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剑指井冈

秋收起义的计划虽然是在南昌起义前提出的,但正式得到确定是在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正式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开展土地革命。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去湖南长沙组织发动湖南暴动。8月18日,毛泽东刚到达长沙不久,就立刻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秋收起义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湖南省委的一个委员问道:“怎么夺取政权?号召农民朋友站出来斗争?”

毛泽东进一步解释道:“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

话音一落,会上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毛泽东的意思大家都懂,也觉得正确,但是当时湖南多数地区不具备毛泽东所说的条件,“军事的帮助”实在是个难题。

毛泽东本人对于湖南地区的情况也极为清楚,理解大家心中的担忧。他认为即使有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地克服,现在的处境已经没有机会让共产党人再次退缩了。毛泽东继续说道:“党从前忽略了军事,所以吃了大亏。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与会同志在毛泽东坚定的态度下,体会到“枪杆子上夺政权”的重要性。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从自身的实力出发,准备先夺取国民党反动派防守最为薄弱的长沙,再组织领导湖南全省的秋收起义。同时,有人还提出:国民党已经背叛革命,成为新军阀争权夺利和欺压民众的工具,起义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帜,而必须公开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大家对此观点表示赞同。

然而,秋收起义的计划实行起来却并不顺利。8月下旬,长沙的白色恐怖日趋严重。城内四处都是国民党反动派团防局的人,见到陌生人就上前盘问。这些人多是招募来的地痞流氓,经常乱抓人敲诈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很难组织起义军队。

幸运的是,中国共产党所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浏工农义勇队因未赶上参加南昌起义退至赣西西北修水、铜鼓地区,安源也已经组织了部分工农武装。据此,湖南省委决定集中力量,首先在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潭、宁乡、醴陵、岳阳、浏阳、平江和江西安源在内的七个县镇发动起义。很快,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和行动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任前委书记,易礼容任行委书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领导起义。

9月初,毛泽东先后赶往安源和铜鼓召开秋收起义军事准备会议。会上,毛泽东向两地的县委和武装部队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对湖南秋收起义的指示和省委的起义计划。毛泽东宣布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统一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正式组成以各路负责人为委员、毛泽东本人任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起义行动。随后,前委又任命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为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布了《关于夺取长沙的

命令》,要求“各地赶紧动员,限于阳历9月16日会师长沙,夺取省城,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

第二日,长沙市郊部分农军和铁路工人为了响应湖南省委的命令,破坏了长沙至岳阳、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国民党军的交通运输。由此,一场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工农革命军为主要力量,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湘赣边界拉开了序幕。

9月11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计划爆发。但是,由于各个团的军官下达命令不及时,甚至有许多去向不明,导致工农革命军各团在向长沙推进时情况百出,进军形势非常糟糕,事先定好的起义计划无法有效实行。毛泽东见此情形,当机立断,命令各部立即撤出战斗,转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前往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9月24日,工农革命军起程南下。第二天,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袭击,革命军受到严重打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当工农革命军于29日到达永新三湾村的时候,全军已经不足千人。

秋收起义进军计划的失败给工农革命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军中人心涣散,部队内官多兵少,管理混乱,各种新旧问题通通暴露出来。毛泽东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决定在三湾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这次改编被称为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考虑到减员严重,改编的第一步就是将部队缩编,允许不愿留下的官兵离队,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全团缩编为七个连,五百多支枪。这支队伍虽不庞大,但留下来的人对革命的信念却最为坚定,整个队伍更加纯洁、稳定。

与此同时,毛泽东针对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制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在连队设党支部,在优秀士兵中发展党员,在班排设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就在部队内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这之后,“支部建在连上”又不断得到完善,1929年古田会议时被确定为建军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并延续至今。

“支部建在连上”的效果非常明显,部队内管理混乱的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上级传达命令,下级实行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不过,部队中还有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旧军阀习气。毛泽东有时下连队视察情况,就会看到有些军官对手下的士兵任意辱骂,将士兵视为下等人。毛泽东每见到这种情况都要上前制止,进行教育。这种情况并不是秋收起义才开始有的,而是从北伐战争时就一直存在。当时国民革命军没有完全摆脱旧军队的习气,军官享有特权,这也就致使一些军官自视甚高,对士兵不够尊重,甚至任

意殴打辱骂,极为影响部队团结。毛泽东早就对这种旧军队习气极为不满。此时,共产党已经独立掌握军队,就一定要把这种不平等的习气改掉。

毛泽东与其他前委委员经过一番商讨,制定了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在部队中取消军官的特权,规定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官兵在政治上平等。连以上各级建立由士兵代表组成的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并有监督军官之权。这种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官兵同为阶级兄弟的新型关系,有效地巩固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

10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已经南下到达湖南酃县(今炎陵县)。在此,前委得知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已退至赣西南大庾。鉴于此时湘南的敌情也极为严重,前委决定放弃转进湘南的计划,改为向南昌起义军靠拢。

为了避免目标太大,引起敌人注意,前委决定分兵到茶陵、遂川地区一边筹资筹物,一边与起义军一部联系、靠拢。10月末,毛泽东带着团部、第三营行军到了江西遂川大汾。谁知,在这里竟遭到反动武装靖卫团的袭击。双方立刻展开交战,作战过程中,第三营失去联系。情急之下,毛泽东只好率团部上了井冈山。失去联系的第三营后来在南下途中与朱德所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取得了联系。

上了井冈山的毛泽东,没有急着离开。当时李宗仁集团和唐生智集团之间刚刚爆发战争,国民党军阀内部斗争混乱不堪,自顾不暇,无法投入所有精力对付共产党。毛泽东认为这是个休养生息、发展军队的好时机。于是,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打击地方反动武装,分兵发动群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创建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部队。

国民党对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并不是毫不知情。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上山做了土匪而已,根本成不了气候。比起对“乌合之众”的赶尽杀绝,他们更看重争权、争地盘的军阀内战。

就这样,在国民党军阀内斗不止的时候,毛泽东开始在井冈山上大刀阔斧地创建革命根据地。前委加强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将三湾改编时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更加深入地完善和发展。同时,前委还改编了农民武装,将充满地方性、缺乏军人责任感、纪律性的农军进行教育、改造,成功将当地的袁文才、王佐的农军编入工农革命军,并在井冈山附近各县建立赤卫队。

1928年2月18日,工农革命军取得第一次反“进剿”的胜利,解放了宁冈全境。随后,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北部和永新、酃县、茶陵各一部,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工农兵政府和赤卫队、工会、农民协会等群众武装和组织。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

毛泽东所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开展游击战争,为弱小的起义武装力量开辟了一条立足农村生存和发展的正确道路。之后,这支武装力量与朱德所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成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这支部队是当时全国红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