承诺自己收了,不得不开始动脑了。

汉王贵妃在所有人不知的情况下与宦官小达子达成了协议,小达子为了自己的前途已经不认族祖了,不认自己的祖宗了。

送信的事对于小达子来说还在不成问题的,很快就有了方法,小达子在空闲时间带上了王贵妃的信,换上了常服,匆匆忙忙的出了后宫,目地是出楼兰城。

小达子是后宫宦官,出了后宫到了大街之上,自然是不会引起任何人注视的,他还是穿街过巷,绕了几圈后才直奔城门口。

人已经出了楼兰城,为了自己送信安全起见,其进入了游民区,花了一些银两,替换一时游民的衣装,便在游民区静等汉商队护军的到来了。

时间在飞转,汉商队与护军终于向楼兰城而来,楼兰城城墙上的观察兵看到了,城下的游民区民众也看到了,汉商队护军不时已经到了楼兰城的城门口。

游民们是有习惯的,成群结队的围向了商队,问了物资,物价情况,看有没有自己所需的,一会好进城兑换之,买之。

小达子混在了游民中,而不是关注商队所带的物资,有意的靠向了汉军队中的军官,搭话后将信顺手递于了汉军官的手中,告知了信的出处。

汉军官是得到过汉王朝通知的,知道楼兰古国内有汉王朝联姻贵妃的,是有重任在身的,是有特殊权利的,自己现在既然得到了王贵妃的亲信,当然是要重视的,用眼睛向信上扫了一眼,信封之上赫然写着,告急,汉王朝圣上亲收,汉之联姻王贵妃。

汉军官看到了这几个字后,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既然商队已经没有安全问题了,于是马上下令返回汉边境,以保汉边境的安全,边民们的安全。

随着汉护军的原路返回,小达子知道了王贵妃交给自己的事是完成了,再次进入游民区,换回了自己的衣装,秘密的回城了,回了后宫。

小达子到了后宫内,傍晚以到,便主动担起了送餐的工作,王贵妃得知了信飞出了楼兰城,已经向汉王朝飞去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小达子笑着再次提到了王贵妃给予的承诺。

王贵妃心情好,眼睛没有闲着,在辫看辫听着小达子的问询,从表情中可以看出,宦官小达子已经把自己的后半生命运压到了自己身上,变向的说,小达子已经是自己的绝对心腹了。

这时道:我的承诺,就是承诺,是不会改变的,对我信任之人,我也不会辜负信任自己的人,达子公公,只要以后把朝堂之事多多向我汇报,通报,你就是以后的后宫之主,是非女主之主,你懂的。

小达子得到了王贵妃的再次答复,便收拾了餐具,离开了王贵妃的宫院,开始留意朝堂的变化了。

兰琪儿,胡夫人及大宦官信使都在数着天数,都在留意着城内,城外的一切情况,都不知王贵妃的暗中动作,信经过了两天的飞送,很快就上了汉王朝的朝堂,到了汉昭帝的手中。

汉王朝的朝会,随王贵妃的书信内容开始了,汉王朝的大宦官在汉昭帝的示意下,在大殿之上将王贵妃的书信大声宣读了,朝堂上的所有大臣们一时间都知道了楼兰古国现在的情况。

大汉王朝对楼兰古国的怀柔政策看来是不行了,行不通了,特别是汉王朝与楼兰古国的联姻已经明存实亡了,汉之王贵妃现在已经不在是贵妃了,已经没有话语权了,已经被禁居了,现在的楼兰国君不是安善了,是女王了,是兰琪儿了,是那个不畏生死,敢只身来过汉王朝的女人,周旋两国之间关系的女人,此女非一般女人啊,这可如何是好啊!

汉昭帝这时发话道:众位爱卿,对楼兰古国现在的情形,都有何见解与看法啊,我王朝该如何对待信中之事啊?

汉朝朝臣们的阵容是强大的,官员人数可以说是楼兰古国朝臣的三倍之多,朝臣们开始在朝堂上私自交头接耳了,声音是复杂的,当然政见是不一的。

大宦官在汉昭帝身旁得到了圣意,于是大声道:众位大臣们有见解看法可以上奏之,静静。

汉朝堂大臣们随之安静了下来,因上次提出和平演变楼兰古国的是文臣们,结果被终结了,被兰琪儿给终结了。

文臣们知道再上奏就得有能说服武将及皇上的政见,要是没有特别好的见解,还不如不说,不上奏,一时只能沉默了。

朝堂上的武将不下十于人,以霍光为首之,武将们身上有了上次重创匈奴国的荣光,加之文臣们和平演变楼兰古国已经失败,于是武将们开始跪地上奏了,请汉昭帝批复,批复派大军攻打楼兰古国,因为在汉王朝的武将眼里,楼兰古国是不堪一击的,去攻打必胜,没有败的可能性,绝对是出兵必得功劳。

文臣们虽然没有了反驳,可是也同时开始了上奏,提出了攻打楼兰古国的两面性,一方面汉出兵攻打楼兰,一定会胜利,结果显而易见,但是具体对汉王朝有什么好处哪?

一方面就是楼兰古国现已经知道汉王朝近年来连年征战,国力是有很大消耗了,虽然重创了匈奴国,但国力也受损了,再战楼兰古国,胜能怎样,只能两败俱伤,楼兰古国灭了,汉王朝军兵死伤无数,这样的作战对汉王朝有多大好处啊!

武将们是不赞同文臣们的见解及说法的,现在战心以起,当然武将们更知道强军的优势,如西域十六国,只要不屈服,大军一出,震慑效果一体现,就没有不屈服的,楼兰古国现在没有臣服之意,那就得动我汉之大军,大军一到她楼兰古国城下,识时务者一定会臣服,这样我汉之军兵就不会有伤亡了,不是吗?

真到了楼兰古国选择不屈服,那就战之,灭之,绝不能让楼兰古国称于丝绸之路上,称于孔雀河边,我汉王朝一定要强国大国的尊严与威望,一定要震慑住西域的所有小国,战之是有死伤,可为国之尊严而死,是值得的,武将们及军兵们是不怕死伤的,请圣上下旨吧?

文臣们看武将们的战心不容撼动,也不再争辩了,静等汉昭帝的圣旨皇命了。

汉昭帝在龙椅上见武将们为国出战的决心及楼兰古国臣服的重要性,于是下了皇命。

令大将军霍光亲自为帅,朝堂将军自愿可以随行,增调各路刺史集兵,调集粮草。三日为限,五日出发,七日对楼兰城形成强压之态,以求臣服,或攻打之,出兵后,大将军霍光有万事先决权,钦此吧!

朝堂上的所有大臣一时间都跪于了朝堂上,文臣们是知道的,楼兰古国的生死全在大将军霍光的一念之间了,从武将们的态度看,楼兰古国成为废墟的可能性是大大的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