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仁君

我看的出神,这最后边的两幅画,就一前一后放着,画风转变之大,让人一时间缓不过来,我仔细盯着画面出了神,前面的彩画都能在河伊女国找到对应的实景实情,越到后面越开始离谱了,我此时有个胆大的想法,也许这两幅记载的画面都是真的,河伊女王善用秘术,能通往冥界,也许不小心把来自地狱的恶鬼放到人间,为非作歹,而女王又凭借自己的法力将其收服,保护了女国安康。

虽然这样的情节有些夸张,但古人的想象力确实丰富,就比如在古代,人们的科学水平有限,对自然的认知也不够全面,他们就认为打雷下雨就是由天上的神灵掌控,于是有了拜神求雨只说,后来,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进一步解放,甚至可以人工降雨,再不用看着老天爷脸色吃饭。这就是历史的发展,由最原始时唯心主义,求己不如求神,到后来唯物主义,打破封建思想,彻底解放自己,求神不如求己。现在人们倡导科学,追求真理,可单调地强调唯物主义,也不适合人类发展,我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说搞封建迷信,只是,唯物和唯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社会人类可以从神灵之中寻找精神的慰藉,心灵的发展,相信神灵,并不是盲目的崇拜,就像佛家所说,每个人都心中都有一尊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毕竟,社会精神层面的发展,要走向审美。古人有时甚至把天灾人祸都想象成是暗中有恶神作祟,这样的记载在古文献中也不少见。

所以我猜想,这上面描绘的恶鬼,并不是真正的鬼,很可能是一场瘟疫,一场天灾,毕竟那时候河伊女国所处环境相对封闭,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很可能一场严重的流行性感冒就会夺走很多人的性命,人们把瘟疫当做恶魔记录下来,而河伊女王又凭借自己的能力制服了瘟疫,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地位崇高的君主。

我想得出了神,刚想去看看后面那幅画上有没有什么线索,却被黑皮的呼唤声吓了一跳,

“孟琬把东西都翻译好了,你快过来听听!”

没办法,我只能先打断自己的思路,跑过去听孟琬是否得到了什么关键性的线索。

“这上面的东西有点多,一时半会儿说不清,等我捋一下,”孟琬低头整理这本子上的内容,用笔勾勾画画,其余人都没说话,静静地等,像个小孩子认真地在**盖好被子等妈妈讲睡前故事一样。

“这上面先是记载了河伊女王一生的功绩,称颂河伊女王是个贤德君主。”

一听这话我心中便一阵哂笑,难道压迫别国,屠杀男婴,没有一点母性,难道这些都是一届贤君该有的表现吗?但我没说话,继续听着。

“河伊女王称自己是从外界来的天女,因为见惯了世外战乱,暴动,黑暗的社会,想要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国度,这想法与桃花源有异曲同工之妙。

外世不重视女权,把女人当成生育和娱乐的工具,给不到女人足够的人权,所以,女王决心建造一个只有女人的国家,而不是选择颠倒重男轻女的观念,这样男人也会遭受到与女人同样的压迫,这不是女王所期盼的理想世界。

但想要建造国家,就需要考虑人口繁衍问题,如果没有男人,这个国家必然无法长久,所以,河伊女王想到了通过‘寄生’在另一个国家的来养活自己的方法,而宿主正是罗力木古国。河伊女王是豢龙族后人,掌握着所有豢龙族秘术,法力无边,她去往冥界,与冥神达成协议,请到黑神乌木大河作为国家的保护神,这样,就可以使得国家免遭侵袭,不过,换来的结果却是河伊女国的国民只能生存在地下,一年之中只有一次见到太阳的机会,而这时正是罗力木使者进贡的日子。也就是说,外人进来再想出去,也只能等到明年这个时候,黑神乌木大河才会再次开放,否则,就算有外人在外面启动机关也无法到达地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河伊女王才懊悔不已,她无时无刻不希望自己的子民能够正大光明的生活在阳光之下,外次,女王也做过许多努力,但无路如何都没有取得成果,黑神乌木大河一旦出世便无法再回到冥界,如果任由其放纵,恐怕整个世界都会被其吞没腐蚀。

但河伊女王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并且时刻为此付出努力,她和另外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神秘国家取得联系,那个国家的君主亦是豢龙族后人,说很愿意帮助女王,但每年要向他们献上一定的男人,直到一定数量后,他自会再派出使者将整个女国的子民接到自己的国家,乐享盛世。

无奈的是,两个国家的距离实在太遥远,凭借人的脚力绝难以到达,十分之八九都会死在半路,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河伊女王还修炼了另一种秘术,就是可以操控人的身体,同时使活人失去感觉思想,不生不死,直到施术停止为止,用在死人身上,可使尸体灵动自如,但是,这项秘术太过玄奇,修炼者需献上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换,于是,河伊女王因为修炼秘术,身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体型变得超乎常人,同时也成为了上本身人类,下半身虫腹八爪的半人半妖的怪物,寿命也极具缩短,体力不支,每日只能在大殿中由人照料才能勉强生活。

所以,她将国内事务全权授予自己最得意的女儿阿伊卡处理。

河伊女王在位时,主兴教育,而教育的内容,除文字之外,则是豢龙族的独门秘术,而目的也是为了让身子虚弱的女人们有防身之术,她曾断言,有朝一罗力木人会受不了压迫,侵犯本国,所以,河伊女王早就做好了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