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黄埔

广州市区40华里外的珠江南岸附近,有一座美丽的岛屿——黄埔岛。黄埔岛又名长洲岛,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是从海上通向广州的要冲。黄埔岛历史悠久,1885年时清政府曾在附近先后兴建过校舍,筹备广东水师学堂、广东武备学堂和广东陆军中学堂等。此时,清朝虽已覆灭,但当时的校舍尚在。孙中山看中黄埔岛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以及旧校舍,决定在这里建立军事学校,也就是被称作“中国西点”的黄埔军校。

经过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以及共产党的帮助下,逐渐意识到组织革命军队的重要性。黄埔军校的建立,就是要为中国的革命创建出开天辟地的第一支正规武装革命军队。就如黄埔军校本部楼前所挂的楹联上所书写的,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进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筹建完成后,面向全国招生。怀抱着振兴中华心愿的热血青年们,受革命的感召,从五湖四海集结到黄埔岛。当时黄埔军校有规定,黄埔军校的学生只要入校就必须加入国民党,即使已经加入了共产党也要如此。这个要求也是国共合作的前提条件之一,但这并不影响共产党员追随共产主义的决心。

六月的黄埔岛已经呈现出盛夏的姿态。热烈的阳光试图透过树叶炙烤大地,洒下一地斑驳的金色痕迹。教室和操场上空无一人,安静得仿佛时光已经静止。只有躲藏在树上的知了,不厌其烦地鸣叫着,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此时,唯有一处,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在黄埔学校的大礼堂内,学生教员们集结于此,聚精会神地倾听孙中山先生的演讲。每一个学员都沉浸在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的讲话中,外面的炙热与纷乱仿佛已经远去,他们身体里的血液叫嚣着要冲破躯壳的束缚,这种充满**的力量是革命、是奋斗!

这一天是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的日子。

孙中山站在礼堂最前方的演讲台上,慷慨激昂的讲着话。他的夫人宋庆龄站在他身后不远处,面带微笑地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地听着。孙中山铿锵有力的声音通过话筒,清晰地传达到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他向台下的所有热血青年揭示道:“中国此刻是民穷财尽,一般都是谋生无路,那些人在没有得志之先,因为生计困难,受了家室之累,都是说要来革命。到了后来稍为得志,便将所服从的革命主义,都置

之九霄云外,一概不理了。所以在二年之前,竟有号称革命同志的陈炯明,炮攻观音山,拆南方政府的台。”

听到这里,许多同学都对旧军阀的卑鄙行径感到愤慨,心中革命的信念愈加强烈。

孙中山继续说道:“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以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讲到这里,台下的同学无不对孙中山的真知灼见感到由衷地佩服。孙中山的这一番讲话,同时也适用于解释中国共产党建军的必要性。但是当时的共产党还尚且年轻,领导机构并没有将此番理论与党内的运行机制相融合。

黄埔军校初期的组织,是以孙中山为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学校党代表。黄埔军校的教员是由国民党与共产党人士共同担任,共产党内的聂荣臻、恽代英、肖楚女等人均在校内担任重要职务。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录取了四百七十人,分为九个班。学员们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的。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出操,早操结束后的早饭时间只有十分钟,吃完饭就要立刻开始一天紧张的课程。课程分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两种。政治教育课程主要以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包括《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各国革命史》、《苏联研究》等。军事教育课程是讲典范论和四大教程。如《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以及《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另外,还设有《军制学》、《交通学》、《实地测图》。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还设有许多实战练习,从单兵动作到排连营在行军、宿营、战斗中的联络和协同,都依次循序实施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军事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习生活虽然忙碌、紧张,但学员们都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许多共产党人虽然上过学,接触过许多先进文化思想,却从未正统地学习过先进的军事理论与战斗技巧。在黄埔的这段学习生活,对许多共产党员和先进青年的军事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军校刚开学的时候,政治部主任是由国民党右派代表戴季陶担任。戴季陶一向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还

常向学生宣传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封建旧思想。来到黄埔学习的青年,大多都是怀抱着救国图强的理想而来的,极为崇尚先进文化与先进知识,所以非常反感戴季陶的主张与观点。最后,忍无可忍的学员团结起来,将戴季陶轰下了台。之后,政治部主任的工作就由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接替。周恩来有能力,思想新,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他的主持下,军校的政治工作相当活跃,极大地推动了共产党在校内的发展与壮大。

开学不久,“中共黄埔特别支部”成立,以优秀共产党员蒋先云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团结在一起,积极开展活动,反击国民党右派对中共的攻击与打压。之后,蒋先云等人又筹备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周恩来的帮助下,青年军人联合会很快就办得有声有色,许多优秀青年都加入进来,其中不乏一些日后功成名就的将帅人物。

校内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岛外的世界依旧征战不断。1925年2月,黄埔军校的学生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当时黄埔军校的学制是半年制,所以,虽然有前期学员已经学成毕业,但其实仍旧未脱去学生气。

战场与军校的演习不同。漫天的火光与硝烟让整个天空都失去了颜色。天空是无止境的灰,而阳光仿佛永远躲藏在厚厚的云层之后,世界仿佛陷入一片混沌。初次面对这个血与火的世界,有的人恐惧得躲在战壕中浑身发抖,但大多数人都怀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提枪跃出战壕,向敌人冲去。

机枪声、火炮声,战士们的冲锋声,不绝于耳。每一名学员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学习,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他们高唱着“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从稚嫩的学员蜕变为一个个千锤百炼的钢铁战士。

在这次参加东征的黄埔学员中,也有许多共产党人。他们中的一部分日后成为了中共建军的坚实脊梁。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同年8月,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恺先生遭人刺杀身亡。黄埔军校的两党斗争瞬间激化。担任校长的蒋介石也更加肆无忌惮地将学校变为培养他个人势力的工具。即便如此,在黄埔军校学习的共产党人,从未放弃革命的信念。他们一边认真学习,一边坚定地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将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