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读史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读兴趣渐渐转变。三十岁前,读书的兴味十之八九在文学范畴,古今中外的名著,不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尽量搜求通读。四十岁前,好读杂书,有趣者如《闲情偶寄》,有见识者如《草原帝国史》,有玄机者如《周易参同契》,甚至《圣经》《道德经》《六祖坛经》等等,无不找来浏览或研读。数年之中,志于博闻,乐莫大焉。五十岁后,阅读面收窄,且专注于史著,由明及宋,由宋及唐,由唐及汉,及春秋战国,愈行而愈远,愈远而愈曲,愈曲而愈精微、愈深邃。真可谓聚数千年于一案,常生发“我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耳”的感叹。

读史书的益处在于,让人拓宽视野,扩大心胸。人生于世,常有许多烦恼,无论是乐极生悲,还是喜从天降,往往不能自持,颓颓然者有之,飘飘然者有之,但泰然者,骤临巨变而安之若素者,却是少之又少。究其因,就是定力不足,而定力来自知识、修养与心智。读史,正可补此三种。说到底,历史就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史。数千年来的中国,不知出过多少智者、贤者,又出过多少恶人、奸人。帝王将相也罢,才子佳人也罢,侠士羽流也罢,贩夫走卒也罢,凡在历史上留名的,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卞和献玉而被刖足,屈原爱国而投江,陈胜为活命而揭竿,司马迁坚持己见而遭腐刑,石崇炫富绿珠坠楼,董卓造逆东汉分裂……凡此种种,沧海桑田见得多了,成败兴亡见得多了,一个人便会生出定力。有了定力,便有了洞察力;有了洞察力,便有了平常心;有了平常心,便懂得感恩,懂得宽容。

前天去一所大学讲演,有一位同学问我应如何读书。我说,不要躺在**读书,也不要对着电脑读书,应该坐在板凳上读书,旁边准备一支笔、一个本子,读到好处、妙处,就打记号,就在本子上写心得。我说的这方法可能不适合年轻人,但这是我的经验。电脑的产生让人变得聪明,但不能让人更加智慧。

今年,我坐在板凳上读过的书有《明通鉴》《女真史》《渤海国记》《契丹国志》《宋濂文集》《铁围山丛谈》《松漠纪闻》等数十种。这些书,有的是初读,有的读过若干遍。年轻时若读这些书籍,会完全读不进去。现在则不然,读这样的书,会让我神清气爽。时下,一股读史热正在国人中蔓延,这是好事。但多数读者,读的多半是介绍历史的书。因此,这一类的书大行其道,且愈来愈磅礴汹涌。若想掌握历史常识,读读此类书籍亦可称开卷有益。不过,若要真想探求历史的奥秘,还是多读史籍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