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王贵妃与皇太后三

王贵妃与皇太后在朝堂上争着主动权,当然结果是好的,是有利于楼兰古国。

兰琪儿通过与大宦官的接触,知道了朝堂之上的争辩,看到了汉王朝商队的到来,一时间带给了国民们物资上的充裕。

楼兰古国国内一时间商队又多了起来,物资在源源不断的进入楼兰城,城内外的百姓游民们都有了生存物资的保障。

王贵妃通过倒向其身边的大臣,将话语传了出去,汉王朝商队的到来,是朝堂上王贵妃的功劳,是其在朝堂上提出的政议,是其通过身份的原由,努力向汉王朝争取的结果。

楼兰城内的百姓,开始赞扬朝堂上的王贵妃了,为民着想的贵妃,这民间百姓的赞扬,传扬的速度是极快的,自然传上了朝堂。

王贵妃一时间又得到了楼兰古国百姓的心,这让皇上安善也高兴不以,自己的贵妃竟然这么的受国民的爱戴与尊敬。

皇上安善在朝堂上不得不给以王贵妃口喻上的嘉奖,王贵妃在朝堂上的气势一时间压过了皇太后,这让王贵妃又开始全面参政了,开始全面反驳大臣们的政议了,提出自己单方面的想法与见解,朝堂上又不消停了。

皇上安善因为大臣与王贵妃的政见不同,奏折一时间是不能及时批复的,心里是矛盾的,听大臣们的,觉得王贵妃反驳的也有道理,而且王贵妃为楼兰古国时时的在出政出力,功劳是极大的,自己作为皇上是不能轻易反驳的。

听大臣们的,众多大臣们的政见是统一的,是集思广益的,代表着大臣们为国为民之心,如果批复倾向于王贵妃,大臣们又会如何去看,如何以后在上奏好了政议。

大臣们上奏时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奏折政见不被自己采纳,认可而慢慢放弃上奏,放弃职责,安善真的是为难了,真的是不好取舍啊!

皇上安善只能在御书房内难慢的做比较,求中庸了,一部分奏折按大臣们的意愿去批,一部分按王贵妃反驳的意愿去批之。这皇上批奏折成了选择题,而且是平衡性的,做皇上的看来也很难啊!

皇上安善在批奏折的问题上是选择了平衡,可事情的发展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臣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的奏折在减少,奏折越少,王贵妃反驳的态度越强烈。

皇太后因为王贵妃一时间解决了楼兰古国物资问题,所以一直在忍让着王贵妃,在朝堂上看王贵妃已经不把朝臣们的奏折当国家人民的正事了,不管正不正确都胡乱的进行反驳,难道自己忍让是不对的,开始内心评判自己的忍让了。

皇太后近期没有诏大臣们讨论朝堂之事,在朝堂上没有与王贵妃针锋相对,没有护大臣们好的政议,发现了亲派大臣们在本职官位上都不再那么认真的履职了,上奏了,通过朝下的交流,皇太后知道了原因,朝堂上的所有大臣们是懈怠了,不得不懈怠,履职提政见不但被王贵妃反驳,甚至还被其驳成了因私欲而上奏,不为国为民而上奏,没有人给做主,惹麻烦犯得上吗?还不如就不作为哪,落个安好自由。

皇太后知道了内情,知道了大臣们内心的怨气,于是为了国之发展与壮大不得不向大臣们表态,以后在朝堂上有自己哪。自己会全力护大臣们的政见的,并向皇上为有好政见的大臣请功的,以鼓励大臣们对职责的态度,对皇上及国家的尊敬。

太阳从东边升起了,照亮了整个楼兰古国,楼兰古国的朝会开始了,所有的有权人都到场了。

一个没有主见的皇上,二个有心机的女人,还有大多见风使舵的大臣。

今天朝会可不同以往了,皇太后已经提前知道了大臣们所要上奏的内容,是做好了拥护大臣们政见准备的,随着朝堂上大臣们的上奏,辩论自然是开始了。

王贵妃因一时没有好的计划助力于大汉王朝控制楼兰古国,其只能在朝堂上弹压大臣们了,使自己的威望在朝堂之上得到显示,在朝后拉拢一些意志不坚的大臣,发展自己在朝堂上的力量。

皇太后派系大臣开始上奏了,奏折内容当然是对楼兰古国及百姓有益的了,是正向的了,话音刚刚结束,静等皇上的回复了。

王贵妃是不甘于朝堂平静的,是要主导朝政的,主导大臣们政见的,虽然明知皇太后在朝堂之上,是个强劲的对手,是个有心机的女人,控权欲强的女人,所以自己一定要尽显自己的能力,以强硬态度去压制皇太后之派系大臣们。以达到压制皇太后之目地,达到影响皇上安善的态度,使之支持自己的政见。

王贵妃没等皇上安善开口,马上站起了身,开始了反驳之,发问之,指责之,欲将大臣们上奏的政见贬为对国无益的,对民有害的,并在朝堂之上夸夸其谈了,可见王贵妃口才之好,真可谓是无理辩三分,占不同视角说,就不是无理,是有理,而且是据理力争的。

皇太后,皇上及大臣们听得是不知所以然,说其驳的对也有几分,不对也是自然,叫大臣们没有了反驳护政见之切入点,如果没有好的切入点,问题政见可能会一起跑偏,政见就不是政见了,成了无用之举。

皇太后是个稳重之人,在朝堂之上可以说是认认真真的听,听着王贵妃的反驳话语,反驳的字词句,其当然是在准备如何发话,是不能让王贵妃就此胡乱发表政见与见解的,于是站起了身,开始一字一句的反驳了。

皇太后的反驳已经不是迁就王贵妃了,因为上次王贵妃真的解决了楼兰古国的物资问题,这次可是语言上的针锋相对,是不留情面的指责与护大臣政见了。

王贵妃当然是不会在朝堂上屈服于皇太后,因上次的护商队军兵之事。心里还不痛快,于是又开始了反驳皇太后之说词。

二人在朝堂上一时间可是尽显女人能说的强项了,每个人都是有应变能力,有心机,有睿智的。

朝堂上的皇上及大臣一时间都鸦雀无声了,静听着两个女人的争辩,政见走向已经偏移了,把政见无形的扩大了范围,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辩论,两个女人也争辩累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政见成了两个女人在朝堂上争辩的话题,而不是政见了,因为政见通过二人的辩论,成了没有正反意义的建议。

皇上安善在其座位上是听得乱七八糟,导致了其没有主意,没有主张,朝会只能到此为止了,一日的早朝,一件政事,没有结论的政事。

皇上安善回到了御书房内,手中拿着大臣的奏折,这下可为难了,这次是无法在权衡了,就这一个奏折,是该如何批啊,一个是王贵妃的政见,一方面是母后的政见,这可如何是好啊,奏折成了自己烫手的山芋,安善是真的为难了,最后不得不放弃大臣的政见了,一天朝堂就没有了一点意义,没有了一个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