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好事连连

过完了中秋,迎来了不少好日子,首先齐墨顺利被封了太子,宫曦儒因为有战功,庆隆帝将他的挂名侯爷转了实权,给他拨了一万人马,并且让其负责宫中上下的治安,尤其是庆隆帝身边,更是隔几日就要让宫曦儒去执勤。

虽然看似这个差事不讨好,但却是个最能与圣上近距离接触的,若非庆隆帝有心照顾,恐怕宫曦儒也得不到这份差事。

他当然也明白庆隆帝的意思,虽然现在齐墨已经是稳打稳的太子,将来某一天必定会登上皇位,但这并不能说明齐墨就不需要准备自己的力量。

宫曦儒和白朗,这一文一武,将来一定会成为齐墨的左膀右臂,庆隆帝想要趁自己还在位的时候,将宫曦儒和白朗培养起来,而将宫曦儒安排到自己身边做事,就是计划的第一步。

当然除了这件事,更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那就是路笑天与织羽、宫升与织扇的婚事。

这两对儿人早就互生情愫,若不是前前后后有那么多事耽误了,四人恐怕早一年前就成亲了。

路笑天和宫升听说了这件事后,高兴的就差没抱着彼此在原地打滚儿转圈了。

早几年前,路笑天就为了迎娶织羽做好了准备,譬如在凌府的不远处买了一座四合院,一进一出,虽不奢华,不过两人住绰绰有余,而里面的布置摆设,更是他旁敲侧击问了织羽的喜好来安排的。

他还给宅子取了个有趣儿的名字“笑羽斋”,虽说用两人的名字来命名显得有些俗套。不过心意在那儿,他相信织羽不会嫌弃的。

至今他都还没带织羽去看过自己的那处宅子,也是为了给织羽留个惊喜,只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两年。

好在宅子他经常让人去打扫。后来还找了几个仆人去住着,免得久不住人发了霉。

当凌依当着四人的面儿说了大家的婚事后,他立马就带着织羽去看了自己的宅子。

织羽其实知道他有一处自己的宅子,也知道他时不时的问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花儿。喜欢什么植物,喜欢什么样的石子路,或者喜欢什么样的样式摆设以及桌椅。

总之,这些隔三差五的问题,让她早就心知肚明,可也假装不知道,只是不想打击路笑天的高兴劲儿,另一方面也是等着他给自己一个惊喜。

相比于织羽和路笑天,织扇和宫升这两人更是有趣儿的紧。

宫升从小到大跟在宫曦儒身边,又比织扇大了八岁。他早就有自己的住处了,从相识到现在,织扇也没少往他那里跑,所以这方面倒是没什么惊喜的。

两人又都是无父无母的孩子,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宫曦儒和凌依当成自己的长辈,但两个长辈对两人也是颇为了解,也没什么兴趣介绍认识。

宫升是个嘴上总会犯傻的人,也许是故意为之,也许是无心之举,总之。他总能在你高兴的时候,用一句话将你的所有兴致浇灭,并且还自鸣得意。

这方面织扇是他的克星,两人甚至还因为这件事。你来我往的开始比赛,看谁的嘴巴更厉害,谁能说的对方无言以对,那就是赢了,赢了不说,还得给对方好处。

宫升每每都会送织扇一件或首饰或胭脂或衣物作为礼物。织扇则更洒脱了,花了两个月时间跟着织羽学了刺绣,最后扎了几根手指头,也没能绣出个模样来,索性送了个半层品,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锦囊,让宫升宝贝不已。

两人因为都是习武之人,宫升虽然动手的机会不多,大多时候都是他出脑无影动手,不过也不代表他的功夫弱,织扇跟着路笑天学了这两年,进步很大,可即便如此,她也才能与宫升打成平手,偶尔他在耍个赖或者使诈,自己还得在他手里吃亏。

因为这件事,织扇没少闹小性子,既不高兴宫升赢了自己,看也不高兴他故意输给自己,后来干脆有空的时候就与宫升切磋,顺便让他倾囊相授,有什么就教自己什么。

自从凌依将两个丫鬟要出嫁的消息公布出去,凌府上下无不欢喜,虽然只是两个丫鬟,不过这些年相处下来,也亲如兄弟姐妹,大家都很高兴,也替织羽和织扇高兴。

能帮忙的就帮忙,会刺绣的就帮着缝嫁衣。

兰氏知道织羽和织扇对凌依忠心耿耿,特意恩准,让两个丫鬟将凌府当成是娘家出嫁,这样一来,凌府上下都开始布置,对联灯笼酒席客人一应不少,不过碍于两丫鬟的身份,这些客人中并无主子级别的人物。

但这对两人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身为丫鬟,能将凌府作为娘家,对她们来说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将来哪怕是在夫家受了气,还可以叉腰趾高气扬的说自己有凌府撑腰。

这边凌府在积极准备丫鬟们的出嫁事宜,另一边,宫云瑞和宫承焰,正绞尽脑汁的想如何才能让凌依怀里的胎儿自然而然的滑胎。

既要达到效果,又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那至少在动手的时候,不能留下任何痕迹,用药不算是明智之举,凌依身边懂医术的人好几个,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她将毒物吃下去,恐怕难度不是一点儿的大。

这日,宫云瑞也不知哪根筋突然开窍,觉得自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赶紧找到宫曦儒,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后者。

”父亲,明日你就入宫请示皇上,他们现在正准备两个奴才的婚礼,心思肯定没放在我们这边,只要皇上点头,那我们便有机会让他凌家在阴沟里翻船。“

宫承焰许久没在庆隆帝面前说话了,想到后者对自己的态度,恐怕多半不会得到在重视,不过听完宫云瑞的计划,他又觉得计划不该浪费,于是写好奏折,决定第二日早朝的时候启奏庆隆帝。。